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寒假、清明假期的美好时光刚过,怎么一眨眼又要期中考试了?相信不少同学最近都产生了对自己的灵魂拷问。一边担心时间不够,一边焦虑学得太差,一会看看读书笔记,一会又看看手机信息,睡前回忆一天的学习,脑海里出现一首《空空如也》。那我们该如何合理看待并正确面对期中考试呢?
- 调整认知,科学看待
期中考试是学期中间的一次正式考试,老师会根据一定的比例将期中考试成绩折算到期末总评分数中,是对学习成果阶段性的检验。通过期中考试,同学们可以巩固上半学期的学习内容,根据考试成绩反思自己之前的学习方法,在调整后更加高效地投入到后半学期的学习中。在PDCA循环的视角下,期中考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其中,第一个步骤Plan(计划)是指同学们学期初信心满满地制定目标和计划;第二个步骤Do(执行)是指同学们上半学期在学习中的投入与付出,第三个步骤Check(检查)主要检查执行结果,是否完成目标。同学们应检查期中考试前后的自身行为,对应期中考试获得的分数,寻找中间暴露的问题,思考改进之处。第四个步骤Act(处理)则需要同学们对期中考试的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从中发现自己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中的优良和不足之处,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在改进的地方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PDCA循环的核心是检查这个步骤,一些同学担心和头疼的期中考试就是这样一种检查方式。通过期中考试的成绩以及备考情况,同学们可以找出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问题能在早期被发现,这样就可以在下半学期及时调整与改正。之后继续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进入到下一轮循环,如此反复执行,同学们就可以把事情做到既完整又高效,也能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获得自己最理想的成绩!
- 直面问题,自我分析
同学们如果害怕面对期中考试,产生焦虑,大致出于以下原因:
一是对自己设置过高的自我期待:部分同学希望自己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将考试分数看的过重,精神紧绷,制定过于严苛的学习计划,反而会导致发挥失常。
二是平时学习不扎实、心里发虚:“打铁还需自身硬”,若平时学习不踏实,准备不充分,就会导致信心不足。本来就实力一般,又担心老师出的题目太难太偏,很容易就会出现焦虑心理,衍生出拖延、摆烂、逃避等负面情绪和负面行为。
三是考试氛围和环境压力的影响:期中考试作为阶段性检测,可能会影响期末成绩、专业分流等情况,让人觉得如临大敌,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思想包袱。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处于中等强度的考试焦虑中,学习效果最佳。考前的适度紧张状态,可以让大脑的血液循环加快,兴奋程度提高,记忆、思维、注意等处于最佳状态,学习效率最高。没有考试焦虑,也就没有激发学习潜能的动机来源。因此,同学们需要进行自我分析,了解自己在面对期中考试时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调整。
- 积极备考,从容面对
一是善用妙招、学习有方
在备考的过程中如有疑惑,同学们可以及时向老师和周围同学请教,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学;对于课程中的难点或自己一时无法消化吸收的部分,不必深究,适当选择暂时放弃,待考试结束后再及时补充这部分内容。“先学会走再学会跑”,但停留在原地则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二是学会减压、寻求平衡
若备考过程中压力较大,同学们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放松和减压的活动,如在校园内散步、在熟悉的空间进行冥想、与好友倾诉、品尝自己喜爱的食物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放松身心,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劳逸结合,在学习与休息中寻求平衡,可一生获益。
三是诚信考试、从我做起
“人无信而不立”,自觉遵守考纪,诚实应考,是当代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考试不仅是检查同学们学习情况的手段,更是一场敢于正确评价自己、严于自我约束的考验。即便备考不是很充分,同学们也一定要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展现自我的真实水平,切勿因小失大、自欺欺人,酿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亲爱的同学,“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考试难免有分数的高低,成功切忌洋洋得意,失败也勿妄自菲薄。期中考试是一个阶段性测试,它的存在,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规避掉很多在期末考试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吗?这样一个充满警醒和勉励的存在,值得被爱!
让我们拥抱好心态,加油学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