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穿透岁月的迷雾,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扎根于沂蒙老区的厚重土地,是沂蒙人民在漫长的革命与建设历程中凝练出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沂蒙人民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红嫂” 明德英,在危急时刻,不顾封建礼教束缚,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奄奄一息的八路军伤员,她的行为彰显出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沂蒙妇女们肩扛门板、手挽手组成 “女子火线桥”,让战士们迅速通过,在枪林弹雨中为革命胜利开辟通道,这是生死与共的坚定信念。沂蒙人民将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他们倾其所有支援革命,铸就了沂蒙精神的坚实底色。
时光流转,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依旧焕发着蓬勃生机。脱贫攻坚时期,沂蒙老区人民继承先辈艰苦奋斗的传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漫山遍野的金银花、红彤彤的蜜桃,成为致富的 “金果果”,贫困村庄旧貌换新颜。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沂蒙精神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力,当地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老区重焕光彩。
身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传承沂蒙精神。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要有沂蒙人民不畏艰难的勇气;在社会中,秉持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品质。让沂蒙精神融入血脉,化作前行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