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38件文物回家!异国博物馆终非国宝归宿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余文轩发布于:2025-04-28 18:59:17
请各入团积极分子阅读以下引言材料,观看新闻,评论不少于200字的时事点评。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仪式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将缴获的38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移交*。 经初步鉴定,专家判断该批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我国藏传佛教文物,涉及佛塔、佛像、佛教饰物等类别,涵盖铜、泥、象牙、木等材质,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由于战争*、非法走私等多种原因,中国文物长期流失海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超过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新闻链接:【38件流失美国文物将回国 已有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归-哔哩哔哩】 https://b23.tv/C6e4ny5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陈浩文发布于:2025-04-28 19:05:11
当地时间4月17日,38件流失美国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成功踏上归程,这无疑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这批文物多为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涵盖佛塔、佛像等,材质丰富,历史与艺术价值极高。 文物,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文化基因。近代以来,因战争、非法走私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成为民族之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积极作为,通过多种方式促成超300批次、15万件文物回归。此次38件文物回归,是我国在文物追索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成果。 它们的归来,不仅让离散的文化瑰宝重归故土,更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定决心。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的回归,让我们能更完整地探寻历史脉络,传承文化根脉。这也激励我们继续加强国际合作,让更多流失文物早日“回家” ,续写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壮丽篇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邓雅程发布于:2025-04-28 19:07:06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这批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文物,不仅承载着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见证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 过去,由于战争和非法走私等因素,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这是国家和民族的伤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积极采取多种方式促成文物回归,此次38件文物的回归,是众多成功案例中的又一典范,体现了国家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 文物回归具有重大意义。从历史角度看,它们是历史的实物见证,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过去。从文化角度讲,这些文物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民族情感层面,文物回家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凝聚力。 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流失文物能够回归祖国怀抱,也希望全社会能更加重视文物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也激励着广大入团积极分子,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张航发布于:2025-04-28 19:14:33
38件流失美国的文物艺术品成功回归祖国,这无疑是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它们承载着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化的厚重底蕴,是我国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的珍贵宝藏。这些文物漂泊海外,是往昔动荡岁月的伤痛见证,战争掠夺与非法走私让无数珍宝被迫离开故土,民族文化遭受重创。 对于我们而言,这一事件意义深远。它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不忘曾经的屈辱,增强民族自尊心与文化自信。同时,激励我们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守护民族精神家园。在未来,我们应持续关注文物保护事业,让更多流失文物踏上归程,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陈展发布于:2025-04-28 19:14:44
近日,38件中国流失文物从美国成功追索回国,这是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又一重要成果。这批涵盖明清藏传佛教艺术的文物,历经百年漂泊终归故土,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更折射出中国守护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 文物回归的背后,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缩影。近代以来,列强侵略与非法走私导致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每一件文物的离散都刻录着民族屈辱的伤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法律、外交、科技等多维手段系统性推进文物追索,累计促成15万件文物回归。这不仅是文化主权的收复,更是民族尊严的重塑。从圆明园兽首到天龙山佛首,从敦煌经卷到此次藏传佛教文物,每一次回归都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守护文明血脉。 此次追索彰显了国际协作的新范式。中美两国执法部门在文物鉴定、法律程序上的高效合作,体现了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共识的深化。当今世界,文物非法交易与跨国犯罪暗流涌动,唯有打破壁垒、共筑防线,才能遏制文化遗产的流失。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制定,与23国签署返还协议,正是以文明对话超越零和博弈,为全球文物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从文物回家中汲取精神力量。文物是跨越时空的文明信使,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苦难。守护文物,就是守护文化自信的根基。我们既要为祖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自豪,也要以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使命:关注文物保护动态,抵制文物非法交易,用青年之声传播中华文明的价值。唯有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才能筑牢民族精神大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文物归家之路,亦是民族复兴之路。每一件回归的文物都在提醒我们:守护文明根脉,是时代赋予青年的神圣职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陈旻强发布于:2025-04-28 19:18:39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一消息令人振奋。这些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我国藏传佛教文物,涵盖多种材质与类别,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们流落海外,是往昔动荡岁月的伤痛见证,如今回归祖国,意义非凡。 文物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基因。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多因战争、非法走私等,是国家曾经积贫积弱的结果。那些被掠夺、被走私出境的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碎片。它们的流失,是文化传承的巨大损失,也刺痛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世界各地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令人痛心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度重视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多种方式,成功促成超过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归。这次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文物艺术品,便是我国在文物追索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彰显了我国在文物保护上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文物回归,不仅是物品的回归,更是民族精神的慰藉与文化自信的增强。每一件文物回家,都让我们离完整的历史更近一步,能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同时,这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让全人类能够共同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作为入团积极分子,我们更应关注文物保护。一方面,我们要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积极传播文物保护知识;另一方面,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无论身处何岗位,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国家的文物保护事业,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让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在故土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钟丞驭发布于:2025-04-28 19:19:36
最近,38件流失美国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成功被追索,这一消息令人振奋。这些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文物,类别丰富、材质多样,每一件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技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它们曾因战争、非法走私等原因流落海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见证。 如今文物的回归,意义重大。一方面,彰显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与话语权,随着综合国力提升,我国有更多资源和能力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多种途径,让流失文物踏上归乡之路。另一方面,文物回家慰藉了民族情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这些珍贵文物回归后,将为学者研究古代宗教、艺术等提供有力实物支撑,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然而,目前仍有大量中国文物漂泊海外,文物追索之路任重道远。未来,我们应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相关机制,不遗余力地推动更多流失文物回归。同时,也要做好已回归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让这些历史瑰宝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肖德健发布于:2025-04-28 19:38:59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2025年4月17日,当地时间在美国纽约,中国通过执法合作渠道,成功追索38件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并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了隆重的返还仪式。这批文物以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为主,种类多样、材质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回归是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一项重大成果。 流失文物的追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多种方式,已成功促成超过300批次、15万件文物的回归,充分展现了我国维护国家文化权益的坚定决心和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这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珍视与尊重。 文物回归是文化认同的回归,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每一件文物的回归,都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作为新时代的团员青年,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自觉担当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我们应以此次文物回归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苏穗瑶发布于:2025-04-28 19:58:37
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批文物主要为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此次追索成功,是我国在流失文物追索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由于战争、非法走私等原因,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大文物追索力度,通过多种方式,促成超过15万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体现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此次38件文物的回归,不仅是文物本身的回归,更是民族尊严和文化自信的彰显。它展示了我国在国际文物追索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也为今后追索流失文物积累了宝贵经验。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流失海外的文物数量仍然庞大,文物追索工作依然任重道远。B站up主“煎饼果仔”创作的关于文物回家的视频播放量已超上千万,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这也证明我国民众对于文物流失和追回是高度关注的。总之,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的回归,是我国文物追索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文化传承的新起点。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贡献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罗渝粤发布于:2025-04-28 20:06:36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成功从美国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无疑是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彰显了我国在文物追索工作上的坚定决心与积极成果。 这批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文物,涵盖佛塔、佛像等多个类别,材质丰富,保存完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由于战争、掠夺、非法走私等复杂原因,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它们的离散是民族之殇,也是文化之痛。每一件流失文物背后,都有一段被战火或贪婪打断的历史脉络,它们见证着朝代的更迭、文化的交融,本应在祖国的土地上传承文明,却被迫流落他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多种方式,已促成超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归。此次文物回归,是中美双方在文物保护领域合作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利于我国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文物追索之路充满荆棘,需要国际间的通力合作,也需要我国不断强化法律保障、外交斡旋等手段。我们要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积极传播文物保护理念,让更多人关注流失文物的命运。期待未来,更多流落海外的文物能早日踏上归程,回到它们原本的归宿 ,续写中华民族的文化篇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张世煜发布于:2025-04-28 20:07:31
时事点评:38件文物回归彰显文化自信与国力提升 近日,38件流失美国的明清藏传佛教文物成功回归祖国,这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这些文物涵盖佛塔、佛像等珍贵品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艺术精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已促成15万件流失文物回归,既体现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定决心,也展现了日益提升的国际话语权。文物的归途,是民族记忆的修复之路,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流失瑰宝重归故土,让中华文明的故事更加完整地传承下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刘永扬发布于:2025-04-28 20:16:10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成功从美国追索回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化寻根行动,彰显了我国对流失文物追索工作的坚定决心。这些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涵盖多种材质与类别,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信仰与艺术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战争、非法走私等历史原因,大量中国文物流落海外,成为民族文化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伤痛。新中国成立以来,超300批次、15万件文物的回归,是我国在文物追索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有力证明。文物的回归,不仅具有文化意义,更有着深远的民族情感价值。它们的归来,填补了历史文化研究的部分空白,让我们能更完整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每一件文物的回归,都是对那段屈辱历史的正视,提醒我们铭记过去,珍视现在。此次文物回归,也体现了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文物回归原属国的重要性,愿意与我国携手合作。作为入团积极分子,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要积极关注文物保护工作,增强文化保护意识,通过学习和传播文物知识,让更多人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为守护民族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文物回归之路越走越顺畅 。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吴海恩发布于:2025-04-28 21:22:32
近日,38件流失美国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成功回归祖国,这是中国文化保护事业的又一重要成果。这批文物多为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涵盖佛塔、佛像等多种类别,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从文化角度看,文物回归是对历史的尊重,彰显了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从历史价值而言,这批明清藏传佛教文物是研究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其艺术与工艺水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回归后将为学术研究提供珍贵素材。 长期以来,因战争、非法走私等原因,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多种方式成功促成15万件文物的回归,体现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此次文物的成功追索,既是国际合作的典范,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坚定决心。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根脉。它们的回归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推动更多流失文物回家,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得以传承和弘扬。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张丽满发布于:2025-04-28 22:48:55
追索流失文物,守护民族记忆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成功从美国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无疑是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此次回归的文物多为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其丰富的类别、多样的材质以及完整的保存状态,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精湛工艺与深厚文化底蕴。 文物,承载着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更是民族情感与记忆的寄托。回顾往昔,由于战争、列强掠夺和非法走私等原因,中国无数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这是民族的伤痛记忆 。像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量文物被洗劫,从此漂泊异乡。文物的流失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落后就要挨打,那段屈辱历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值得庆幸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多种方式,促成超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归。从执法合作到司法诉讼,从协商捐赠到抢救征集,每一次努力都是对民族文化的守护。此次文物回归,体现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的提升,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与合作意愿增强。 作为入团积极分子,我们肩负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我们应从这些文物回归事件中汲取力量,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在未来为国家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黄伟瑜发布于:2025-04-28 23:22:06

当地时间4月17日,38件承载中华文明基因的藏传佛教文物从美国成功回归祖国。这批跨越明清两代的佛塔、佛像与饰物,历经战乱劫掠与非法走私的沧桑,终在新时代外交与法治的护航下重归故土。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又一里程碑,更深刻折射出国家实力的崛起与文化自信的凝聚。流失的部分文物见证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它们的流失也长期侵蚀着民族自尊。文物若长期滞留在海外,不仅使后人难以触及完整的历史,也让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失之偏颇。新中国成立后,从“抢救性追索”到“系统性回归”,从《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公约》的签署到与国际刑警组织深度合作,中国以法治为盾、以文明为旗,构建起跨国文物追索的“中国方案”。15万件文物的回归,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不断努力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步伐。对于许多普通人而言,文物回归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统计数据上,而是深植于情感与文化认同之中。此次美国主动移交文物,既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认同,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智慧与韧性。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从文物回归中汲取精神力量。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文化遗产承载的民族认同,主动学习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另一方面,更需以“文物追索精神”激励自身,在全球化语境中坚守文化立场,用青年力量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播。同时我们共青团员应积极参加团组织组织的通过实地参观回流文物、模拟国际司法谈判等形式的主题团日活动,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践能力,践行"做主宰命运的强者"的成长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张耀华发布于:2025-04-29 01:10:22
近期,38件流失美国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顺利回归,这是令人瞩目的文化盛事。这批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涵盖佛塔、佛像等,材质多样,承载着丰富历史与宗教文化内涵。文物承载着民族的基因与血脉,却因战争、非法走私等不幸流失海外。我国一直致力于文物追索,通过多种途径让超15万件文物重返故土。此次文物回归,是国家文化权益维护的成果,彰显国力提升与文化自信,不仅让珍贵文化遗产归家,更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珍视。未来,需继续强化国际协作,完善保护体系,让更多流失文物“落叶归根”,传承民族文化根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何德灿发布于:2025-04-29 09:10:49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回归,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也映射出我国在文物追索之路上的不懈奋进。 这批文物大多为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涵盖多样类别与材质,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珍贵结晶。它们曾因战争、非法走私等原因被迫远离故土,漂泊海外,每一件文物的流失都是民族文化记忆的一次伤痛割裂。如今,它们跨越重洋归来,不仅让我们得以再次目睹先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更串联起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片段,让我们对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化的研究有了更直观、更鲜活的实物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超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带来的国际话语权增强,是与各国在文物保护领域不断深化合作的成果,更是无数文物工作者、外交人员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晶。我们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等多元方式,为文物回家开辟道路,展现出守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 这些流失文物的回归,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视现在,展望未来。作为入团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历经沧桑归来的文物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助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征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邝旎发布于:2025-04-29 11:40:20
当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将38件明清藏传佛教文物移交中国时,这不仅是文物的物理位移,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这些承载着雪域高原千年信仰的佛塔、佛像,历经战火与走私的劫难后重返故土,恰似离散游子回到母亲怀抱,折射出中华民族对文化根脉的执着守护。 新中国成立以来构建的文物追索体系,展现出文明古国的制度智慧。从司法诉讼到协商捐赠,从抢救征集到国际执法合作,15万件回归文物构成一部立体史诗。2023年单年即有圆明园汉白玉石柱、澳洲古生物化石等多批次文物回归,印证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带来的文化话语权增强。此次纽约返还的38件文物,更开创了中美执法合作追索文物的新模式。 文物回归本质上是民族记忆的集体疗愈过程。当藏传佛教文物重新摆进博物馆展柜,那些被掠夺的历史伤痕获得修复契机。这些文物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佛像衣纹里藏着古代造像法则,法器纹饰中镌刻着民族审美密码。它们的回归让历史叙事更加完整,使文化传承获得实物支撑。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物回归已超越国别范畴,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美国返还文物的司法实践,为国际社会处理流失文物问题提供了范本。而中国持续推动流失文物回归的实践,则彰显了文明古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当。当更多文物踏上归途,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器物本身,更是文化自信与文明对话的底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徐鹏凯发布于:2025-04-29 15:10:00
当地时间4月17日,38件流失美国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踏上归程,这是我国文物追索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这些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 近代以降,列强侵略、非法走私等让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成为民族文化之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积极开展文物追索工作,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多元路径,促成超300批次、15万件文物回归。此次文物回归,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的体现。文物回归不仅让文化瑰宝重归故土,更能激发民众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未来,需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文物保护机制,让更多流失文物早日回家,守护好民族的文化根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刘博涛发布于:2025-04-29 15:25:46
文物回家,历史的归位与民族的心声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无疑是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返还仪式在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标志着又一批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珍宝,即将踏上归乡之路。 这批文物大多为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类别丰富,涵盖多种材质,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更是研究我国宗教文化、艺术演变、民族交流等方面的关键实物资料。每一尊佛像、每一座佛塔、每一件饰物,都诉说着古代中国的辉煌与灿烂,见证了不同民族文化在华夏大地的交融共生。 自近代以来,由于战争、非法走私等原因,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数量巨大,它们是民族苦难历史的无声见证者。这些文物的流失,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也刺痛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多种方式促成超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归,这背后是无数次艰难的谈判、漫长的司法诉讼、细致的调查取证,彰显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坚定决心。 此次文物追索成功,不仅体现了中美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合作成果,更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的体现。文物回家,是对历史正义的维护,也是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延续的必然要求。未来,我国仍需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法律体系,提升文物保护意识,让更多漂泊在外的文物早日回归祖国怀抱 ,在故土重焕光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黄智权发布于:2025-04-29 17:06:33
近日,38件明清藏传佛教文物从美国回归中国,其材质多元、品相完整,印证了藏传佛教艺术的精妙,更映射出中国近代文物流失的集体创伤。自新中国成立以来,15万件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不仅是一场跨越世纪的“文化救赎”,更在全球化语境下,重构了文化遗产主权的叙事逻辑。 文物的流失与回归,本质是历史权力关系的镜像。19世纪至20世纪初,殖民掠夺与战争劫掠使中国文物被迫“流浪”,成为西方博物馆“文明优越论”的展品。此次美国检方移交文物,虽彰显了跨国执法合作的进步,却难掩国际文物返还机制的深层矛盾——部分机构仍以“学术中立”为盾,将殖民遗产合法化。例如,大英博物馆藏中国文物超2.3万件,却以“人类共同遗产”为由拒绝归还,实为文化霸权的当代延续。 中国近年通过司法追索、外交斡旋与民间捐赠等多轨并进,逐步打破“强者定义文明”的旧秩序。然而,文物回家仅是起点:国内需强化源头防控,以科技赋能打击盗掘走私;国际应推动《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公约》的实质落地,建立基于“原属国优先”的伦理共识。更重要的是,让文物在故土语境中“活起来”,通过研究、展览与教育,激活其承载的文化基因,使之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而非符号争夺的筹码。 文物归乡,是历史的正义,更是文明的觉醒。当各国以平等姿态共护文化遗产时,人类才能真正书写一部完整的世界史。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陈佳鑫发布于:2025-04-29 17:11:02
文物回家,文化归源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一消息振奋人心。这些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我国藏传佛教文物 ,涉及佛塔、佛像、佛教饰物等类别,涵盖铜、泥、象牙、木等材质,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由于战争、非法走私等多种原因,大量中国文物长期流失海外,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却被迫漂泊异乡。此次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的回归,是我国文物追索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我国在国际文物保护领域话语权的提升。通过与美国相关部门的协作,成功促成文物返还,为国际间流失文物追索合作提供了良好范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多种方式,已促成超过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但我们也应看到,还有众多文物流失在外,文物追索之路依旧任重道远。每一件文物的回归,都饱含着无数文物工作者的心血与坚持。我们作为入团积极分子,更应增强文化保护意识,关注文物保护工作。从自身做起,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让更多人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守护民族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期待更多流失文物早日回家 ,续写中华民族的文化篇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杨晓宇发布于:2025-04-29 19:35:59
这则新闻报道了中国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回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的事件。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文物保护和追索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支持。 首先,这些文物艺术品的回归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们大部分为明清时期的佛教文物,涵盖了铜、泥、象牙、木等多种材质,内容丰富,保存完整。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艺术成就,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宗教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们的回归,对于丰富中国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研究和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这一事件展示了中国在文物保护和追索方面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多种方式,成功促成了超过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这不仅体现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也展示了中国在国际文物追索领域的积极作为和显著成效。 此外,这一事件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和合作。文物艺术品的流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中国与美国在文物追索方面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也为国际文物保护合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总之,38件流失美国文物的回归是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典范。这一事件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也为未来的文物追索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廖文威发布于:2025-05-01 00:21:40
文物回家,是对历史的尊重与铭记。此次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不仅是文物的回归,更是民族情感的慰藉。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基因,流落海外的它们,是民族之殇。 文物追索虽艰难重重,比如国际公约限制、文物流转线索难寻,但我国从未放弃。近年来,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多种方式,已促成超300批次、15万件文物回归 ,彰显出我国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决心。 异国博物馆并非国宝的最终归宿,让更多流失文物回家,完善文物追索机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期待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踏上归程,续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华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张智叶发布于:2025-05-01 09:02:23
这次文物追索的成功,不仅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巨大胜利,也是国际合作在文物归还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38件流失文物的回归,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复兴,它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物资源,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研究和了解历史的机会。 这些文物大多来自明清时期,涵盖了佛教文化的重要元素,如佛塔、佛像、佛教饰物等,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这些文物的回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宗教和艺术发展,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这次文物追索的成功也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合作能力。通过与美国等国家的合作,我们不仅追回了流失的文物,也加强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这种合作模式为未来更多的文物追索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然而,文物追索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文物仍然流失在外,追索工作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和法律支持。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国内的文物保护工作,防止新的文物流失。 总的来说,这次文物追索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也展示了国际合作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更多的文物回归,同时也要加强国内的文物保护工作,确保我们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尤馨瑶发布于:2025-05-01 19:02:55
看到38件流失文物从美国回家,心里特别高兴。这些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文物,像佛塔、佛像,在海外漂泊多年,终于能回到自己的“家”。每一件文物都带着老祖宗留下的故事,放在异国他乡,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过去,因为国家弱、战乱多,大量文物被掠夺、走私到国外。现在国家强大了,一直在努力把这些“孩子”接回来。虽然已经追回不少,但还有很多文物流落在外。国外博物馆说帮我们“保护”文物,可文物只有放在生它养它的地方,大家才能真正了解它的意义,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希望以后有更多流失文物能顺利回家,让咱们的文化记忆完整地传承下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曾怡萱发布于:2025-05-01 23:22:27
经过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画家文物局终于在4月17日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是我国历史文物发展的产物,对当今文物与科技相结合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物的成功追回,不仅是体现了国家对文物追回的决心更是对文物产权的维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护,亦是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珍视与尊重,此次事件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回归,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保护文物就是守护我们的历史与未来。但事物总是矛盾的,文物的回归对我们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也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展示这些文物,让公众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完善文物追索机制,从源头上遏制文物的非法流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林培源发布于:2025-05-02 00:22:05
这些文物在海外漂泊多年后终于回归祖国,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的文化记忆。回望历史长河,文物的流失始终伴随着民族的苦难历程。它们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镌刻着历史基因的文明密码,每一件文物的流失都如同从民族记忆中剥离的碎片。这些回归文物承载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它们不仅是研究宗教艺术、工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更能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面向未来,文物追索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既要完善国际合作机制,推动更多流失文物回家,也要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方式。这场跨越山海的文物回归之旅,不仅续写着文明传承的动人篇章,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陈晓森发布于:2025-05-02 01:34:31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文化基因。近代以来,因战争、非法走私等原因,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成为民族文化之殇。此次文物回归,不仅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珍宝重归故土,也彰显了我国在文物保护与追索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超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体现。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更有话语权,能更好地推动流失文物追索工作。这些回归文物,将为文化研究提供珍贵实物资料,助力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持续加强文物保护,让更多流失文物早日“回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林永泰发布于:2025-05-02 12:09:50
文物回归:重拾历史记忆,彰显国家力量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这无疑是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些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文物 ,涵盖佛塔、佛像、佛教饰物等,材质多样,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文物,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由于战争劫掠、非法走私等原因,大量中国文物漂泊海外,它们的流失是民族之殇,更是历史的伤痛。而如今,这些流失文物踏上归程,不仅是文物的回归,更是民族情感的慰藉与文化传承的延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多种方式,促成超过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这背后彰显的是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提升的影响力。此次从美国成功追索文物,体现了我国在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上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也展现了国际合作在解决文物返还问题上的积极作用。 对于我们入团积极分子而言,文物回归事件意义深远。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强大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应增强文化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文物的价值,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未来的发展中,期待看到更多流失文物重回祖国怀抱,续写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篇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唐馨怡发布于:2025-05-02 12:10:35
此次回归的文物多为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涵盖佛塔、佛像等类别,材质丰富,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于战争、非法走私等原因,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成为国人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 。这些文物漂泊异乡,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它们的回归之路,是对民族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文化主权的有力捍卫。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多种方式促成超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归。这一过程艰难曲折,需要外交、法律、文化等多部门协同合作,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此次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的积极配合,体现了国际社会在文物保护与归还上的共识正在逐步加强。 文物回归不仅是文物实体的回归,更是文化传承的延续,它激发着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让我们更加珍视本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入团积极分子,我们要积极关注文物保护工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踏上回家之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