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讨论时间 13:00~14:35(休息时间正常休息)
二、讨论要求
1.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2、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3、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一、讨论时间 13:00~14:35(休息时间正常休息)
二、讨论要求
1.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2、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3、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同时,日中两国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在精神上的准备也是大相径庭的。
当西方文明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侵入日本社会的土壤之中时,日本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中打开了自己的眼界,热心学习传入日本的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并且日本先后兴起了“兰学”和“洋学”。在1860年前后,日本人民通过向西方学习已引起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向往。
但是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自明代闭关锁国以来,中国社会在世界近代化的历程中愈加堕落。一方面,统治阶层过于骄傲自满,另一方面,被统治阶级无限服从于统治阶级,少有反思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之者。
王雨岑 朝语二班 1660219
166220 周可柔 朝语二人
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政府再观察世界局势之后自发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中国近代化则是由下至上的进程。
1660206 朝二 周锌渝
日本明治维新是以天皇为首领,以内阁为核心,举国团结一致的自强维新运动,而清朝在人治政治的斡旋中,朝廷和地方督抚分成很多派别,互相攻讦,互相掣肘,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和社会成本。清朝当时大致分成三个派别,以慈禧太后和满清亲贵为首的“后党”,以光绪皇帝和所谓“清流”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另外一个重要派别就是以曾国藩、奕、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为首的洋务派。当然,在一个千年浸淫专制政治的老大帝国,这三个派别之间不可能分得汤清水利,彻彻底底,三个派别之间也有交集部分。慈禧太后善于玩弄手腕,喜欢在各派别之间玩平衡牵掣之术。慈禧太后既希望洋务运动能够增强清朝的国力,但又对掌握洋务实权的洋务派官员并不放心,因为洋务大员大多是汉人。
1660204 邵静宜 朝2
文化:
明治维新:提倡学习西方文化,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关注武士道、忠君爱国等思想,选派留学生去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中国近代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废除八股,1906年废除科举;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其主要阵地,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日本明治维新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但从经济方面而言,日本比起中国的改革力度,似乎更强更彻底。
1660214 张颖 朝鲜语2班
1660210 朝语二班 瞿蕾
相比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早期近代化失败原因应该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所发动的改革,而中国,比如说公车上书,本是梁启超和康有为,如果他们是最高的统治者,那么中国的早期近代就会成功,也就是因为天皇是最高的统治者,日本的武士都极维护天皇,所以明治维新才会成功。
洋务运动的失败给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以提醒,因此后来开展了百日维新,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广泛的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人们逐渐开始接受新文化新观点,为日后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做好了准备工作 。
朝语2班 曹亦乐 1660209
朝语二班 钱家铭 1660229 中国的封建历史悠久,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洋务运动之前大部分群众尚未有进步的思想,而洋务运动的改变并不彻底,只是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等到洋务运动失败后才唤醒了一大批的有志之士。日本的明治维新从制度上完全改变,确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使国力日渐充实,获得成功。
卢丹妮 朝语二班 1660221 日本明治维新是推翻了幕府统治后进行西方化的运动 在一个时期内进行了经济、政治、 文化等的改革 而中国的近代化是循序渐进的 从洋务运动的技术改革,到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到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改革......而且并没有一开始就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660210 朝语二班 瞿蕾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消除它的影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