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进战旗村,不忘初心承诺掷地有声。”在嘹亮的歌声中,我们迈进了唐昌镇战旗村。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技艺,助力乡村振兴和中药文化传播,中国药科大学“非遗药脉·蜀乡药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一座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的美丽村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访战旗村;对话第一书记,了解乡村振兴和中草药非遗文化与战旗村的故事。
#01战旗村振兴之旅:感悟乡村发展新篇章
参观初心馆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亲临战旗村,称赞“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嘱托战旗村要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列、做好示范”。实践小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的路线进行实地走访参观,途经战旗村党群服务中心、初心馆、精彩战旗馆、乡村十八坊(村史馆),学习了战旗村从一个普通村庄发展为乡村振兴典范的历史变迁,了解了战旗村如何依托当地资源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参观了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和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战旗村之行,不仅让我们收获了知识与见识,更激发了大家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实践小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无论是将来投身于教育、科研还是创业,都将致力于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用青春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02中医药文化普及行动:传递健康生活理念
向当地村民介绍道地药材及川派炮制
中医药文化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发现大众对于中药文化以及本土的川派炮制还是知之甚少。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小队向当地村民普及中药知识以及川派炮制,成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物展示,以生动的方式,向村民展示川派炮制的精髓。成员们手持中药饮片,以“九制大黄”等川派炮制的特色中药,讲解非遗故事,提升当地村民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小队的中医药文化普及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知识传递,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
#03红色精神传承课堂:倾听党课,感悟历史力量
在战旗村,团队开展特色党课。团队指导老师、学生党支部书记丁祎铭老师以“讲中药故事,助文化传承”为主题上党课,讲述了我国著名生药学家、药学教育家徐国钧院士的事迹。中药不应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还应用于现代化场景,要学有所长,并以弘扬发展中医药为己任,向时代交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答卷。
此外,团队队长、预备党员乔双也分享了自己的入党故事,从“组织上与思想上双入党”“修养与使命”“药学生先锋”这三个角度分别切入,鼓励同学们要端正态度,学习专业知识,做懂中药、传文化的时代青年。
#04对话卢书记:探索战旗村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愿景
卢书记与同学们进行亲切交流
在战旗村之行的最后,我们也有幸采访到了战旗村党委第一书记卢星宇。在采访中我们就战旗村的发展历程和特色工作与卢书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作为一名年轻的“95后”,2020年来到战旗村的她,这样描述自己:“从刚开始村民的不信任、有距离,到发挥专业特长助力乡村振兴、社区发展,渐渐地,我也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战旗村人’。”
卢星宇书记平易近人,为我们解答了不少关于战旗村乡村振兴和中草药在战旗村发展的疑惑。卢书记告诉我们:战旗村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结合本地特色,开设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和非遗手工体验课程等。在中药文化方面,战旗村引入了草药集市,教群众辨识中草药,欢迎群众前来了解、体验针刺艾灸、三昧悬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此外,战旗村还成立了战旗中医馆,将中医药补充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中,扩大乡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并以“草药集市”为基础,增加中医药生态农旅和康养农旅的内容产品供给,在解决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问题的同时,带动乡村五大振兴,促进乡村共同富裕和社会文明建设,共创乡村美好生活图景。
最后,卢书记想对大学生们说:“乡村基层是一个施展才干实现梦想和抱负的广阔平台,年轻人们也不妨走到乡村来看一看,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中,真正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做实事。”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探索乡村振兴的纪念意义不仅在于回顾过去乡村发展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更在于展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在这次实地走访调查中,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沐浴战旗村红色阳光,领略中草药非遗之美,重温革命历史,传承传统技艺。此次战旗村之行,不仅让团队成员近距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也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战旗村这样的美丽乡村涌现,也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文案:王鹭 胡琪琦
图片:何嘉铭 胡琪琦
排版:郑嘉琪
审核:丁祎铭 乔双
指导老师:丁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