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进高校“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党建品牌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探索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请各位同学结合培训期间学习到的内容,以及自己对于所在专业特色的认识和理解,提出合适的基层党支部品牌建设方案,要求有亮点、能落地,字数不限。
为积极推进高校“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党建品牌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探索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请各位同学结合培训期间学习到的内容,以及自己对于所在专业特色的认识和理解,提出合适的基层党支部品牌建设方案,要求有亮点、能落地,字数不限。
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党支部“琴心向党·红色旋律”党建品牌建设方案
一、品牌名称
“琴心向党·红色旋律”
寓意以钢琴艺术为载体,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专业实践,通过琴声传递党的精神,以音乐凝聚信仰力量。
二、品牌定位
立足钢琴专业特色,构建“党建+艺术+思政”三位一体的基层党建模式,通过红色音乐创作、演奏与宣讲,推动党建与专业深度融合,开创“以艺育德、以乐化人”的党建工作新路径。
三、品牌目标
1. 思想引领:借助红色音乐实践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党员党性修养。
2. 专业赋能:以党建驱动专业创新,培育“德艺双馨”的钢琴艺术人才。
3. 服务社会:通过音乐传递正能量,扩大党支部在校园及社区的影响力。
四、品牌亮点与实施路径
(一)红色经典“琴”传承
1. “百年党史·钢琴名作”系列音乐会
每学期举办主题音乐会,演奏《黄河协奏曲》《红旗颂》等红色经典曲目。党员学生担任讲解员,结合曲目开展“音乐微党课”;联合音乐学专业党支部,挖掘曲目背后党史故事,建立“一曲一党史”特色素材库。
2. “红色旋律进课堂”
在钢琴专业课中增设“中国红色钢琴作品”教学模块,由党员教师牵头编写教材,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作品纳入必修课程 。
(二)原创作品“琴”创作
1. “新时代·钢琴日记”原创计划
组织党员师生围绕乡村振兴、科技强国等主题创作钢琴小品,举办原创作品展演,将优秀作品制成MV并通过新媒体传播;与作曲系党支部合作,根据老党员口述校史,创作钢琴组曲《我们的信仰》。
(三)音乐服务“琴”奉献
1. “钢琴公益课堂”
党员师生与周边中小学结对,开设“红色音乐启蒙课”,教授红色曲目并讲述故事;定期前往社区、养老院举办“红色旋律疗愈音乐会”,开展社会音乐服务。
2. “琴键上的思政课”
在新生入学、入党宣誓等重要节点,设计“沉浸式音乐思政课”,如以《国际歌》钢琴伴奏重温入党誓词,增强仪式感。
(四)数字赋能“琴”传播
1. 开设“琴心向党”短视频账号,推出“90秒钢琴党史”“党员练琴日记”等栏目,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2. 开发“红色钢琴曲谱云平台”,共享红色作品乐谱、演奏解析及党史学习资料。
五、保障机制
1. 组织保障:成立品牌建设小组,由支部书记统筹,专业教师党员担任艺术指导。
2. 资源整合:联动校团委、学工部争取场地与经费支持;与企业合作开展公益演出。
3. 考核激励:将品牌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党员评议,评选“红色音乐先锋岗”。
六、预期成效
1. 打造2 - 3个可持续的红色音乐实践项目,组建1支“钢琴党员志愿服务队”。
2. 每年产出5 - 10部原创红色钢琴作品,辐射影响超1000人次。
3. 树立区域内“艺术党建”标杆,争取获得校级以上党建案例表彰。
结语
“琴心向党·红色旋律”党建品牌将充分发挥钢琴艺术的感染力,让党建工作可听、可感、可共鸣,实现“奏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的育人目标。后续可结合实际资源,进一步细化活动时间安排与责任分工。
音乐学院基层党支部"乐动先锋"党建品牌建设方案
一、品牌名称
"乐动先锋——音乐里的红色基因传承工程"
二、品牌定位
以"用音符传递信仰、以旋律凝聚力量"为核心,打造"党建+音乐美育+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特色品牌,构建"红色文化传承者、艺术教育传播者、社区服务践行者"的基层党支部形象。
三、品牌理念
1. 红音共振:将党的理论教育与音乐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构建音乐思政育人体系
2. 艺心向党:以艺术实践强化党性修养,用音乐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3 声入万家: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基层治理,让红色旋律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实施方案
(一)红色音乐赋能工程
1. 沉浸式音乐党课开发
- 组建师生党员创编团队,打造"百年留声机"系列主题音乐党课
- 采用"经典红歌赏析+党史情境再现+现场器乐演奏"形式,设计《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专题
- 开发"音乐里的党史"数字资源库,包含100首红色经典作品背景解析二维码
2. 音乐党史文化长廊建设
- 在琴房楼打造"音画党史"互动体验空间
- 设置"留声机里的峥嵘岁月"(1921-1949)、"磁带中的建设征程"(1949-1978)、"CD里的改革强音"(1978-2012)、"云端上的时代新声"(2012至今)四大主题展区
- 配备智能点唱机、AR乐器体验等科技装置
(二)艺术先锋培育计划
1. "双导师制"党员培养
- 为入党积极分子配备"思政导师+专业导师",在《白毛女》《江姐》等红色经典剧目排演中开展联合培养
- 建立"红色曲目演奏认证"制度,将《红旗颂》《我的祖国》等纳入器乐考核体系
2. 音乐志愿服务矩阵
- 成立"蒲公英"文艺轻骑兵,每月开展"四进"活动(进社区/军营/乡村/特校)
- 开发"银龄音乐课堂"助老项目,教授老年群体使用智能设备欣赏红色经典
- 实施"种子计划",为乡村学校培训音乐教师并捐赠自制民族乐器
(三)特色品牌活动体系
1. 原创音乐剧创排工程
- 组织党员师生采风创作《琴弦上的党支部》,讲述音乐学子助力乡村振兴故事
- 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发《歌声中的二十大》说唱评弹节目
- 举办"红色旋律·青春华章"年度原创作品展演
2. 音乐党建共建联盟
- 与社区、企业党支部结对共建"音乐党建会客厅"
- 创建"音乐疗愈党员工作室",为自闭症儿童、抗疫医护人员提供音乐治疗
- 设立"红色音乐传习所",定期开展非遗红色民歌传唱活动
五、品牌标识系统
1. 视觉标识:将党徽与五线谱融合设计,音符化作飞扬的旗帜造型
2. 主题色系:采用"中国红+金色旋律线",象征红色基因与艺术生命力的交融
3. 文化周边:制作"红色乐典"系列文创(节拍器造型U盘、五线谱笔记本、音符书签等)
六、实施保障
1. 组织机制:成立品牌建设领导小组,设立艺术指导委员会和项目执行专班
2. 资源整合:争取省级艺术基金支持,与地方文旅部门共建实践基地
3. 评估体系:建立"先锋指数"积分管理制度,将品牌建设成效纳入党员评议考核
七、预期成效
1. 形成"音乐+党建"特色课程资源包3套
2. 培育省级以上红色文化精品项目2-3项
3. 年度开展惠民演出50场次,辐射群众超万人次
4. 打造省内高校音乐党建示范高地
八、长效机制
1. 建立"年度主题制":2024"传承·铸魂"、2025"创新·赋能"、2026"融合·致远"
2. 实施"成果固化工程":出版《音乐党建创新案例集》,建设"云端音乐党建馆"
3. 设立"红色艺术基金":资助优秀党建主题创作和志愿服务项目
此方案立足音乐专业特色,通过可感知、可参与、可持续的载体设计,将党建工作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实践,既强化了组织凝聚力,又提升了专业服务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