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张梦瑶发布于:2025-06-02 23:14:23

我了解的端午习俗有:

1、饮食习俗

吃粽子

①起源与寓意:粽子最初是用于祭拜祖先和神灵的贡品,传说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百姓为防止鱼虾啃食其身体,将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后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的传统美食,象征着对屈原的敬仰和纪念,也有祈福纳祥之意。

②种类与特色:粽子种类繁多,按地域可分为南方粽和北方粽。南方粽多以咸味为主,如广东的咸肉粽,馅料丰富,有五花肉、咸蛋黄、瑶柱等;北方粽则以甜味居多,像北京的蜜枣粽,口感软糯,香甜可口。此外,还有碱水粽、灰汤粽等特色粽子。

饮雄黄酒

起源与寓意: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此时蛇虫繁殖,易伤人。雄黄有解毒杀虫的功效,饮雄黄酒或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寓意驱除毒虫,祈求孩子平安健康。不过,现代科学表明雄黄有毒,不宜内服,此习俗在部分地区已逐渐淡化,但仍保留着用雄黄涂抹门窗、墙角等以驱虫的做法。

2、娱乐习俗

赛龙舟

起源与寓意: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便以划龙舟来纪念他。如今,赛龙舟已成为一项具有竞技性和观赏性的水上运动,体现了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装饰习俗

挂艾草与菖蒲

起源与寓意:艾草和菖蒲都具有特殊的香气,中医认为它们有驱虫辟邪、理气活血、祛湿散寒等功效。在端午节,人们将艾草和菖蒲挂在门上,寓意驱除瘟疫和毒虫,祈求家庭平安、身体健康。

4、佩香囊

起源与寓意:香囊又称香包、荷包等,最早是作为装饰品出现,后来逐渐具有了驱邪避瘟、祈福纳祥的寓意。在端午节,人们会佩戴香囊,尤其是儿童,香囊不仅能散发香气,还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关爱和祝福。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