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的相关法律知识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张闪发布于:2025-04-21 08:19:45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点赞 (408) 回复
12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谢雨池发布于:2025-04-21 11:10:33
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2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曾云发布于:2025-04-21 11:10:47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3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余泓漪发布于:2025-04-21 11:11:42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4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夏威夷发布于:2025-04-21 11:11:43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5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蒋静萍发布于:2025-04-21 11:13:58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以下是其相关知识: 构成要件 1. 避险意图:目的是使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2. 避险起因:存在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危险,危险来源包括人的违法行为、自然界力量、动物侵袭等。 3. 避险时间:危险必须正在发生,对尚未到来或已经过去的危险,不能实行紧急避险。 4. 避险客体:损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5. 避险可行性:必须是在不得已,即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时,才允许实行紧急避险。 6. 避险限度: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法律后果 • 刑事责任: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 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6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韦欣蕊发布于:2025-04-21 11:16:02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7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韦欣蕊发布于:2025-04-21 11:18:08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8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田永琴发布于:2025-04-21 11:20:01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9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李思颖发布于:2025-04-21 11:21:52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0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张运红发布于:2025-04-21 11:22:00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五几发布于:2025-04-21 11:32:16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2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宇发布于:2025-04-21 11:33:05
《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3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王超英发布于:2025-04-21 11:37:46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4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思琦发布于:2025-04-21 11:55:26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5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徐梦琳发布于:2025-04-21 11:57:30
紧急避险是法律允许的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较大权益而损害较小权益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1条,需满足以下条件:1.现实危险:危险正在发生,威胁合法权益;2.不得已:无其他合理方法排除危险;3.限度要求:损害利益小于保护利益;4.主观正当:为保护合法利益,非故意或过失引发危险。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需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或免除处罚。职务上负有特定责任者不适用此条款。 民事责任方面,《民法典》第182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者承担民事责任;若险情由自然原因引起,避险人不担责,可适当补偿。若避险措施不当或超限度,避险人需承担适当民事责任。生命权不适用紧急避险,避险行为需严格遵循法律要件,避免滥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6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唐宇欣发布于:2025-04-21 12:02:15
遵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中关于国家安全的规定,不参与任何违法犯罪活动,不传播谣言,不煽动暴力,不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 增强安全意识:关注国家安全相关信息,学习国家安全知识,提高对各类安全威胁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发现可疑人员或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 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明、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不轻易透露给陌生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危害国家安全。 4.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关注社会安全和治安情况,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维护社会秩序。遇到社会突发事件,理性看待,科学防范,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的处理工作。 5. 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意识,提高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积极宣传祖国的文化、历史、传统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的言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7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余露发布于:2025-04-21 12:07:24
由自然灾害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们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人引起的紧急险情,由该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额度而造成损害,紧急避嫌的人也应该承担民事责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8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钟青燕发布于:2025-04-21 12:08:00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9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清秀发布于:2025-04-21 12:11:53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0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娜则热·努热红发布于:2025-04-21 12:14:52
紧急避险是公民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丝雨发布于:2025-04-21 12:15:37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2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刁蒙怡发布于:2025-04-21 12:16:42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3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李虹玉发布于:2025-04-21 12:17:37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4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雅芳发布于:2025-04-21 12:17:42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5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郭长美发布于:2025-04-21 12:19:10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6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欣发布于:2025-04-21 12:19:15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7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李雪丽发布于:2025-04-21 12:19:40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8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王燚发布于:2025-04-21 12:23:34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9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曾倩发布于:2025-04-21 12:29:28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0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袁彩程发布于:2025-04-21 12:31:28

紧急避险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以下是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刑法:《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民法:《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采取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人应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存在现实危险:如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等。 危险正在发生:危险迫在眉睫,不采取避险行为,合法权益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合理办法排除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目的:主观上是为保护合法权益。 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通常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危险来源:正当防卫仅来自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广泛,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行为限制:紧急避险须是不得已的唯一方法;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损害程度限度: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等于或大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损害对象: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 主体要求:紧急避险主体对特殊身份有特殊要求;正当防卫任何人均可行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