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合上《红岩》,那波澜壮阔又充满血与泪的革命画卷却仍在眼前翻涌。书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的坚韧与决绝,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亲眼见证着共产党人以钢铁般的意志,在渣滓洞、白公馆的炼狱绝境中,为新中国的曙光不懈抗争,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洗礼。
初读《红岩》,最让我动容的便是革命者们对信仰的执着坚守。江姐,这位伟大的女性,当她亲眼目睹丈夫彭咏梧被敌人残忍杀害,头颅高悬示众时,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然而,她没有被悲伤打倒,而是将这份痛苦深埋心底,化作更强大的革命动力。在渣滓洞,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竹签钉入十指的剧痛也未能让她吐露半个字的机密。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展现出的是信仰赋予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江姐并非生来无畏,而是信仰让她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为了心中那个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她甘愿付出一切,乃至生命。
许云峰同样是信仰的坚定践行者。他敏锐洞察敌人的阴谋,凭借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行动,多次在关键时刻为党组织化解危机。被捕入狱后,他被囚禁在潮湿阴暗、与世隔绝的地牢中。但即便身处绝境,他也从未放弃对革命胜利的信念。他用双手在坚硬的石壁上艰难挖掘地道,哪怕指甲剥落、鲜血淋漓也未曾停歇。他清楚,这条地道关乎着同志们的生死存亡,关乎着革命事业的未来。许云峰以顽强的毅力和对信仰的忠诚,在绝境中开辟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他的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书中众多无名英雄的群像同样熠熠生辉。渣滓洞、白公馆里的每一位革命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坚守着信仰。他们在狭小拥挤的牢房里,秘密传阅着革命书籍,交流着斗争经验;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他们相互鼓励,绝不屈服。他们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苦难,用歌声、诗歌传递着革命的火种。这种在极端恶劣环境下,依然坚守信仰、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红岩》所展现的伟大力量。
反观当下,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远离了战火硝烟与生死考验。但在追求个人梦想、面对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挑战时,同样需要坚定的信仰作为支撑。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