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他三个节日分别为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这个节日的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自然天象崇拜,特别是对龙的祭祀。端午节不仅是一个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而且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和菖蒲、佩香囊等。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传说是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而向江中投放粽子。赛龙舟则是人们为了拯救屈原而划船竞渡的演变。挂艾叶和菖蒲、佩香囊等则是为了驱邪避瘟,保持健康。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和同义词,如屈原日、五日节、艾节、粽子节等。这个节日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汉字文化圈诸国如越南等也有广泛的影响。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