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建桥学院-胡晨炀发布于:2025-06-03 10:07:45
“党是领导一切的” 这一重大论断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理论依据 •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在建立和建设新社会、领导社会革命进程中,需掌握对各种社会力量、资源、活动的领导权,形成统一行动。列宁也明确指出,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遵循这一学说,肩负起领导使命。 历史逻辑 •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 。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亡,诸多政治力量尝试探索救国道路却均告失败。中国共产党凭借先进性脱颖而出,带领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又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国家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党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现实需要 • 保证国家发展方向:党凭借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引领发展 。在政治上,党把握国家发展大方向,制定大政方针,确保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经济领域,党引领经济改革和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如制定实施五年规划等重大战略部署;社会事务中,党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文化方面,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 应对复杂风险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 制度体现 •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 ,为党长期执政提供根本法律依据。 • 贯穿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党是决定整个系统运行的 “命门”,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政、军、民、学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治国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 。 全面系统整体的领导 • 全方位覆盖: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领域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组织,都必须接受党的领导。 • 全过程贯穿:从决策制定到贯彻执行,从工作部署到检查落实,党的领导贯穿始终 。党通过制定战略目标、规划发展蓝图,引领各项事业发展方向;通过组织动员、协调各方,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 全要素协同:党不仅领导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还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凝聚起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各要素协同发力,推动事业发展 。 总之,“党是领导一切的” 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