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对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明确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坚持“六个要”、做到“四个讲清楚”,把青年大学生塑造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要深入全面准确学习研究全会精神。学习要坚持以“决议、公报、说明”三个重要文本为基础,准确把握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决议的重要内容、核心要义,党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哲学智慧等。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实现全会精神的高质量理论宣讲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全会精神的学习与服务云南、服务曲靖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相结合,与高校教育的基本使命相结合,与思政教师自身的研究专长相结合,产出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成果。
二要研究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方法与路径,推动全会精神进思政课堂,进学生头脑,做好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正确、精准理解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战略决策、大政方针的最主要渠道。科学的方法、适宜的教法、恰当的平台是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保障。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自己去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出这个决议?这个决议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什么关系?我们青年大学生学习全会精神有什么启示?”等等问题,老师再做出思想和价值观引领的总结与启迪。
三要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用纵向、横向比较的方法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成就。教师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取得的成果,引导大学生从纵向上去比较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重大问题时的重要战略决策,以及党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取得的历史成就,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从横向上,要弄清楚在旧中国,各种主义、思潮纷纷登场,为什么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今天,为什么只有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四要引导学生以史为鉴,领会党百年奋斗“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逻辑主线。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让青年大学生看清楚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变成今天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看清楚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引领时代、完成其他任何政党都无法完成的艰巨时代任务,弄明白中国共产党获得如此巨大的历史成就,是靠决议所总结“十个坚持”的伟大历史经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今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依然严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和中国,大国竞争加剧,全球治理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较量激烈,外部风险上升,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党只有坚持“两个确立”的政治保证、组织优势和思想指引,充分发挥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奋进力量,才能走好“赶考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讲清楚,激发青年大学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新时代是他们建功立业的人生舞台,新时代为每一位有志青年提供了成长成才、人生出彩的历史机遇,他们的命运前途与新时代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凝聚奋斗伟力,勇于创新,求真力行,练就高超本领,担负起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历史重任,放飞梦想,谱写青春精彩华章。
六要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最鲜活的教学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为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注入强大的思想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质量关系人才培养的大局,思政课有极强的实效性,必须要回应时代热点和青年学生的现实关切,要有丰富鲜活的教学素材和让大学生信服的理论和实践材料。全会精神丰富的理论与实践资源无疑满足了思政课高质量教学的基本需求。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充实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厚度,用科学创新理论的伟力培养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增强青年大学生强国兴国的信心与能力。
点赞 (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