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语2班在此就“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汤雪蕾发布于:2017-03-31 12:37:10

一、讨论时间 13:00~14:35(休息时间正常休息)

二、讨论要求

1.每位同学都必须发言,讨论的越多、越激烈、越深入越好,计入平时成绩;

2、发言时请注上姓名、班级、学号;

3、关于中国的近代化,眼界需要开阔些,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洋务运动,应该包括整个晚清、民国,直到今天。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雨璇发布于:2017-03-31 13:07:18
1429202 杨雨璇 14环工1 其次,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瑜发布于:2017-03-31 13:07:30
曹瑜 朝语2班 1660226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力瑗发布于:2017-03-31 13:07:31
1660225侯力瑗 所以对我们中国近代化提出的前车之鉴:1.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2.要根据本国国情适当进行改革。 3.重视科技,重视教育,重视人才。 4.要积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燕艳艳发布于:2017-03-31 13:07:40
燕艳艳,朝语二班,1660201, 而且,中国近代史从过程上看,它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素梅发布于:2017-03-31 13:07:43
张素梅朝语2班1660218:日本与中国相比他的政治制度更稳定,是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则是封建制度,君主立宪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变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雨岑发布于:2017-03-31 13:07:43

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它确立了日本的资本主义制度。使日本摆脱了旧幕府时代的腐朽政治制度。走向了一条迅速发展的道路.推翻幕府之后,在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领导下,日本开始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开始改变原有日本的政治体制.反观中国近代化的了历程,清朝政府因顽固派的阻挠始终无法完成“自上而下的改革”从而导致一次次改良变法运动的失败。

王雨岑 朝语二班 1660219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邵静宜发布于:2017-03-31 13:07:56

1660204 邵静宜 朝2 

明治维新:使日本“脱亚入欧”,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186959日迁都东京。

中国近代史:我国封建统治时间长,人民的封建意识很浓,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婧发布于:2017-03-31 13:08:56

就社会背景而言,中国戊戌变法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封建势力强大。而日本明治维新封建势力薄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就领导力量而言,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由于其软弱性,不敢发动群众,力量小。日本明治维新倒幕派掌握实权,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基地,武装推翻幕府统治。

                                                                                                                                 李婧 朝语2班 1660212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瞿蕾发布于:2017-03-31 13:09:09

1660210 瞿蕾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崔璐发布于:2017-03-31 13:09:10

中国人长时间闭关锁国在封建体系下影响着人民对世界的认识。人民被种种的封建思想束缚着,而且封建体系下,长时间学习这被封建所需要的被统治思想,腐蚀着人对世界的认识。而日本人崇尚的是“武士“精神,一直都被国民接受,对服从是以死明决心!虽然他们的思想也是当时时代的产物,日本人把它变成他们所需要的思想领导工具领导国家人民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寻找强大富强。有明智的领导者与觉悟的领导人,日本国家发展就相对障碍就少了思想的观念改变的难度。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崔璐 2017-03-31 13:10:33

崔璐朝语二班1660203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芷蓉发布于:2017-03-31 13:09:17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1660222黄芷蓉 朝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晓茜发布于:2017-03-31 13:09:20
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梁晓茜 朝2班 1560202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燕艳艳发布于:2017-03-31 13:09:28
燕艳艳,朝语二班,1660201,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肖怡君发布于:2017-03-31 13:09:39

肖怡君 1660208 

明治维新是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而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肖怡君 2017-03-31 13:18:31

明治维新的改革方式是脱亚入欧,完全摈弃自己的传统去学习西方国家,而中国近代化虽然也是像西方学习,但是仍然有保留自己的一些传统,没有脱离亚洲的意思。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肖怡君 2017-03-31 13:20:43

中国与日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肖怡君 2017-03-31 13:21:42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肖怡君 2017-03-31 13:22:30

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中国的近代化也是一样,保留了很多封建习俗。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肖怡君 2017-03-31 13:26:55

日本明治维新是在受到美国侵略之后,深切感到要进行改革,而中国被外敌侵犯后想到改革刚开始也只是皮毛的效仿对外国之物抱着一种轻蔑的感觉,后来不得已才更进一步的去效仿西方国家,这也使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变革,虽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但最终夭折在历史的长河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亦乐发布于:2017-03-31 13:09:47

日本明治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权力中心的集权统治,在天皇的带领下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全盘西化改革:派留学生,兴办工厂,发展资本主义,剪发易服.......经过几十年,日本已经彻底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甚至开始有能力与西方谈判,修改了当初武力叩关后幕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改革刺激的日本的野心,也将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保留,为其日后发动甲午战争,侵略中国埋下伏笔。

反观中国,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开展了30年的洋务运动,只热衷于练兵制器,甚至还在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观点。内部的腐朽,外部的侵略让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艰难前进。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才让人们意识到必须进行政治改革才能拯救中国。

                                                                                                                              朝语2班     曹亦乐 1660209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袁嘉叶发布于:2017-03-31 13:09:49

我认为从政治制度方面来说

19世纪中国和日本都处于传统小农经济的社会形态中,而日本所在的德川幕府时代由于天皇并没有掌握实权,而是由德川幕府及其亲藩进行统治管理,为后来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创造了社会基础。相反,中国从古至今一直以皇帝的集权统治为核心,特别是明代以后对皇帝权力的维护更甚,所以尽管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中学习西方制度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但清朝政府始终不愿让权,一拖再拖,导致了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失败,所以现代中国共和制的结果是有历史基础且是被历史必然选择的。

从经济方面来说

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从传统农业为重,政府商业垄断,逐渐转向像纺织业等手工民间资本兴起,这点与日本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中发展轻工业的政策相似,且两者都鼓励国货的外贸,通过奖励的方式促进个人企业的发展(清末新政),然而区别在于,日本明治维新推行“劝农”政策,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农牧业品种经营管理制度,而中国在农业方面并无政策推新,且政府对与个人企业工业化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而中国自洋务运动开始走上工业化的富国强国的道路中,依旧是由政府人员的操控为主,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开放发展。

1660213 袁嘉叶 16朝语2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佳鑫发布于:2017-03-31 13:09:51
郭佳鑫 朝语二班 1660217,从两者的影响来看,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在那一时期就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与中国近代化最初相比,影响较大;而中国近代化是个漫长的过程,可以延续到今天,影响的程度是循序渐进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悦发布于:2017-03-31 13:09:53
1660205 朝语2班 周悦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综合国力有了飞跃式的增长,在短短二十五年时间内就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唯一的现代化强国。与日本明治维新同时,中华帝国也启动了现代化进程。 中国开始现代化的时间是1861年,以帝国外交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和曾国潘在安庆设立“军械修理所”为标志,比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要早七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嘉睿发布于:2017-03-31 13:09:55

1660227高嘉睿 

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以为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若深入检视改革历程即可发现: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则是全盘西化,并且相当程度地注重典章制度与思想、观念方面的改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丹丹发布于:2017-03-31 13:10:07
中国的近代化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而明治维新是从整体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去学习的,另外中国的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参与的是上层的地主阶级.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李丹丹 2017-03-31 13:27:36

1660202 朝语二班李丹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芷蓉发布于:2017-03-31 13:10:19
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1660222黄芷蓉 朝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梁晓茜发布于:2017-03-31 13:10:22
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朝2 梁晓茜 1560202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雨璇发布于:2017-03-31 13:10:27
1429202 杨雨璇 14环工1 从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雨岑发布于:2017-03-31 13:10:47

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进过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更难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从而大力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王雨岑 朝语二班 1660219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芷蓉发布于:2017-03-31 13:11:03
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障碍。 1660222黄芷蓉 朝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力瑗发布于:2017-03-31 13:11:05
1660225侯力瑗在现代化进程中,中日两国都曾派出留学生去西洋留学。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出的留学生数量远远大于中国,这些留学生学成后大多能回到日本并得到重用,把学来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日本的现代化。中国洋务运动期间前后共派出了三批留学生,每批三十人。这里有一个戏剧性的现象:那时中国的达官显贵从骨子深处轻视西洋文明,没有几个人为子女争取出国留学的机会,所以中国派出的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很多是平民子弟。这些留学生到达英美后,每天还要对万里之遥的紫禁城行三跪九叩礼,花大量精力背诵与富国强兵风马牛不相及的“四书五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瞿蕾发布于:2017-03-31 13:11:10

1660210 瞿蕾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其次,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瑜发布于:2017-03-31 13:11:12
曹瑜 朝语2班 1660226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邵静宜发布于:2017-03-31 13:11:12

1660204 邵静宜 朝2

政治

明治维新: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建立中央集权的政体,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效仿西方制定刑法等,推翻了幕府统治。

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起义;戊戌维新运动,百日维新时改革行政机构;辛亥革命,“三民主义”,19121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在3.10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19128月宋教仁等人组成国民党,后袁世凯企图复辟;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运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仇佳颖发布于:2017-03-31 13:11:42

仇佳颖 朝语2班 1660207

  首先,日本的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学习西方技术、提倡“文明开化”,明治维新让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也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再有,中国近代史中的首次改革——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极力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等,虽然最后在慈禧太后的阻止,沦于失败,但初步对中国的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 9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