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讨论时间 13:00~14:35(休息时间正常休息)
二、讨论要求
1.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2、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3、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一、讨论时间 13:00~14:35(休息时间正常休息)
二、讨论要求
1.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2、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3、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1660204 邵静宜 朝2
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史相比,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但是就像我打的游戏一样,一队玩家在运载目标旁边护送它到目的地。日本是主动去迎着运载目标积极应对敌方的各种攻击,并且压上去到敌方根据点门口去堵他们摁着他们打。我国近代是被运载目标顶着走,显得十分被动,非常容易被敌方围堵起来打。就是这个关系。
朝语二班 钱家铭 1660229 改革前,中日两国都是封建专制的国家。日本的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在幕藩体制下,日本是一个松散的有多个藩地组成的国家,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可以说是地方自治;但是这些藩地有很强的天皇中心观念,这使得明治政府的中央集权体制相对简单得建立起来。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属于集权官僚型的政体,权利集中于皇帝一人,官僚机构庞大,民间难以形成类似明治维新中的各种社会势力,政权的社会基础难以扩大,改革的道路必将曲折。
朝语二班 钱家铭 1660229 中日两国都是“后发型”现代化,但日本“后发”的同时又是“外生”的,有学者认为日本实现较彻底改革的关键是立志推进现代化的领导人掌握了国家实际的政治权力,能将传统政治领导转化为具有现代化倾向的政治领导,并维持领导集团内部的高度团结。无实权的天皇和下层资产阶级可以联合以夺取实权,下层的资产者可以利用天皇的名义去反对幕府统治者,这些条件在中国是没有的。
中国洋务运动耐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最终成功,不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王雨岑 朝语二班 1660219
仇佳颖 朝语2班 1660207
不同的地方呢,在政治方面:中国近代史中涉及到的几个改革运动,因为中国本身的影响,基本没有触动太多封建专制制度。前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在这些基础上,中国后期还是对社会发展有些建树的。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并颁布宪法,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地政治体制。但,明治宪法颁布后,藩阀长期以天皇名义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在经济方面:例如中国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但是日本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这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缺陷。
1660223汤雪蕾 政治方面:日本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首先,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废除封建身份制,取消武士特权。剥夺了旧统治阶级的特权,取消了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允许不同阶层的人民之间通婚,实现形式上的平等。政府还颁布了其他一些律令和法典,引进欧洲刑法、民法和商法。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标志着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而中国在政治上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政府的腐败日趋严重。皇权腐败,官吏腐败,军事腐败,导致中国发展地如此缓慢
中国近代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王雨岑 朝语二班 1660219
1660223汤雪蕾 经济方面:日本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先是由政府投资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后来,政府又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甚至无偿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经营。期间,日本制定法规,禁止行会垄断、废关卡,整顿币制,统一汇兑,发展运输和通讯事业。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中国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办了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大权把握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清政府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无从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政治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制定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明治宪法规定大臣的任免权、对外缔约权、宣战、媾和、议会的开闭幕和解散权归天皇,但同时又规定天皇的权限要由国务大臣辅佐实施;规定统帅权归天皇,但“军人敕谕”中说:“朕统帅兵马大权,但其司掌委之臣下。”由此可见,明治宪法中相当强调“限君权”。在这样的明知体制下,操纵这一体制的元老们借助于天皇的权威逐步形成了后来的军部独裁。与明治维新相比,同样是由一个皇帝领导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问题的戊戌变法却走向失败。在政治方面,中国维新派提出了开言路、兴民权、裁撤臃肿机构,以及在百日维新之前作为运动先声所提出的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等等,所涉及的都显然不是社会生活的个别问题或枝节问题,而是重大政治问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精英们,簇拥着光绪皇帝在政坛上兴云布雨,以期达到运动的目的,而日本则是得到武士支持的长州、萨摩二藩以及一些有识之士,把天皇推到历史前沿,以实现自身的抱负。
近代史中,民主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为以后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世界的发展,“新”指——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北洋军阀等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直指儒家传统道德,是因为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与同一时期的孙中山等革命家相比,其共同缺点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致之处——反封建;“新”主要是在对封建思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
1660204 邵静宜 朝2
现在的中国可以自豪的说是强于日本的,可是这是用多少革命先驱的血的努力换来的,我们还是有许多周围国家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现在的我们对于问题的出现有很快的做出回应,理应继续保持现状,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660223汤雪蕾 文化教育方面: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简称“西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中国则仅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腐朽的教育体制,教育的落后,国民素质的低下,承担不了国家发展的重任,落后于日本成为了必然。
关注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