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重新学习了*同志的著作论持久战。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中日双方的力量是不平均的,中日双方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又可以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中日双方的矛盾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表现其具体的特殊性。*重点考察了整个战争中矛盾的特殊性。对亡国论给予了评判,只是单一的对比中日表面力量强弱是片面的,将此片面的东西看成全体,在主观上就是管中窥豹,所以缺乏全面客观性的亡国论者必定是错误的。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捷报频传,蒋介石等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唱起速胜论的高调。同样地他们不能把握中日矛盾的特殊性,相反地他们没有看到中日之间矛盾的强弱项而单单记起了其他矛盾;单单只因为部分战争的胜利,一叶障目而自以为是,只看到中国的强大之处,夸大鼓吹的离开了真实情况。所以我们要兼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更要注意次要矛盾和其主要方面。对于社会中存在关键突出问题我们要重点关注,对于其他问题我们也要常抓不懈,党和国家事业才能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矛盾分析的客观性原则。*具体准确全面的分析了中日双方特点,分别从其优劣两面进行全面分析,日本是一个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地小,人力物力匮乏经不起长期战争,且他之侵略战争是退步和野蛮的;中国是一个弱国,但地大物博,人多兵多且我之卫国战争是进步和正义。大体上看是敌强我弱,整体上讲我们优势条件多且拥有更多的优势潜力,对方优势条件少且拥有更多潜在劣势,指出了中日矛盾总体的特点并预测了战争发展的规律,并以此科学地制定战争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成为整个战争的思想源泉。
*同志在写作《论持久战》时始终着眼于战争发展的全过程,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战争所处的每个阶段,立足于战争系统与特定历史社会环境的联系。他认为抗日战争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复杂性系统,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当中日双方的力量不平衡、地位不平等时,战争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中日双方互相交错的矛盾因素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呈现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当这种变化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平衡、地位平等时,战争的性质就必然由中日双方平等地共同决定。成功地实现了战争发展三大阶段的科学预测。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