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自觉、自信是共产党员身份认知的三个递进层次。身份认同包含对党员身份政治内涵的认可和对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体认,是党员牢记党的宗旨、铭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路径。党员的身份自觉是党员个体在党组织中进行的主体意识的自觉塑造,是共产党员立身的根本。共产党员的身份自信集中体现在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和信任,是共产党员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关键。
认知是包含知觉、判断、价值、信念和态度在内的系统性认识。身份认知则是个体对于自身身份及背后的价值与含义的认识总和,包含消极或积极的意识与情感,时刻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与表达。早在1939年,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就提出了成为合格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六个条件。但要具备这些条件,需要共产党员对自我身份树立积极、正面的认知。以党的建设基本要求来看,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员的身份认知可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境界与层次,即认同、自觉、自信。这三个境界与层次是党员身份认知不断加深的表现,也是党员认知层面不断加强归属感、荣誉感而努力成为优秀党员的思想蜕变。身份认同是基础,是个体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前提;身份自觉是将共产党员的普遍性要求内化于心的过程,是合格共产党员的自觉意识;身份自信是“四个自信”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体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共产党员应树立的精神支柱。研究党员身份认知的内涵、境界与意义,对于完善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有助于帮助共产党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汉语中的认同表示认可和承认,心理学中的认同则是指将外在品质“向内*并让自己与之保持一定的一致性”。身份认同是一种自我认同,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外化,本质上是个体对于自身及其所代表的群体的确证和归属。共产党员的身份认同不同于一般的族群身份认同,包含个体对于党员身份所代表的政治内涵的认可,以及对共产党员群体所构成的党组织的接受。这种身份认同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在入党的程序与仪式中知觉自己的党员身份,意识到自己成为党内的一员;第二个层次是在党内的组织生活与政党文化中萌生的情感连接与感性归属;第三个层次是在更加深入的群体实践与学习过程中,个体对党员群体的价值追求与群体共识的理性认同。换言之,共产党员的身份认同,不能仅仅停留在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作为区分他者的标志上,而是要理解党的历史、理论和精神传统,认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的“不忘初心”,就是要回望共产党员角色的价值观念与社会期望,这对共产党员的身份认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点赞 (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