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建桥学院-胡晨炀发布于:2025-06-03 10:05:02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1. 人口规模巨大:中国有超14亿人口 ,如此庞大人口实现现代化,无先例可循。这意味着在推进过程中,要解决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规模远超其他国家,需探索符合国情、能承载大规模人口发展需求的制度体系、发展模式和路径。 2.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区别于西方现代化中贫富分化严重的状况,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做大 “蛋糕” 同时分好 “蛋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差距,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协调共进,让发展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3.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既重视物质财富积累,也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富足为精神文明提供基础保障,精神富有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摒弃西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老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现代化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 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现代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持续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在国际上,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促进共同繁荣,不搞对外扩张和掠夺。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领导核心,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党能凝聚各方力量,制定科学战略规划,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带领人民有效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挑战,确保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它结合了中国国情,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和发展遵循。 3.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强调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为现代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4.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能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事务,确保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5.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层面进步,也包括精神层面提升。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为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6.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的包容性和公平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共同富裕。 7.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8.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全人类高度,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9.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走出一条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路,打破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单一性和垄断性,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的理念、模式和路径,展现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