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借鉴意义?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理工易班发布于:2023-04-18 10:44:17

  世界上存在三类国家和地区:第一类是转型慢于追赶,第二类是转型与追赶同时发生,第三类是转型和追赶都没有发生。二战之前的德国和日本是第一类国家的典型。亚洲四小龙特别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是第二类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类国家。而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赶超同时发生。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哪些世界意义?

点赞 (97) 回复
121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覃钰芳发布于:2023-04-23 11:35:39
1.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拓展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各国人民摆脱贫穷与动荡、追求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减贫、绿色发展、整体经济增长以及全社会稳定发展等诸多关键领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另一种现代化模式,打破了只有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破解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证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各国历史条件和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2.促进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西方利用话语霸权树立起的“西方文明中心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2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王轩发布于:2023-04-23 11:37:02
工业化而来的一种社会变迁,是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进。具体地说,现代化表示的是一个从以农业为基础的生活质量很低的社会,走向着重利用科学和技术的都市化和工业化的社会,这是一个急剧转变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了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价值观念的理性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经阶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不可少的内容。中国式的现代化,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的基本国情出发,没有照搬照抄别的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这条现代化道路对于那些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以“文明多样性”作为共建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石,有利于从根本上破除西方中心主义,为各民族文明的存在和各国制度模式的选择奠定合法性。第二,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可以最大限度地孤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能避免与美国的正面冲突。第三,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国实现发展的榜样。第四,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向世界提供了一条新的全球化道路,即根据当地适应性的需求融合全球化,必将根本改变世界的面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3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向晨发布于:2023-04-23 12:12:35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保持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和方式。它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有所不同,强调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本土特色和文化传承,注重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文化的有机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借鉴意义在于: 1. 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传承,弘扬中国文化精髓,这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2. 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3. 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化进程,增强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 推动国际秩序的多元化。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秩序的多元化和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4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郝鑫龙发布于:2023-04-23 12:13:38

中国式现代化富有创见地开辟出了人类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有更具包容性的方案。例如在西方现代化方案里,由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国家正走向脱离社会而独立运行,已致当前的危机状况要比黑格尔当时所描述的还要坏得多。西方现代化伊始就是一个带有主要基于经济理性、并沿着社会分化与*强制逻辑而展开的轨迹,除了两者由分离到对立程度所带来的灾难之外,压迫着西方人的还有现代经济脱嵌于社会的灾难。因此,自觉审视这个时代西方所面临的政治、社会和精神危机,就成为现代化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这也许标志着现代化理论的根本性转变。在中国式现代化方案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和思路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一方面,在国内,中国*倡导全体社会成员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实现价值,重新诠释共同富裕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中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出了推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国际担当。为了对抗西方现代化之殖民掠夺所圈定的旧地缘政治空间,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提倡由冲突对立走向合作共赢,例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业已向世人展示出这是热爱和平的创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客观上必将惠及世界各国人民,这也将是中国真正充满自信参与当代世界发展与秩序建构的重要机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5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梁杨实发布于:2023-04-23 12:15:14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伴随这个进程,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也在迅速扩大,促使人类文明图景逐渐呈现出单一性倾向。然而,这种单一性倾向其实并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西方文明形态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并不适合其他文明完全照搬。比如二战以后,一些后发国家照搬西方文明下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不仅没能实现快速发展,反而出现了“水土不服”,国内局面折腾得一团糟。实际上通过简单复制、照抄西方现代代化“作业”而真正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几乎没有。另一方面,追求单一性文明形态,其实也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一开始就是以自身独有的文明特质展现于世界的。既蕴含马克思现代性思想逻辑,又体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思想观念、人文理念、价值追求。它的生机勃勃,不仅确证多元现代性文化的可能,还在人类文明发展图景上新增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在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同时,强调和而不同,主张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与合作共赢,这些都在丰富人类文明图景,推动人类文明向更美好方向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梦已经与世界梦息息相通。未来之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进一步与世界现代化形成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共同创造人类史上更大的奇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6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李骁腾发布于:2023-04-23 12:38:24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这种现代化模式对世界的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推行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等措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 推动全球化。中国式现代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合作伙伴。

  3. 增强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4. 推动全球治理。中国式现代化主张国际合作、共商共建共享,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的建设,推动全球治理,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7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王美龙发布于:2023-04-23 12:41:28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后发型国家的成功追赶,在长期发展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中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这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 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既顺应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要求,又回应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趋势,为世界现代化版图赋予了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新底色。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全新机遇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近10年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6%,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远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和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每多增长一个百分点,新加坡的GDP就多增长1.2%,马来西亚的GDP多增长0.8%,印度尼西亚的GDP多增长0.6%。”不仅在亚洲,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带动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认为,到2040年,通过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彼此融合,将有望创造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26%。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5亿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其次,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持续加深。中国式现代化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承担大国责任。中国一方面保持政策定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改善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另一方面又以自身的努力和定力持续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全球发展提供了稳定性和确定性。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提供新模式 现代化虽然起源于西方国家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但并不只是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专利。今天,现代化已经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但是,面对近100年的发展差距,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后发国家,在不具备当时历史条件、发展环境,甚至有着与西方不同发展理念的国家,该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呢?这成为摆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面前的必答题。 对此,西方给出了一个固定答案的“单选题”。就是向当前的西方学习,走西方的道路。这有两个问题。第一,工业革命的时代早已远去,后发国家并不具备当时西方国家现代化之路的历史条件、发展环境。第二,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国情和特色,甚至发展理念也各有不同,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相较于小规模、小范围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带入现代化,会大幅度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量,没有经验可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和接续奋斗,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新路,打破了现代化模式的一元论谬误,在解答时代课题、全球议题、人类难题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方向与希望。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伴随这个进程,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也在迅速扩大,促使人类文明图景逐渐呈现出单一性倾向。然而,这种单一性倾向其实并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西方文明形态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并不适合其他文明完全照搬。比如二战以后,一些后发国家照搬西方文明下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不仅没能实现快速发展,反而出现了“水土不服”,国内局面折腾得一团糟。实际上通过简单复制、照抄西方现代代化“作业”而真正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几乎没有。另一方面,追求单一性文明形态,其实也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一开始就是以自身独有的文明特质展现于世界的。既蕴含马克思现代性思想逻辑,又体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思想观念、人文理念、价值追求。它的生机勃勃,不仅确证多元现代性文化的可能,还在人类文明发展图景上新增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8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裴佳豪发布于:2023-04-23 13:03:04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现代化道路具有以下几个世界意义:

1. 探索了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了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示范意义。

2.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经验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宝贵财富,尤其是那些处于第一类和第三类国家的国家,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走老路。

3. 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不断扩大,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9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蒋远瞩发布于:2023-04-23 13:04:17

第一,执政党发挥社会中坚力量的作用。中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党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共识的领导核心,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党把不同阶层、不同代表性人群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国家的大政方针。由此,党和政府可以超然于社会集团利益之上,在可能的社会利益冲突面前保持中性,不偏不倚,致力于中国整体的长期发展。a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政府不是被利益集团所左右,就是被民粹主义所裹挟,因而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因此,有学者认为,虽然多数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强大的执政党,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能借鉴中国中性政府的经验。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即使是在选举民主下也可能构建中性政府。国家的中性,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开始强调的,中国的国家就是斯密意义上的国家,这就是为什么乔万尼·阿里吉(Giovanni Arrighi)给自己关于世界体系的鸿篇巨著起名《亚当·斯密在北京》的原因。

第二,以较短的时间跨越传统到现代的“峡谷”。英国革命持续了半个世纪,法国大革命以及后续的震荡持续了一个多世纪,20世纪的中国革命也持续了半个世纪。正如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把英国和法国带入现代社会一样,中国革命也把中国带入现代社会。从经济追赶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革命让中国建立起无阶级差别的平等社会,为中国实现经济腾飞提供了必要保障。尽管我们不期待其他发展中国家以革命的形式完成政治和社会转型,但是,它们必须把促进平等作为政治改革的核心任务,否则,很难实现长期和稳定的经济增长。

第三,重视人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注重提高普通人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在对比中国和印度不同的经济表现时,特别强调中国在人的发展方面比印度准备得更好。人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和健康水平是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衡量指标,提升教育和健康水平,就是提升人的生产力。相较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更加重视提高普通人的教育和健康水平,这既体现了中国*的执政宗旨和平等理念,也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逻辑——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提高多数人的能力比提高少数人的能力更可能促进经济增长。

第四,把务实主义作为行动哲学。民族自豪感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把它推向极端。在经济发展方面,这表现为拒绝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味追求“高大上”产业,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精英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体面,受人剥削,发展“高大上”产业才能使自己的国家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在制度建设方面,这表现为不顾国情,一味坚持所谓的“最佳”西化制度,尽管这些制度在这些国家实际失灵。中国则不同。在经济腾飞的早期阶段,中国欣然接受发达经济体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资金和技术,厚积薄发,最终建成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坚韧的制造业体系,并在多个技术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从本国实际出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同时,采取渐进方法,先建立“有用”的体制机制,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由此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和制度转型之路,为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的务实主义态度和成功经验具有显著的世界意义。

中国仍然行进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未来30年将是中国现代化的冲刺阶段。如果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中国完成现代化转型并赶上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不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将成就一条属于中国但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到目前为止,中国是唯一一个在现代化的高潮时期没有对外扩张的大国。未来,中国也会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继续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0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郭镜心发布于:2023-04-23 15:00:5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整体性、普及性、协调性、持续性和互利性的特征。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中国式现代化将如此庞大的人口体量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努力做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落一人,团结奋斗,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我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7.7亿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有现代化发展的普及性特征。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能为物质文明提供动力和支撑。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将其辩证化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实现了物质文明的丰富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与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不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以包容性态度追求与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自身发展嵌入全球分工体系和价值循环之中,打破发达国家对全球发展格局的固化和垄断,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注入互利性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融合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国家和国家之间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是对西方现代化的反思和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中心论”,对全球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功,证明现代化模式具有多样性。20世纪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形形色色的西方理论家把现代化说成是“西方化”“美国化”“资本主义化”,并以此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指手画脚,非西方国家也有不少人奉西方现代化理论为圭臬。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尤其是非西方国家提供了新范式,非西方国家可以立足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事实一再证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而非单一的,每个国家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任何国家都不能将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   中国式现代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起步较晚,经济整体水平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南北差距存在巨大鸿沟。发达国家发展到目前水平大约用了二百多年的时间,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后来居上,要学会“弯道超车”,力争用“并联式”的发展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串联式”的发展,把过去被剥夺的二百多年找回来。中国从近代饱受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到如今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和跨越性的赶超,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信心。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渐次性的发展模式,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不走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1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柴多镇发布于:2023-04-23 15:14:40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除欧美等发达国家较早实现了先发型现代化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未能跨进现代化门槛。尤其是人口规模较大的经济体中,从低收入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成功案例更是屈指可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后发型国家的成功追赶,在长期发展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中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这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 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既顺应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要求,又回应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趋势,为世界现代化版图赋予了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新底色。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全新机遇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近10年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6%,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远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和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每多增长一个百分点,新加坡的GDP就多增长1.2%,马来西亚的GDP多增长0.8%,印度尼西亚的GDP多增长0.6%。”不仅在亚洲,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带动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认为,到2040年,通过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彼此融合,将有望创造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26%。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5亿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其次,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持续加深。中国式现代化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承担大国责任。中国一方面保持政策定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改善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另一方面又以自身的努力和定力持续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全球发展提供了稳定性和确定性。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提供新模式 现代化虽然起源于西方国家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但并不只是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专利。今天,现代化已经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但是,面对近100年的发展差距,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后发国家,在不具备当时历史条件、发展环境,甚至有着与西方不同发展理念的国家,该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呢?这成为摆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面前的必答题。 对此,西方给出了一个固定答案的“单选题”。就是向当前的西方学习,走西方的道路。这有两个问题。第一,工业革命的时代早已远去,后发国家并不具备当时西方国家现代化之路的历史条件、发展环境。第二,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国情和特色,甚至发展理念也各有不同,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相较于小规模、小范围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带入现代化,会大幅度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量,没有经验可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和接续奋斗,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新路,打破了现代化模式的一元论谬误,在解答时代课题、全球议题、人类难题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方向与希望。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伴随这个进程,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也在迅速扩大,促使人类文明图景逐渐呈现出单一性倾向。然而,这种单一性倾向其实并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西方文明形态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并不适合其他文明完全照搬。比如二战以后,一些后发国家照搬西方文明下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不仅没能实现快速发展,反而出现了“水土不服”,国内局面折腾得一团糟。实际上通过简单复制、照抄西方现代代化“作业”而真正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几乎没有。另一方面,追求单一性文明形态,其实也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一开始就是以自身独有的文明特质展现于世界的。既蕴含马克思现代性思想逻辑,又体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思想观念、人文理念、价值追求。它的生机勃勃,不仅确证多元现代性文化的可能,还在人类文明发展图景上新增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在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同时,强调和而不同,主张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与合作共赢,这些都在丰富人类文明图景,推动人类文明向更美好方向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梦已经与世界梦息息相通。未来之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进一步与世界现代化形成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共同创造人类史上更大的奇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2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陈锶发布于:2023-04-23 15:51:21
①中国式现代化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后发型国家的成功追赶,在长期发展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中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这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而且,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既顺应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要求,又回应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趋势,为世界现代化版图赋予了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新底色。 ②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全新机遇。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近10年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6%,居世界前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其次,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中国式现代化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承担大国责任。一方面保持政策定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改善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另一方面又以自身的努力和定力持续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 ③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提供新模式。现代化虽然起源于西方国家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但并不只是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专利。今天,现代化已经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和接续奋斗,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新路,打破了现代化模式的一元论谬误,在解答时代课题、全球议题、人类难题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方向与希望。 ④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影响力也在迅速扩大,促使人类文明图景逐渐呈现出单一性倾向。然而,这种单一性倾向其实并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方面,西方文明形态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并不适合其他文明完全照搬。另一方面,追求单一性文明形态,其实也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一开始就是以自身独有的文明特质展现于世界的。既蕴含马克思现代性思想逻辑,又体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思想观念、人文理念、价值追求。它的生机勃勃,不仅确证多元现代性文化的可能,还在人类文明发展图景上新增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3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吴旭东发布于:2023-04-23 15:53:18

1.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择。从世界历史看,近代以来,西方现代化在“普世价值”的鼓吹下被奉为走向现代化的唯一模式。然而,借鉴和模仿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后发国家大多均未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有的还引发了多种社会矛盾和冲突,造成社会危机。事实证明,如果不考虑国情而盲目引进西方国家的制度和发展模式,结果可能不是发展而是倒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各国人民摆脱贫穷与动荡、追求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减贫、绿色发展、整体经济增长以及全社会稳定发展等诸多关键领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另一种现代化模式,打破了只有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破解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难题。 2.展现当代中国的责任担当。西方现代化具有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掠夺扩张的特征,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稳定。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实现民富国强,也要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把自身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统一起来,顺应历史前进的逻辑,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平等互惠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彰显出古老中华文明的智慧和当代中国的责任担当,展现了中国愿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开放胸襟。 3.促进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西方利用话语霸权树立起的“西方文明中心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大道上,中国式现代化带来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崭新形态和广阔空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让人类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4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刘旭平发布于:2023-04-23 16:01:24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伴随这个进程,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也在迅速扩大,促使人类文明图景逐渐呈现出单一性倾向。然而,这种单一性倾向其实并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西方文明形态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并不适合其他文明完全照搬。比如二战以后,一些后发国家照搬西方文明下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不仅没能实现快速发展,反而出现了“水土不服”,国内局面折腾得一团糟。实际上通过简单复制、照抄西方现代代化“作业”而真正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几乎没有。另一方面,追求单一性文明形态,其实也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一开始就是以自身独有的文明特质展现于世界的。既蕴含马克思现代性思想逻辑,又体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思想观念、人文理念、价值追求。它的生机勃勃,不仅确证多元现代性文化的可能,还在人类文明发展图景上新增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在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同时,强调和而不同,主张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与合作共赢,这些都在丰富人类文明图景,推动人类文明向更美好方向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5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王景晟发布于:2023-04-23 16:07:13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表现为在借鉴、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融合进来,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这种文化现象对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中国式现代化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巧妙地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进而扩大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这推进了全球文化多元化进程,有利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鉴。

 2.维护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连接中西方文化,使中国人民更加有信心地继承、弘扬自身的文化。通过发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各国更加深入地了解、认识中国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3.推动文化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鉴西方现代文明,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推动全球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互相借鉴,进而为构建更加和谐、包容、进步的世界人类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6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李铮昊发布于:2023-04-23 16:13:4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深度结合的结果,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也具有显著的普遍价值和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解读中国道路、诠释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创性概念,而且是展现中国力量、体现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担当的标识性概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条件、历史文化传统、世界发展趋势、人类文明进程,形成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蕴含鲜明特点、彰显显著优势、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这条现代化道路,具有历史演进性、主体自主性、时代创新性的特点。这些鲜明特点,集中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现实状态和未来趋势。这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弘扬了民族自信,推动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7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李彦志发布于:2023-04-23 16:17:3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整体性、普及性、协调性、持续性和互利性的特征。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中国式现代化将如此庞大的人口体量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努力做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落一人,团结奋斗,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我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7.7亿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有现代化发展的普及性特征。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能为物质文明提供动力和支撑。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将其辩证化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实现了物质文明的丰富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与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不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以包容性态度追求与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自身发展嵌入全球分工体系和价值循环之中,打破发达国家对全球发展格局的固化和垄断,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注入互利性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8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王艳发布于:2023-04-23 16:46:1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没有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也不是其他现代化模式的翻版,而是在吸收借鉴人类现代化文明成果基础上,“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其核心在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一个国家或民族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走向现代化,归根结底要看这条道路是否符合自身实际,能否解决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对、走得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功,从根本上破除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展现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团结带领人民,通过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繁荣富强国家的壮美画卷。如今,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向世界展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生机和活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9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陈冬冬发布于:2023-04-23 16:54:07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世界意义。首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贫穷落后向繁荣富强的转变。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鼓舞了他们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的信心。其次,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在推动现代化的同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能源的转型和节能减排,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这种做法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范例。第三,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也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规模日益扩大,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也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贸易和投资水平,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总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全球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0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杜梦圆发布于:2023-04-23 17:24:18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传承中华文化、总结中国经验的新型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自身情况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历史延续,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从实践出发,将实际问题作为改革的有力抓手,通过解决实际难题,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导向。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将问题解决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分步骤、分阶段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有序推进。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扩张的老路,不走依附性发展的弯路。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奉行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1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薛天畅发布于:2023-04-23 17:25:56

中国现代化道路对世界的借鉴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市场经济,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加强市场调控,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的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的成功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2、政治制度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使中国政治制度更加成熟稳定。这种政治制度的探索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探索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3、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使中国的现代化既具有现代性,又具有中国特色。对这一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对其他国家文化传承的探索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4、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世界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现代化建设水平。这种国际合作与交流精神,对其他国家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探索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总之,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对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种借鉴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也体现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只有不断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才能更好地推动各国现代化进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2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胡辰恺发布于:2023-04-23 17:28:32

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借鉴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密不可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推行市场经济,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市场调节,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调节的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的成功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二、政治制度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密不可分。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政治体制,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使中国的政治制度更加成熟和稳定。这一政治制度的探索,对其他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三、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使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具有现代性,而且具有中国特色。这一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对其他国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探索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也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密不可分。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世界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水平。这种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对其他国家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的探索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种借鉴不仅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更是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只有不断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才能更好地推进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3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程大学-周衡发布于:2023-04-23 18:48:24

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既顺应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要求,又回应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趋势,为世界现代化版图赋予了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新底色。中国一方面保持政策定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改善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另一方面又以自身的努力和定力持续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全球发展提供了稳定性和确定性。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梦已经与世界梦息息相通。未来之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进一步与世界现代化形成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共同创造人类史上更大的奇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4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邵奕涵发布于:2023-04-23 19:29:43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中汲取灵感,从而加速本国的发展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这符合现代化的趋势。中国在心血管、肿瘤等领域的医学技术研究,以及世界级的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均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中国推行开放型经济,吸引外资、推动自由贸易,构建全球市场,这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国际合作与全球化方面的经验,为其他国家带来了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了不少创新措施。例如,通过加强环保投资、整治污染,并推进绿色能源、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其他国家可以借鉴这些做法,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同。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所注重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借鉴意义。虽然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是通过学习各个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建设更加和谐、包容、繁荣的全球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5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石子靖发布于:2023-04-23 19:31:48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传承中华文化、总结中国经验的新型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自身情况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历史延续,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从实践出发,将实际问题作为改革的有力抓手,通过解决实际难题,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导向。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将问题解决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分步骤、分阶段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有序推进。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扩张的老路,不走依附性发展的弯路。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奉行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6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王旭发布于:2023-04-23 19:35:09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富有特色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崇包括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等元素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要素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推进人类解放事业不断进步的唯物史观,奉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理念,践行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追求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和谐。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为“世界向何处去”作出了重要探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方向,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经济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创造和维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行稳致远之路。制度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底蕴深厚、开放包容、文明进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理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外不掠夺、内无剥削”而实现现代化的道义充盈之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7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王旭发布于:2023-04-23 19:53:46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传承中华文化、总结中国经验的新型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自身情况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历史延续,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从实践出发,将实际问题作为改革的有力抓手,通过解决实际难题,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导向。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将问题解决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分步骤、分阶段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有序推进。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扩张的老路,不走依附性发展的弯路。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奉行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8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林泰发布于:2023-04-23 19:54:43

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一条现代化新路子 

  多年来,“现代化”一词已成为西方社会的代名词。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获取利益,以竞争民主和自由市场模式为制度核心的西式现代化模板,被包装成绝对的、唯一的、普世的、永恒的价值标准,似乎是世界各国通向更高水平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自冷战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阵营,不断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西式现代化模式,企图实现政治扩张和地缘战略目的。然而大量事实证明,美式民主化药方是国际规则和世界秩序的乱源,是当今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的源头。

  中国的发展成就展现出显著优势。多少年来,中国*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探求,找到了一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新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不走照搬照抄全盘西化的死路。

  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的核心政治问题是如何构建符合本国实际的政治制度和运行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可以实现自身目标的高效治理体系。中国成功的政治实践没有遵循西方既有理论提出的所谓“政治现代化”路径,超越了西方教科书中传统的政治发展及政治转型理论,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发展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因利益*、社会冲突消耗改革发展的认同与合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自主探索出来的,具有鲜明的自主性、民族性特色,秉持着“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思想方法解决中国问题,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灿烂政治文明,反映了中国人宽广而纯洁的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优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其阔步向前的关键因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而实现了发展合力最大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关键秘诀还在于科学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做到社会发展的协调有序。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政治发展是全面性和协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取得了世界性、历史性的成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这个古老而生机勃勃的东方文明大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符合一个多民族统一、人口众多的大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贡献新价值 

  透过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分析框架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而非凡。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上的新篇章,打破了长期以来西式民主“普世价值论”和“历史终结论”的政治教条和话语霸权。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就“中国之治”,不仅展现了中国治理现代化的巨大成就,也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注入更多稳定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社会陷入困境,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而过去10年来,中国发展表现突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在政治领域,中国之治致力于实现政治稳定、政治秩序、政治绩效、政治能力、政治动员、政治廉洁等,有效避免了西式民主政治中民主赤字、自由透支、政治失能、社会失序、治理失效等方面困境,更有效抵御了西式民主政治中的“选票市场、选举闹场、政客*、政党*”等民主乱象。中国之治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赢得世界各界广泛赞誉。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制度观、发展观,善于从全球视野和比较世界各国治乱兴衰中提炼现代化发展的经验优势与理论结晶。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政治文化。中华文化崇尚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自然观,秉承“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国家观,奉行“利民之用,厚民之生”的民生观,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由观与权利观,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明观。这些思想和理念,蕴含着中国民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的丰厚理念土壤,使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文明思想之林中焕发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永不褪色的精神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样本 

  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世界伟大而成功的政治实践,拓宽了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为非西方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用中国的逻辑理清世界多样化发展的主要脉络。

  中国式现代化成就是从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旧中国中发展而来。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目标和发展问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相近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经验是发展的、包容的、开放的,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中国发展奇迹向世界证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完全可以从本国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地实现发展和进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分享、可借鉴的基本经验和案例样本,丰富拓展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理念和路径。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深刻凝练了由一国“全面发展”到国与国“共同发展”的实践逻辑和发展理念。它超越西式自由民主“一元论”,抵制任何以“民主”名义拉帮结伙、*世界、妄图重演“冷战”的政治私利,以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治理观推动实现共同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进程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在当今混乱迷茫的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式现代化给当今世界注入了确定性和稳定性,对于增强世界发展的信心,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9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杨佳玥发布于:2023-04-23 19:56:5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功,从根本上破除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展现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增添了中国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0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张宇昕发布于:2023-04-23 20:01:58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团结带领人民,通过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繁荣富强国家的壮美画卷。如今,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向世界展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生机和活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传承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和平、和睦、和谐的传统,又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功,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增添了中国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