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志愿服务的大舞台上,活跃着一位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她身着各色志愿者马甲,奔忙于科普场馆、暑托课堂、大型活动现场,用真诚的笑容与专业的服务传递温暖。她就是上海某高校学生叶菲,一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50小时的志愿者。入学一年半以来,她的足迹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在上海市爱心暑托班、小浪花志愿者、上海天文馆、自然博物馆及团代会等志愿服务中,用青春谱写着新时代青年的奉献篇章。
暑假期间,叶菲总会准时出现在爱心暑托班的教室里。作为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她独创"情景式陪伴"服务模式,将安全教育编成情景剧,把传统文化设计成互动游戏,用自制的科普教具讲解自然奥秘。她带领团队讲关于"传统文化十二时辰"的课程,当结业典礼上孩子们齐声喊出"叶老师辛苦了"时,她眼含热泪:"看见孩子们眼里的光,所有疲惫都化作了幸福。"她以爱为舟,做童心成长的摆渡人.
在上海天文馆穹顶之下,叶菲是观众口中的"安全保障员"。提醒家长孩子们不能乱动蜡像,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同样也是“安全保障员”提醒孩子们不要奔跑。不要攀爬。保障了孩子们的安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同时还扮演者“剧场管理员”的角色,帮忙解答每位家长的疑惑,以及指路,帮忙检票和疏散剧场。
作为"小浪花"志愿者,叶菲为张堰小学的小朋友们提供了志愿者课程,让他们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传递传统文化。
从教室到展馆到社区,叶菲始终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她经常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说是志愿服务给了最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做志愿者工作,在工作的时期里,在他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便已经出现在了校园里。也许他人会认为,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很简单的,但是简单中的学问却真的不少。她获得多次优秀志愿者称号,但在她看来,比荣誉更重要的是服务过程中收获的成长,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些理论知识,同样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永远所学不到的宝贵人生财富。如今,她正筹建高校志愿服务联盟,用数字化平台连接更多青春力量。这朵不断绽放的志愿之花,正在新时代的春风里,书写着属于"00后"的担当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