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建桥学院-张华杰发布于:2025-06-12 00:05:14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需从二者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要求入手,核心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关联 新发展理念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引领中国发展的“指挥棒”; 高质量发展则强调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追求更高效率、更优结构、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新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质量发展正是对新发展理念的全面践行,二者本质上是目标与路径的统一。 二、新发展理念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 1. 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 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如芯片、新能源等领域自主创新),摆脱对低端制造的依赖,以创新提升供给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 案例:中国高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全球领先,带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 2. 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 解决区域、城乡、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区域联动),避免“短板效应”,实现整体效能提升。 - 例如:西部大开发与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协调,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均衡基础。 3. 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 摒弃“先污染后治理”模式,以“双碳”目标倒逼产业绿色转型(如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崛起),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 实践: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通过生态旅游、绿色制造等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 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以更高水平开放融入全球产业链(如进博会、自贸区建设),在合作中优化资源配置、学习先进技术,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机遇,提升国际竞争力。 - 意义:开放使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接受检验,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向国际高标准看齐。 5. 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脱贫攻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收入差距、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以民生改善激发内需潜力,形成“发展—共享—再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实践逻辑:从理念到行动的关键抓手 - 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发展中的创新不足、生态短板、区域失衡等问题,用新发展理念精准施策。 - 以制度为保障: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如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绿色GDP考核体系),将理念转化为政策导向和市场规则。 - 以全局为视野:新发展理念并非孤立存在,需统筹推进(如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结合,推动新能源技术突破;共享发展与协调发展结合,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总结: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灵魂” 离开新发展理念,发展将偏离“高质量”的本质;践行新发展理念,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这一引领关系,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顺应了全球发展趋势,是中国在新时代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跨越的核心逻辑。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