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长师人物㉘ | 辛树帜:“辛辛苦苦,独树一帜”的西北教育家(二)

用户头像
来自长沙师范学院-张伟根发布于:2025-02-26 21:05:33

辛树帜,字先济,湖南临澧县人,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农史学家、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在长沙县立师范学校(长沙师范学院前身)担任生物、矿物教员。后担任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中国动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国立编译馆馆长,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和兰州大学首任校长等职务;亲自参与并直接组织生物学、古农学、水土保持等领域学术研究,取得重要学术成就;心系西北高等教育发展,对振兴西北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任教中大,执掌编译

攻读植物分类学,归国后推动国内植物学科技化、现代化研究;统一科学名词、汇总编订命名书籍,编纂出版图书,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与地理人文志内容补全,为我国科学教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4年辛树帜心怀科学救国理想,自费赴海外求学,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学习。留学期间,他专心攻读植物分类学,并结识了同期在德国的陈寅恪、傅斯年、罗家伦、俞大维等人。1927年学成归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兼生物系主任。任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期间,推动建立动植物标本室,购置整套生物学专业书籍,创办《中山大学生物学丛刊》,推进生物学研究,提升国内学界的国际影响力;乐于提携后进,石声汉、吴印禅等由其送往国外深造。1928年至1931年间,他曾组织采集队,深入广东北江瑶山、广西大瑶山、贵州梵净山、海南岛及湘西等地,采集众多动植物标本,发现不少动植物新品种。其中,经国内外学者鉴定、以辛氏命名的便有20余个。因在华南动植物分类学上的贡献,辛树帜被推选为中国动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植物学会理事。

1932年,担任教育部编审处处长。第二年,任南京国立编译馆馆长。在其任内,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审定统一科学名词。他认为,统一和规范科学名词,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工作。为此,他组织人员编译化学名词、地质名词、医学名词、电工名词,出版了《化学命名原则》《天文学名词》《物理学名词》等。二是编撰出版图书。组织学者集体编撰了数百万字的《黄河志》,出版前三编,第四编因全面抗战爆发未来得及出版。还组织力量编撰了我国出版最早的一部年鉴《教育年鉴》。该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1911年以来25年中我国教育的重大变革,是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重要参考书籍。为繁荣学术创作,推动图书评论,他创办了《图书评论》,在推动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组织发动编译外国名著,积极赞助《中华自然科社》,努力推进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