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郑小壮发布于:2023-12-03 18:50:40
各位党员和积极分子请在学习完后分享相关学习心得和体会
点赞 (4)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陈静发布于:2023-12-03 19:29:2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曾梦意发布于:2023-12-03 19:31:34

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创新方式方法,适应新时代的传播需求和技术发展。他可能会强调要加强新媒体和网络传播,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传媒机构和品牌,提高国际传播能力。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可以深刻理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正确引导和传播价值观念的重要性。我还可以了解到在新时代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方式方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

logo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崔泓烨发布于:2023-12-03 19:31:37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强调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强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特别是强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守正创新、固本开新。“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和*、天下大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传承,更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新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内涵。深刻彰显了“结合”的成果是互相成就,双向赋能,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与“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的相互贯通、内在统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陈彦驹发布于:2023-12-03 19:32:39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李优发布于:2023-12-03 19:33:35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以实际行动践行新的文化使命,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共同谱写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篇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刘妍发布于:2023-12-03 19:59:5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新时代文化建设成就非凡、文化自信夯基铸魂。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到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再到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代表大会……在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正本清源中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从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激浊扬清、固本培元的重大举措,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李国慧发布于:2023-12-03 20:01: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奋进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展现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我们一定能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李盛盛发布于:2023-12-03 20:03:56
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千年来的历史沉淀,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是辉煌的,薪火相传的文化。在新时代,我们应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努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王星宇发布于:2023-12-03 20:07:50
以梦想为帆,用奋斗作桨。新时代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当《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流浪地球》这些浸润着中华文化、饱蘸着中国精神的精品力作在海内外热播;当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日益走进人民群众心中;当历史学家汤因比预言的“人类的未来在东方,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的引领”正在变为现实,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岑金淇发布于:2023-12-03 20:23:41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光荣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奋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孙奇发布于:2023-12-03 20:25:27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着重阐明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内涵,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作为“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无愧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证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陈宝余发布于:2023-12-03 20:27:18

习近平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三点,分别为深刻把握中华传统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了解中国历史的连续就不可能理解现代的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的中国,”两个结合“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结合“是彼此契合,并且结果是互相就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都追求天下为公,共产主义,都以人为本,把人放在家国天下之中,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华文明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而中华文化则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另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从而文明更新,文明延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卢碧凯发布于:2023-12-03 20:29:4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刘莹莹发布于:2023-12-03 20:31:47
我认识到了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内涵,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作为“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无愧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证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雍琴发布于:2023-12-03 20:33:36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其文明有着不可切分的关系,我们应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经过历史长河不断的淘洗,一些文化经人们的不断改进,创新,完善,而如今的我们,应主动学习这些先辈们遗留下来的精华,主动去传承这些文化,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像周围的“朋友”介绍,让这些优秀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黄梓豪发布于:2023-12-03 20:40: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的精神力量要以辩证思维吸收好的世界文化丰富中华文化要创造性的发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黄彦儒发布于:2023-12-03 21:32:33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其次,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最后,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务实的行动,推动文化交流合作和互学互鉴。文化交流是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同时也要加强国内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定信心、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康金辉发布于:2023-12-03 22:10:38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传承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认识到,文化传承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我们需要发挥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创新,让中华文化更加具有时代气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激发了我们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闫玉淋发布于:2023-12-03 23:20:56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征程、新起点,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用实际行动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张阳洋发布于:2023-12-04 01:27:55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砥砺奋进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泱泱大国,历久弥新,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的兴衰更迭,一路走来,沉淀下无数的文化瑰宝,以及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精神。深厚的文化根基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温嘉怡发布于:2023-12-04 08:55:4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主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思想理论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文化传承发展中铸就强军事业新辉煌,关键是从指导强军事业发展的思想理论中认识把握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主体性”。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是党带领人民,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继承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在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张微微发布于:2023-12-04 09:36:29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强调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强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特别是强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守正创新、固本开新。“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和*、天下大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传承,更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胡恺娆发布于:2023-12-04 09:42:08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奋进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展现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我们一定能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李啟席发布于:2023-12-04 10:01:04

通过学习习近平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传承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途径。文化传承和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我们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文化传承和发展要坚持创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勇于创新,不断推出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的新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传承和发展要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文化传承和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邱雪发布于:2023-12-04 10:30:18
首先,习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他强调,要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这使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年轻一代,我们要始终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不断挖掘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其次,习总书记强调了文化传承发展要顺应时代需求,创新发展。他指出,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创新成果走进人民生活。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发展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历史和艺术形式中,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与现代科技和互联网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表达传统文化,使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我们要始终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不忘历史,传承文化;要顺应时代需求,创新发展;要注重群众参与,提升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文化传承发展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光发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周俊发布于:2023-12-04 10:48:51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篇纲领性的文件。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新时代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张宇煊发布于:2023-12-04 10:52:52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让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推动城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不断续写城市文脉葳蕤、文化事业繁盛的崭新华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潘静华发布于:2023-12-04 10:56:34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赵梦乔发布于:2023-12-04 11:13: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全局的高度,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的重大理论论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又进行新的阐释,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2]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3]这些重要论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石九四发布于:2023-12-04 11:15:23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