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25-03-30 12:03:51
节日起源与发展 • 起源:学界对于上巳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起源于周代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另一种则认为是起源于古代官方曲水流觞的娱乐性活动。其相关风俗最早可能起源于周朝,最初是一种功能气氛浓厚的水边祭祀活动“祓楔”,通过洗濯身体驱疫辟邪。 • 发展:汉代时,上巳节被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南北朝后将时间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节日仪式和活动趋于规范;唐朝是上巳节的鼎盛时期;宋代以后逐渐衰落,元代改回三月上旬巳日,但也鲜有出现;民国十九年,改以三月三日为修褉之辰,并废“上巳”之称。 节日习俗 • 祭祀类:最初的“修禊”是水边祭祀活动,人们用浸泡香草的水沐浴驱疫辟邪。此外,还有祭祀高禖,人们祈求生育子嗣;临水浮卵、曲水浮绛枣,将煮熟的鸡蛋或红枣投入河中,下游人拾到食用,表达求子愿望;民间还会祭祀王母娘娘、伏羲、女娲等,期望福寿延年等。 • 游玩类:曲水流觞是人们坐在弯曲水流两旁,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赋诗。青年男女会集体外出郊游、相亲交友。人们还会相邀外出踏青,伴随赏花、插花、斗花、插柳、乐舞等娱乐活动。 • 饮食类:中国江南地区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是古时临水浮卵祭祀活动的演变。部分农村地区还有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小葱炒面条鱼、芦笋烩鲜鱼等佳肴。 民族特色习俗 • 壮族:主要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地,称为歌圩节、歌仙节,有歌会、碰蛋、抛绣球、吃糯米饭等习俗。 • 畲族:在福建、浙江等地,有吃乌米饭等习俗。 • 侗族:贵州、湖南、广西等地的侗族过花炮节,有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 • 瑶族: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地的瑶族有干巴节,会集体渔猎、唱歌跳舞。 文化影响 • 国内:上巳节的节俗内容寄托了人们祭拜神明、表达美好愿望的情感,如安徽繁昌接三姑娘、浙江丽水龙子庙会等通过祭祀祈祷丰收;扬州拜三茅真君、温州供无常鬼等祈求健康、多生贵子。 • 国外:日本的上巳节主要流行于九州北部、四国等地,有桃之节句、桃汤、桃弓步射、桃花会等习俗,还演变成了女儿节。韩国人会相约去踏青,吃杜鹃花饼、喝杜鹃花酒和桃花酒,以蝴蝶*婚姻。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

关注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