食品5班第一次易班讨论: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罗焕炯发布于:2017-04-07 09:56:30
大家踊跃发言哦
点赞 (3)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婉伊发布于:2017-04-07 09:57:17
明治维新就好比是将西方技术和制度当饭吃,他将有用的东西很好地消化了,真正改革腐朽,脱胎换骨。而我国早期的如百日维新,洋务运动等,就只是将西方先进思想当衣服穿,暂时暖和了就脱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政治上来说,就是生产关系的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谈钇汐发布于:2017-04-07 09:58:29

二者发生的背景相同,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经过1840、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两国都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如棋发布于:2017-04-07 09:59:16

1.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是日、中两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运动
明治维新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

而当时中国的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本来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早在明朝初期就出现了,到了明代中叶,雇主雇工的雇佣关系已较多见,在纺织业中比较明显,“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出现并有所发展,但经过明清之际的战乱,特别是清初封建统治者对江南比较发达地区的屠城和掠夺,原有的本来就很弱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摧残殆尽,只是到了清代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才又随着生产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重新破土而出,缓慢发展。在江南和广东地区,包买商的出现就是这种资本主义萌芽重新出现的证明。但是,由于明清两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实行着一条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加之他们闭关锁国和垄断大商业及对外贸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就极为缓慢,直到鸦片战争以后又加之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摧残,使中国社会直到洋务运动以前,也没有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生长出象日本那样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那样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阶层来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如棋 2017-04-07 10:05:19

张如棋 1631501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谈钇汐发布于:2017-04-07 10:00:29

二者内容相同,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这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泊麟发布于:2017-04-07 10:01:06

“譬犹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犹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

这是左宗棠奏设福州船厂时,对中日两国近代化进展情况的描写。

如果说,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那末,中国的近代化可以说是发韧于洋务运动。中国与日本乃一苇之隔,在历史上有着源远流长的联系,两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的 发展状况及其所处国际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几乎是同时发生在中国和日本土地上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却是那样不同,正如左宗棠说的,明治维新是操舟 跨骏,洋务运动则是结筏骑驴。

刘泊麟 1631530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如棋发布于:2017-04-07 10:01:11

2.当时日中两国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在精神上的准备也是大不一样的。

日本民族向来就是一个善于向别的民族学习的民族,他们没有中国封建统治者那种天朝上国天下第一的妄自尊大的心理。在没有与西方文明接触以前,他们一直把中国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从十六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西方殖民主义者陆续来到日本,把西方的武器和消费品传到日本。后来基督教也传入了日本。对此,虽然德川幕府认为基督教的传入是幕府统治的一大祸患,但日本是幕府统治下的大名割据体制,大名有着比中国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官吏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在这种条件下,日本西海岸的一些封建领主带头信奉基督教,在自己的领地内引进西方的新式武器和科学技术,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势力。于是,西方文明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侵入日本社会的土壤之中,日本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中打开了自己的眼界,热心学习传入日本的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当时在日本先后兴起的“兰学”和“洋学”就是日本民族这种热切学习西方文明的最好证明。如果说“兰学”还仅仅反映了日本人民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向往,那么“洋学”则已经反映了日本人民对西方社会制度的向往。在1860年前后,日本人民通过向西方学习已引起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向往。

中国在向外国学习上与日本也是不同的。本来中国也有着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良传统的,这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佛教的东来和在中国与儒教、道教和平共处互相补充就是再好不过的证明。可悲的是,中国灿烂光辉的古代文化却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身上的历史包袱,历史越接近近代,中国在世界上就越落后,而越其落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就愈其抱定天朝上国天下第一的虚骄心理不放。这在心理上与先把中国看成学习榜样后来又把西方看成学习榜样的日本是大不一样的。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如棋 2017-04-07 10:05:45

张如棋 1631501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子君发布于:2017-04-07 10:01:49

明治维新是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而同时在中国,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与明治维新不同的事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子君 2017-04-07 10:04:25

张子君 1631522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如棋发布于:2017-04-07 10:02:29

以上两个条件可以充分证明:在1860年前后,日本的社会已具备或初步具备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已经到了只要客观条件具备就可能发生一场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革命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而中国社会当时还没有产生可以使这样一场资本主义革命可能产生的主观条件,中国社会还没有发展到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因此发生在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才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生在中国的洋务运动才只能是一场封建阶级的自救运动。这样两种不同性质的运动的成败得失和功过是非,是无法机械地做横向比较的。

【资料来自张小林的微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尹咏晟发布于:2017-04-07 10:02:42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1631518 尹咏晟 食科五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珂欣发布于:2017-04-07 10:03:01
日本从明治维新前后开始,政府就开始了推进近代化。所以日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信仰有它的独到之处。任何外因必须通过内因依靠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日本自身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结构和其特有的对社会责任感以及学习能力才使得日本在近代能够脱颖而出,所以我应该对日本文化进行多多地了解和学习其精华之处,因为相似的文化源头和几乎差不多时间的近代化改革的起点使得日本在很多方面的经验教训能够为我们所借鉴反思。 中国近代化也对中国的发展起了作用,但没有日本明治维新深入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杨珂欣 2017-04-07 10:08:31

杨珂欣 1631510 食科五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婉伊发布于:2017-04-07 10:03:01
谭婉伊 食科5 1631513 明治维新就好比是将西方技术和制度当饭吃,他将有用的东西很好地消化了,真正改革腐朽,脱胎换骨。而我国早期的如百日维新,洋务运动等,就只是将西方先进思想当衣服穿,暂时暖和了就脱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政治上来说,就是生产关系的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泊麟发布于:2017-04-07 10:03:09

明治维新的起点高,洋务运动的起点相对来讲就很低。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全国手工工场已发展到四个左右,有些日本学者考证,1867年,日本全国手工工场已发展至420个。

可是,洋务运动前夕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大炮轰开其大门之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虽然开始了逐步分解的过程,但资本主义因素,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几乎是等于零。这样,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既没有一个新兴的反封建的坚强的支柱,也没有一个可以恃为近代化的核心力量,更没有一点可以依凭的物质基础。

刘泊麟  1631530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子君发布于:2017-04-07 10:03:37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子君 2017-04-07 10:04:45

张子君 1631522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如棋发布于:2017-04-07 10:04:17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是目的、道路、内容和做法都完全不同的运动。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推动和领导这次运动的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反对幕府的统治,希望实行对自己有利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人民群众也以要求社会改革为口号,投入了反对幕府的斗争,这就是说,日本的维新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的要求,无论从明治维新运动的上层领导者看,还是从投入运动的广大基层群众看,他们掀起那场运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而不是为了保留和完善原有的社会制度。

中国的洋务运动则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推动这次运动的是手握清朝皇帝赐予的各种实权的朝廷重臣。他们对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不但没有任何怀疑,而且认为这种制度比西方人的制度好得多;他们之所以要推动一场洋务运动,是因为这“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的制度受到了西人的“坚船利炮”和“潜师洋法”的不肖之徒(农民起义军)的内外威胁,而中国“独火器万不能及”西人,所以他们才上下奔走,推动洋务运动,“取西洋人之长技,以成中国人之长技”。对外以御辱,对内以镇压那些“潜师洋法”的农民起义军。可见,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原有的他们认为“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的封建社会制度,维护和延续满清王朝的统治。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如棋 2017-04-07 10:06:10

张如棋 1631501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珂欣发布于:2017-04-07 10:04:20
在唐朝,日本派去了众多的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在被打开国门之前,儒家思想引领着这两个封建国家的思想潮流。现在我们都为我们是历史悠久的古国而感到骄傲,但就是这悠久的历史阻碍了国人思想的进步。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没有打破儒家思想,过于繁重的文化拖累了中国人的脚步。 相对而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骨子里“赶英超美”的意识与愿望非常强烈。明治维新所倡导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和“赶超欧美”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当日本看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后,马上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他们不仅学习科学技术,学的更是当时相对比较先进的思想。战后日本国内的超强投资需求吸引了大规模的投资。日本充分发挥了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日本新建大型工业基地,挖筑深水港,广建商业码头,为输出工业制品提供了方便条件。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杨珂欣 2017-04-07 10:09:04

杨珂欣 1631510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谈钇汐发布于:2017-04-07 10:04:30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具体措施不同。
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并颁布宪法,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1631531 谈钇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潘晟旻发布于:2017-04-07 10:04:40
1631503 潘晟旻 明治维新的推动者是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 而中国的近代化是由民众和官员主导的。 并且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而清朝则是选择性吸收,并且受到很大的阻挠,导致失败。并且中国封建制度存在的太久,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学习西方制度来改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泊麟发布于:2017-04-07 10:04:57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各自遇到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力量来说,中国的封建势力远较日本封建势力强大。中日两个的封建统治都遭到了农民大起义的严重冲击,1866年,日本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和都市暴动,在中国,随着1851年强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的暴发,也发生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但是中国的封建统治还没有达到同时期日本封建统治那种分崩离析,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的程度。这一点主要是由于当时两国封建统治的体制不同所造成的。日本的封建统治体制,被称为“幕(府)藩(国)体制”。天皇在名义上是封建统治梯塔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实际上并不掌握政权,而只是尽一些宗教典礼上的职责。德川幕府将军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德川将军为了独揽大权严格控制天皇的活动范围,不许天皇与外界,特别是不能和“大名”接触。天皇与幕府将军的矛盾,使天皇成为倒幕势力的权威性的精神力量和在近代化运动中对付封建顽固势力的王牌。

 刘泊麟  1631530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马若辰发布于:2017-04-07 10:05:21
明治维新是由上而下的自发改革运动,而我认为中国近代化大多数阶段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并且以由下自上为主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马若辰 2017-04-07 10:06:19

1631504 马若辰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马若辰 2017-04-07 10:17:50

与中国缓慢而艰难得近代化进程相比,明治维新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一场全盘西化的改革运动。而中国的种种改革全部绕开了政体改革。相对来说明治维新是更为彻底的改革,他彻底抛弃了旧的封建制度,以富国强兵为目标走上了强国之路。而此时中国的掌权者还再思虑如何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马若辰 2017-04-07 10:26:51

明治维新将日本天皇推上神坛,要求群众“效忠天皇”,这样封建残余思想直接孕育出了军国主义,也导致了后来日本对外的侵略扩张。而中国的近代化在逐渐给予人民主权,在将皇帝从神位拖回民间。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是日本走了岔路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马若辰 2017-04-07 10:40:09

同样面临着民族危机,中国和日本的改革却有如此大的差别,我认为和民族本身也有关系。在我看来大多数中国人是惧于改变的,只要日子还能过下去,就不会想着应该做出什么改变。一些“被迫”得起义者,比如洪秀全,在起义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也就不会再想如何去开拓一个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社会,只做些改朝换代的事情。说到底,他也只是在原来的社会环境下,日子过不好了才要闹起义,跟民族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是没什么关系的。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马若辰 2017-04-07 10:48:23

从社会基础的角度去考虑,日本在维新时已经有了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而中国的商业依然停留在以农业为核心的落后阶段。国情所致,明治维新终究只可能发生在日本。从改革阻力方面看,那一时期的日本幕府是千夫所指,民众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改革的决心。而在中国,封建统治者依靠帝国主义的力量打压起义,再加之守旧派的存在,人心难齐,困难重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文雷发布于:2017-04-07 10:05:21

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日本君主立宪,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而中国的康梁变法却遭到守旧派的反对,以失败告终

文雷   1631525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曦彤发布于:2017-04-07 10:05:26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杨曦彤 2017-04-07 10:16:15

1631511杨曦彤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尹咏晟发布于:2017-04-07 10:05:34

当时日中两国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在精神上的准备也是大不一样的。 日本民族向来就是一个善于向别的民族学习的民族,他们没有中国封建统治者那种天朝上国天下第一的妄自尊大的心理。在没有与西方文明接触以前,他们一直把中国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从十六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西方殖民主义者陆续来到日本,把西方的武器和消费品传到日本。后来基督教也传入了日本。对此,虽然德川幕府认为基督教的传入是幕府统治的一大祸患,但日本是幕府统治下的大名割据体制,大有着比中国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官吏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在这种条件下,日本西海岸的一些封建领主带头信奉基督教,在自己的领地内引进西方的新式武器和科学技术,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势力。于是,西方文明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侵入日本社会的土壤之中,日本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中打开了自己的眼界,热心学习传入日本的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中国在向外国学习上与日本也是不同的。本来中国也有着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良传统的,这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佛教的东来和在中国与儒教、道教和平共处互相补充就是再好不过的证明。可悲的是,中国灿烂光辉的古代文化却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身上的历史包袱,历史越接近近代,中国在世界上就越落后,而越其落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就愈其抱定天朝上国天下第一的虚骄心理不放。这在心理上与先把中国看成学习榜样后来又把西方看成学习榜样的日本是大不一样的。

1631518 尹咏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廖欣宇发布于:2017-04-07 10:05:45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廖欣宇 2017-04-07 10:23:04

1631515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曦彤发布于:2017-04-07 10:05:49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杨曦彤 2017-04-07 10:16:42

1631511杨曦彤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谈钇汐发布于:2017-04-07 10:06:18

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1631531 谈钇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莫粟馨发布于:2017-04-07 10:06:30

日本在进行明治维新之前,还处在幕府时代,当时的日本的大背景与当时的中国大背景相似都处于闭关锁国阶段。而两国也是因为外国列强的入侵才迫使两国进行改革活动。不同之处也许就是日本的天皇所依靠的阶级有一定的实力可以与幕府统治者对抗,而中国的革新者则没有实际的军事力量。

1631514  莫粟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盼发布于:2017-04-07 10:06:31

首先比较背景的不同 

明治维新: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和初步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西方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加紧了侵略,使闭关锁国的日本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危机空前加剧。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从而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化:清政府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所受的屈辱之后,痛定思痛,意欲图强,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富强国家,平定内乱,抵抗帝国主义的入侵,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兴办名族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洋务运动最终因为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制度而走向了失败。

由此看来;日本建立学习在资本主义制度上,而中国只是在封建社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郭盼 2017-04-07 10:07:04

1631519 郭盼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尚子萱发布于:2017-04-07 10:06:51

领导力量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的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尚子萱 2017-04-07 10:07:20

1631520 尚子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廖欣宇发布于:2017-04-07 10:06:57

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廖欣宇 2017-04-07 10:23:27

1631515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尹咏晟发布于:2017-04-07 10:07:10

日本在幕府时代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并无实权,幕府末期掌握实权的幕府统治者又不得人心,在对内对外政策上引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满,出现了统治危机,这使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得以发动并且胜利。无实权的天皇和下层的资产者可以联合以夺取实权,下层的资产者又可以利用天皇的名义去反对幕府统治者,这些条件在中国是没有的。

1631518 尹咏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 9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