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又称三月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古代,上巳节的节期原本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为夏历三月初三。 ### 节日起源 - **纪念黄帝诞辰**: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 **源于祓禊**:这是古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礼仪式,人们通过到水边洗涤,来消除灾病、祈求福祉。《周礼·春官·女巫》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 传统习俗 - **祓禊**:即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人们前往江河之畔,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可以去除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和晦气,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 **曲水流觞**:众人坐在环曲的水流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是一种富有诗意和文化气息的娱乐活动,不仅能增添节日氛围,还体现了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曲水流觞活动,并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 **郊外游春**:上巳时节,春和景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郊外游春赏景。他们在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繁花似锦的美景,这一习俗也被称为“踏青”。 - **吃花煎、花菜**:部分地区有在这一天吃花煎、花菜的习俗,用春天盛开的鲜花做成各种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还寓意着迎接春天、祈福安康。
点赞 (0)
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