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瑾玎,别号楚雄,湖南长沙人,20世纪20年代在长沙女子师范学校(长沙师范学院前身之一)、长沙县立师范学校(长沙师范学院前身之一)任教并担任行政委员会常务委员。朱端绶,湖南长沙人,1924年考入长沙女子师范学校(长沙师范学院前身之一)。受进步教师影响,入学不久即成为学生会宣传干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一)
(朱端绶三十岁生日时夫妻二人合影)
熊瑾玎和朱端绶是对革命矢志不移、对爱情忠贞不二的模范夫妻,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比翼齐飞,甘苦与共,相濡以沫。
1928年4月,熊瑾玎奉命从武汉市湖北省委机关调到上海党中央担任会计,负责管理党的经费和建立中央政治局机关。他在上海开了一家福兴商号,经营湖南布匹,作为中央政治局的办公、开会和联络点。周恩来担心他未结婚,店里没有“老板娘”,会引起敌人的怀疑,于是把年仅20岁的朱端绶调来充当“老板娘”。朝夕相处间,两人的感情跨越了年龄差距和世俗观念的藩篱;毕竟,熊瑾玎比朱端绶年长22岁,但两人毫不介意年龄差距。熊瑾玎曾在一首诗里说及他们的年龄问题:
怪我白发伴青年,
鱼水成欢出自然。
世俗不知真心爱,
背人嘲笑齿龄颠。
朱端绶读到熊瑾玎的诗后,当即作和:
革命同心不计年,
朱颜白发自天然。
新诗不断争供眼,
苦里翻为喜欲颠。
后经周恩来促成,两人很快变成比翼齐飞的革命夫妻。
(二)
(熊瑾玎、朱端绶和大女儿熊耕午)
1933年4月8日,熊瑾玎去法租界给贺龙的家属送生活费。这时,贺龙家属刚被逮捕,住处已遭查搜。熊瑾玎被法国巡捕房特务捕去。熊瑾玎被捕后,朱端绶根据党的指示,积极设法营救,后在法院开庭时,随往探望,被叛徒指认,也遭拘押。熊瑾玎得知朱端绶被拘,十分担心,以诗作鼓励支持:
我已在缧绁,君胡入网罗?
艰难应共任,患难喜同过。
躯壳原无用,精神自不磨。
愿持坚定性,战胜恶妖魔。
国民党当局判处熊瑾玎八年徒刑。朱端绶被关押八个月后无罪获释。出狱后,她写信给熊瑾玎,表示决不离开,一定要等到熊瑾玎刑满释放。熊瑾玎收到信后,非常感动,挥毫作诗,倾诉衷情:
万苦丛中兴转高,
拈毫为汝写情操。
斤斤志与秋霜洁,
皎皎心同朗月昭。
八载琴弦虽歇奏,
百年鸾凤足逍遥。
一朝之患何须计,
共破难关我自豪。
1937年,随着抗日高潮的到来和国共合作形势的发展,熊瑾玎终于被党营救出狱。这一对革命夫妻并肩携手继续革命生涯。从1938年起至1946年止,熊瑾玎一直任《新华日报》总经理,朱端绶也在报社工作。他们对革命和爱情的双重忠贞,被同志们传为佳话。邓颖超曾说“熊老板”和“老板娘”堪称模范夫妇。1956年,熊瑾玎70寿辰,朱端绶以诗句祝贺:“五十婆婆七十翁,老来情比少时浓。”熊瑾玎赋句回敬:“诚我并坐犹嫌远,常在欢腾拥抱中。”
【张老师微评】
爱情,人人渴望。美好的爱情,则令人羡慕。熊瑾玎和朱端绶的爱情为什么能跨越年龄的鸿沟,经历坎坷磨难,熬过岁月的冲刷呢?对此,朱端绶自己有非常好的总结:“爱情之火,需要不断增添燃料,才能愈燃愈旺而永不熄灭。而最好的燃料,则是革命的共同理想,共同事业、共同斗争。此外,还得牢记四个字:‘互敬互让’。”志同道合是爱情天长地久的重要基础。但是仅有良好的基础远远不够,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不仅需要精心维护、用心经营,还需要共同努力,互谅互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