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2024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共青团员,王彬鉴同学始终以用行动实践青年担当。他始终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引,累计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多次,累计服务时长超25小时,书写着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王彬鉴同学更深知青年志愿者是传递社会温暖的桥梁。尤其是进入大学以来,他主动学习党和团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积极参与学校志愿专题培训;不断深化对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在2024年3月“学习雷锋纪念日”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上,他积极带领其他团员和同学参加活动,他始终相信,志愿精神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责任。当看到其他同学收获的笑容时,他更加坚定了“用青春服务他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校园外,王彬鉴同学将志愿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舞台。校外多次参加上海市志愿活动服务。2024年10月,他报名参加上海天文馆志愿服务项目,主动选择了最忙碌的检票查票岗位。早上8点,他便穿上蓝色马甲,在入口处耐心引导游客扫码、核对预约身份信息。遇到老年游客时,他会贴心地帮助引导;遇到好奇的孩子,他会笑着讲解天文馆的游览亮点。坚守中,他曾在人流高峰时段连续站立4小时顾不上喝水,也曾为帮助一位丢失门票的游客往返服务台协调解决方案。在2025年寒假时,带着对家乡发展的关注。跟着技术人员走进生产车间,记录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和对会计的启发。他用所学所长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这就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温度。
在校园里,他是积极的服务者。他参加了校级,学院,社团的多次志愿活动,他始终相信“志愿精神始于身边小事。”他踊跃参加志愿活动,在校运动会上可以看到他在开幕式和运动场上的时候为之作保障的忙碌身影。他始终保持着热情的笑容,精准快速地递送饮用水、毛巾;同时也负责一部分书写奖状的任务。而在学院献血志愿活动中,他是报名的学生。尽管第一次献血时难免紧张,但他仍然想着或许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能为某个素不相识的人点燃生命的希望。200ml的鲜血,不多,但这是他用行动兑现的“特殊承诺。
在社团中,在2024-2025学年的征途中,王彬鉴同学作为学校书法社的普通一员,用书法传递文化温度,用行动诠释志愿精神。青年志愿者从不取决于角色的大小,他仍在志愿之路上坚定前行。
这,就是他,一名志愿者,一个在志愿之路上坚定前行的00后年轻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却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