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建桥学院-黄少伟发布于:2025-06-11 10:18:27
一、历史逻辑: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救亡图存的历史抉择 ◦ 近代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等道路均失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抗美援朝、“两弹一星”),党凝聚全国力量完成工业化奠基,证明其领导的正确性。 2. 改革开放的实践验证 ◦ 党引领改革开放伟大变革,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如从1978年GDP世界第11到2023年稳居世界第二),解决了“富起来”的问题,彰显领导核心作用。 二、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 1. 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属性 ◦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领导权以实现阶级解放。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领导地位由性质决定。 2. 系统观念的领导方法论 ◦ 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通过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纳入统一领导体系,避免西方多党制的碎片化弊端。 三、实践逻辑: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 1. 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核心力量 ◦ 脱贫攻坚中,党五级书记抓扶贫,动员全党全国力量攻克绝对贫困(近1亿人口脱贫),体现集中统一领导的组织优势。 ◦ 新冠疫情防控中,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全国医疗资源,迅速控制疫情,彰显领导体系的高效性。 2. 国家治理体系的“定海神针” ◦ 党通过政治领导(制定大政方针)、思想领导(强化理论武装)、组织领导(选贤任能),确保国家治理方向正确。例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后改为委员会)由党中央直接领导,推动1600多项改革举措落地。 四、制度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 融入国家治理的制度设计 ◦ 宪法明确规定党的领导地位,各领域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制度)均以党的领导为根基。例如,党支持人大依法履职,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 2. 防止“颜色革命”的根本保障 ◦ 苏联解体的教训表明,放弃党的领导将导致国家*、社会动荡。中国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军队、政法等领域的绝对领导,有效防范外部势力渗透颠覆。 五、现实意义: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 • 应对“百年变局”的需要:在中美战略竞争、全球化逆流等复杂环境下,唯有坚持党统一领导,才能凝聚共识、集中资源,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如芯片自主)、维护产业链安全。 • 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如反腐败斗争)净化政治生态,提升执政能力,为解决老龄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供政治保障。 核心结论 “党是领导一切的”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基于历史经验、理论逻辑和实践成效的科学论断。新时代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