禊,中国汉族民俗[1],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薛君《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笃《祓(fú)禊(xì)赋》)。 三国魏以前多在三月上巳, 魏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刘桢《鲁都赋》)。 “祓禊”其实就是洗澡,史书上记载在周朝时,三月上巳日要进行名为“祓禊”的宗教活动。“祓”是指祓除病气,“禊”是指清洁身体,因此“祓禊”指的就是以香草涂身、洗涤身体、驱除邪气的仪式,用来达到除灾祛病、祈求福祉的目的。也有观点认为,“祓禊”风俗起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因为古人认为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质,女人临河沐浴,不仅能洗去冬日的尘垢,同时也能触水感孕而得子。但从现代观点来看,“祓禊”更像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因为冬天的河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