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实质和挑战是什么?
主要是利益问题,别的国家控制了南海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一边海域,要是被控制了,就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而且中国要捍卫领土领海领空主权。
大国间的博弈,美国奥巴马政府执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遏制围堵中国的一步。一句话就是国家利益。挑战的话,虽然菲律宾新总统开启了与中国对话合作的大门,加紧了对中国的联系与合作。美国奥巴马政府换届了,但是西方国家,特别是想转移国内矛盾的国家是不会放弃围堵中国发展的,南海问题会长期存在,最好的办法搁置争议,发展自己。到了我们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之一南海再次遭遇挑战.越南外交部官员日前向媒体表示,中国海监船近日对越南在南海的油气勘探活动进行干扰,称中方此举侵犯了越方主权.5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反对越南在中国管辖海域开展油气作业活动,中方主管部门采取的行动,完全是在中方管辖海域进行的正常海洋执法监察活动. 南海问题的加剧源于现代地质学的进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南中国海区域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随后周边诸国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除了显而易见的海洋战略地位,能源成了南海问题最重要的诱因.目前,南沙海域已经有200多个油气田,超过1000口油井被东南亚国家勘探和开发,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5000万吨.其中,越南是南沙争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扩张野心最大,是唯一提出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的国家.在南沙西部,越南驻扎了一个营600人的军队,并在南威岛设立指挥部.越南在南沙占领的区域已经形成了从南子岛到安婆沙洲长约230海里的岛链区. 1982年,旨在规范海洋权利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但是并没有阻止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国际条约给出了划分专属经济区的标准,却没有给出处理矛盾的方法.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国家开始分别在所占据的岛礁上修建飞机跑道,建渔港、灯塔和旅游观光点,并纷纷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沙地区的油气资源.国际公约约束作用不大,无休止的争论依然持续多年. 区域性组织东盟的出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舞台.2002年,磋商磨合多年的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按照这个宣言,有关国家今后将不允许再占据南沙群礁并在上面建碉堡、飞机跑道等军事设施.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避免冲突的爆发创造客观条件.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定下的基调让有关国家在军事方面保持克制,围绕该地区主权、资源却更多的以“文斗”形式表现出来.由于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并未派遣强大的海军.几十年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没有给南海诸国实质性的警告,这些国家甚至结成利益集团共同对抗中国.此外,国际势力尤其是美国的介入,更为南海问题的解决增添了难度. 去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出席东盟会议时,曾明确声称围绕中国南海的纠纷事关美国利益,且美国反对任何国家使用武力解决纠纷.这个表态使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受到鼓励.越南政府全资控股的越南石油公司合作伙伴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计划明年在与中国有争议的西沙附近海域开采石油,近日被中国驱逐的探油船“平明二号”正是归属于越南石油公司.此外,菲律宾总统发言人近期也证实,菲律宾已经决定在中国南沙群岛附近的一个油气区块进行开采作业,该区块位于中国与菲律宾有争议的海域内.至此,围绕中国南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争夺再度进入白热化.
南海问题的实质是能源争夺战。南海问题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围绕南海岛礁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权的争议。南海的形势使得中国面临着重重挑战。首先是海上维权与危机管控领域的挑战。菲律宾、越南等域内声索国挑起的岛礁实际管控、资源开发、航道控制等方面的斗争和较量,既侵犯了我国在南海的权益,也增加了南海形势管控的难度,我国一方面要同这些国家进行协商谈判,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侵占我国南海新的无人岛礁或单方面开发油气资源。
南海问题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实质是南沙争端。南海问题面临的挑战:我国作为拥有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的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利益。但与此同时,我国仍然面临严峻的海上形势,维护海洋权益和海上稳定的战略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在南海方向,尽管南海局势总体上保持稳定、可控,但消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多,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凸显,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大局面临新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