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团前教育第一节课程《青年榜样习近平》学习感想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卢玥颖发布于:2025-06-10 17:38:30

请各位入团积极分子观看学习《青年榜样习近平》团前教育培训课,并留校不少于400字的学习感想。此为必修,计入2学时团课。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思远发布于:2025-06-10 19:42:30

参加这次关于“青年榜样习近平”的团前培训课,让我深受触动,感触很深。

课程里详细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的经历,特别是他在梁家河那段艰苦岁月。一个十几岁的知识青年,背井离乡,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扎根七年。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真正沉下心来和乡亲们一起生活、劳动。住土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开荒……这些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都难以想象的苦活儿累活儿,他都干过,而且干得很认真。更让我佩服的是,即使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依然没有放下书本,煤油灯下坚持读书学习。这种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心系群众、勤学不辍的精神,实实在在震撼了我。

从梁家河的小山村,到后来为整个国家谋划发展,习主席青年时期的经历,就是他宝贵品格的生动写照。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担当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从服务身边的人、解决具体问题开始。他身上的那种责任感,是把个人的成长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责任感。

作为即将加入团组织的一名学生,这些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1. 要能吃苦耐劳。​​ 我们现在的条件比那个年代好太多了,但学习和生活中依然会遇到各种挑战。不能娇气,要学会在困难中磨炼意志品质。遇到难题,不是抱怨退缩,而是要像青年习近平那样,想办法去解决、去克服。
  2. 要脚踏实地。​​ 不能好高骛远。不管是当下的学习任务,还是班级里的事情,或者未来进入社会,都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一步一个脚印。他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就是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3. 要热爱学习,提升自己。​​ 青年习近平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不忘学习,我们现在有图书馆、有网络、有老师,更要珍惜机会,像他那样“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这样将来才能为国家做更多实实在在的贡献。
  4. 要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心里装着乡亲们的冷暖。我们作为共青团员,也要有为同学服务、为集体奉献的觉悟和精神,不能只想着自己。

总之,习总书记的青年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榜样就在身边,虽然时空不同,但他身上那些优秀品质和精神,是我们新时代青年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加入共青团,就是要把这些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未来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努力拼搏,不负青春,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堂培训课,让我对成为一名合格团员,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更强的动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周家乐发布于:2025-06-10 19:51:23

学习“青年榜样习近平”课程感想   我作为大学生入团积极分子,通过广东省入团积极分子团前教育课程“青年榜样习近平”的学习,在课程中,我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为了入团,写下入团申请书,虽然因为“家庭问题”被公社书记拒绝,但他毫不气馁,没过几天又写了两份申请书,最终,在1972年的秋天,在写了第八份申请书后,他正式加入了共青团,从他入团的坎坷和坚持,我从中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信念和坚定信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向团组织靠拢的信念与追求。习近平来到梁家河,不过两三年,他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渐渐熟悉了所有农活,成了乡亲们口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体现了村民们对他的认可。在习近平想要入团入党时,那顶“黑帮子弟”的身份标签被拿了出来,顶着这顶帽子,习近平在入党的时候多次被拒,但是他毫不气馁,坚持着他与生俱来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一份不批就写两份,两份不批就写三份,短短半年时间,习近平就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正是他的赤子之心,最终同意了他的入党申请,正是这种坚定和对党的信仰,让我坚定我自身的信仰,坚定地向团组织靠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方夏盈发布于:2025-06-10 21:43:35
今天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我认真学习了团中央安排的团前教育课程《青年榜样习近平》。这一节团前教育课带我们穿越时空,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七年的知青岁月,在这七年中,年青的习总书记扎根黄土高原,在山沟沟里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雨水交融的经历,使我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奋斗的青春,深深体会到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我们新时代青年,要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足迹,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与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作为入团积极分子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故事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扛起新征程上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使命任务与责任担当。同时要强化学习韧劲,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全面提升自己积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担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再次,要站好人民立场,清楚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大局,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对人民的贡献之上努力做对国家对人民,社会有用的人。还要砥砺个人的奋斗精神,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主动选择奋斗、选择担当、选择攀登,用努力突破自己的极限,用汗水创造不凡的成绩,奋斗绘就青春靓丽的底色。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我们要坚定理想,积极追求政治进步、要孜孜不倦勤学知识、要磨练坚强意志、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要厚植爱国情怀,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我们青年一代要努力成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者全程参与者,实践者和荣光分享者。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与实际行动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蹇缇萦发布于:2025-06-11 13:25:17
学习《青年榜样习近平》有感 学习了《青年榜样习近平》,了解总书记的青春故事与奋斗历程,我深受感触。 青年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插队的岁月,充满了艰辛与挑战。15岁的他离开京城,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繁重的体力劳动,承受着心理上的孤独与迷茫,这些困难都没有让他退缩。为了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他一次次递交申请书,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和越挫越勇的精神,最终实现了目标。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他依然坚持学习,抓住一切时间读书。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令我感到十分敬佩。从梁家河到正定,从福建到浙江,从上海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正定,他深入调研,了解到当地“高产穷县”的现状后,果断向上级反映,争取减少粮食征购任务,为百姓减轻负担;他提出“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力推农村改革,全面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让正定实现了“利城富乡” 。在厦门,他注重调查研究,不打官腔,深入基层解决难题。为修复八卦楼果断拨出30万元。他有责任、有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有着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更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在学习上,我们要勤奋刻苦,珍惜青春时光,努力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像总书记青年时期一样,时刻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我们也要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楷模,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姚浩泓发布于:2025-06-11 20:43:29

习近平是我们入团青年的好榜样,他具有大多数人都没有的坚韧,无论是习近平青年时期的多次申请入团入党的赤子之心,当县书记时的亲历亲为,还是执政时的无畏强敌、扶助民生都体现了他一生为党和国家做贡献时的坚韧。

入团时,他递交了八次入团申请书,入党时,他更是提交了十次入党申请书,作为入团积极分子的我们也应该学习习近平的坚韧,即使未能入团也应该积极学习团的精神,积极参加每次团日活动,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锻炼自己的工作韧性、激发学习激情。

习近平也曾加入下乡的知青队伍,在窑洞中努力工作,即使条件辛苦,最好的饭菜也就是一些炒蛋,但也不曾有一点怨言。我们也可以趁大学提供的机会和我们正盛的青年精魄,参加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展开支教等志愿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何尝不是一种“知青下乡”呢?用我们大学生拥有的学识和精力帮助有需要的社区和地方小学。

习近平始终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还在下乡期间创办“扫盲班”帮助丰富村民的文化知识。我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也应该保持每天听取英文新闻电台,磨练自己的英语能力,有朝一日为国家文化交流贡献一定的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陆安齐发布于:2025-06-12 17:11:28
学习完《青年榜样习近平》的课程,我深受触动,内心满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经历的敬仰与思考。这堂课,为我开启了一扇了解领袖成长之路的窗,也为我作为入团积极分子的成长提供了深刻的指引。 在青年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便展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下乡插队的艰苦环境,他从未动摇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先后书写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 ,这背后是对信仰的执着追求。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人民紧密相连,在梁家河的岁月里,积极为乡亲们办实事,打井、修淤地坝、建沼气池,努力改善生活条件。这份一心为民的情怀,深深打动着我。反观当下,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更应思考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之中,为社会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的渴望也让我深受启发。在艰苦的知青岁月,他依然坚持读书学习,“白天劳动、晚上看书”,留下“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感人故事。读书成为他的生活态度、工作责任与精神追求,不断滋养着他。而我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应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能力,为未来投身社会建设做准备。 作为入团积极分子,我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不轻易放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 这堂课让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将不断激励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可馨发布于:2025-06-12 23:10:01
观看《青年榜样习近平》后,我深受触动,习近平总书记的生平经历宛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青年前行的道路。 15岁时,习近平总书记响应号召,前往陕北梁家河插队。初到乡村,艰苦的生活条件、繁重的农活以及陌生的环境,都给这个少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他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积极适应,没黑没白地干活,努力融入群众,连过生活和劳动数关,成为“最壮的劳动力” 。为了加入中国共青团和共产党,他分别写了8份和10份申请书,凭借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越挫越勇的精神,最终实现目标。在繁重劳动之余,他坚持学习,放羊时看书,晚上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后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正定,面对“高产穷县”的现状,他深入调研,大胆探索,力推农村改革,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让正定实现“利城富乡”。在厦门任职时,他果断解决八卦楼修复的资金难题,展现出敢负责有担当的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青年时期应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面对困难时,要不畏艰难,勇于拼搏,把挫折当作成长的阶梯。同时,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昀鹭发布于:2025-06-17 02:25:52
今天我认真学习了团中央安排的团前教育课程《青年榜样习近平》。在团课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只有十几岁的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那段艰苦岁月里,用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铸就了一颗炽热的工匠之心,在梁家河的日子里,习近平看到的景象便是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他没有退缩,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脚踏实地地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出路。他展现出可贵的工匠精神,带领当地群众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每项工作都是亲力亲为、精益求精。为修好困扰群众多年的沼气池,他不远千里去四川学习,回来后反复实验,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建成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这种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正是工匠精神的生动展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青年习近平能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并始终保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这种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青年习近平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敬业、专注、创新的精神,把每件小事都做到极致,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一名入团积极分子,我们应以习近平为楷模,感悟习近平总书记青春故事的深刻启示,立下宏伟的报国志,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用青春的汗水和智慧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钟毅发布于:2025-06-17 17:38:03

今天认真观看了团中央推出的《青年榜样习近平》,恍若推开一扇穿越时空的窗棂。视频中,十五六岁的习近平背起行囊走向黄土高原,在梁家河的窑洞里,我望见一颗赤子之心如何将青春淬炼成钢。面对"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的重重考验,他以"过五关"的坚韧扎根乡土,白天与社员同耕同作,夜晚借着昏暗煤油灯研读马列经典,将知青岁月谱写成知行合一的成长诗篇。当村民因沼气技术受阻而叹息时,他步行四百里赴川取经,在陕北高原修好了第一口沼气池,用科学火种点亮了黄土地的夜空。这些看似寻常的民生工程,实则是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温暖民心的生动注脚。更令人动容的是,在繁重劳作间隙,他始终保持"饥读以当肉,寒读以当裘"的求知状态。这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成长智慧,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标杆。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正是新时代青年最该汲取的精神养分。作为共青团的后备力量,我们当以总书记为镜,既要有"自找苦吃"的勇气,在基层实践中锤炼筋骨;更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把个人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的洪流,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田野、在科技攻关的实验室、在服务群众的窗口绽放异彩,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奋斗答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珩韵发布于:2025-06-26 14:48:10

青春坐标:在总书记的成长叙事中锚定自我

当我沉浸在这堂特殊的团前教育课程中,一个鲜活的青年习近平形象逐渐清晰起来。这不是遥不可及的领袖肖像,而是一个在梁家河的黄土高坡上挑粪担粮、在煤油灯下苦读不辍的青年奋斗者。课程通过“坚定理想信念”等四个维度,将抽象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可感知、可模仿的生命经验。我忽然明白,共青团员的“合格”标准,首先应当是对这种成长路径的深刻理解与主动接续。

在“强化学习韧劲”章节中,知青习近平在劳作间隙坚持读书的场景尤其震撼我心。当了解到他为了借一本书步行30里山路,在煤油灯下读到深夜的故事时,我审视着自己被碎片化信息包围的学习状态。这种对比不是要制造愧疚,而是揭示了一个本质问题:学习的韧劲从来不是方法问题,而是价值选择。真正的共青团员应当把知识追求作为改造世界的武器,而非应付考试的工具。

课程最富启发的,是将“人民立场”具象化为青年习近平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点点滴滴。当他打坝淤地、修建沼气,这些看似琐碎的实践恰恰构成了政治信仰的根基。这提醒我们,站稳人民立场不是抽象口号,而是要像植物扎根土壤那样,把个体的生命之根深扎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共青团员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这种与人民共情的能力上。

当我将课程四个模块串联思考时,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成长坐标系:理想信念指明方向,学习韧劲提供动能,人民立场确立根基,奋斗精神塑造品格。在这个坐标系中,总书记的青春故事不是供人仰望的传奇,而是每个青年都可以参照的成长样本。真正的学习不在于记住多少情节,而在于能否将这些精神坐标转化为自己的生命实践。

站在入团的门槛前,这堂课给了我重新定义“合格”的机会。合格的共青团员不是被动达到某些标准,而是主动在总书记的青春叙事中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当我们把梁家河的煤油灯精神转化为图书馆的专注时刻,将打坝淤地的实干作风投射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就是在以实际行动续写这段青春叙事的当代篇章。这或许正是团课设计者的深意——让我们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答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