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届篮球研究生班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6:12:18

中国首届篮球研究生班

陈广兴 吴谋 黄陆生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改变文化体育落后的局面,快速发展体育事业,党和政府在完善体制和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更多措施。

1957年,根据中、苏文化体育交流的有关协议,教育部决定在上海体育学院举办体育理论、篮球、排球研究生班,聘请苏联专家来华任教。体育理论是鲍.谢.格拉梅尼茨基、篮球专家是尤.卡.拉古纳维丘斯、排球专家是阿.格.阿依利杨茨,由排球专家任组长。

篮球专家是苏联立陶宛体育学院教师、苏联国家队员、功勋运动员,1950年—1951年初,曾代表苏联国家队访问过我国。篮球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来自全国各体育学院和部分大学体育系的年轻教师,经过考试,最后录取25名。

这次在上海体育学院举办的研究生班,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培养这三个项目的研究生。我们有幸参加了篮球研究生班的学习,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一定要把专家的东西学到手

对这次举办研究生班,院领导十分重视,在思想上、组织上、学习和生活方面都进行了充分准备,配备了研究班的专职指导员,选拔了研究生课程的各学科的优秀教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体育总局)还专门选派了多名高水平的俄文翻译。

1957年9月,苏联专家来到了上海体院,当天就举行了欢迎会,院党委书记范鸿恩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不少领导和教授对专家的到来都表示了由衷的欢迎。

之后,学校又召开了全体研究生大会,党委书记范鸿恩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鼓励研究生要努力学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把专家的东西学到手。”这句话成了研究生班的指导思想。以后在一些活动中,他又多次用这句话来激励我们,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鞭策和指导作用。院领导也坚持要把专家的东西学到手的理念,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研究生的学习。

教学与训练的特点

篮球研究生班的专项课程有理论课和实践指导课。由排球专家统讲球类理论,也就是各项球类中许多共性问题。篮球专家讲述篮球专项理论。包括篮球教学训练有关问题、技战术分析、篮球竞赛等。篮球实践可分教学课、训练课两种类型。篮球专家上课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专家讲述的理论课,不单纯是书本知识,很多是他在运动实践中的体会和经验总结,有新意,有实用价值。为了学习方便,专家的教学科学地按照专项技术、结合技术和攻守战术系统进行的,条理性很强。因此,易懂、易记、易用。

第二,教法多样,倡导创新:专家教学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在很多方法中,留有充分余地和变化空间。他经常演示,一个练习方法,通过参加人数和用球数量的加减,位置,距离,移动方向的变化等,改变方法手段的难易度,增减运动量,发展为雷同的方法,或者变化为新的训练手段。因此,他经常要求我们,不要生搬硬套,要敢于改革和创新。

第三,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篮球本身规律和篮球比赛特点进行教学和训练。例如:传球教学时,不是单纯的练习技术动作,在教学的同时,就根据传球的目的,培养掌握时机,落点的意识。在传球训练中根据比赛对抗的要求,注重培养传球的出手速度、出球点、假动作以及如何通过防守进行传球等。他特别强调在有防守的情况下,为了避开防守,传球时幅度不能太大,要尽量贴近对方的肢体传球。再如练习投篮时,他非常强调投篮时机的选择和出手的速度。把技术动作的掌握和篮球意识的培养有机的统一起来,把技战术学习和比赛中的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进攻和防守有针对性的联系起来。

第四,发展战术思维,培养应变能力:篮球是一项攻守直接对抗的运动,比赛千变万化。因此,一个篮球运动员,战术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比赛中观察判断的准确性、随机应变的速度。专家在教学训练中,特别强调多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可能性。例如,教一个进攻战术,它既设定完整的进攻方法,但又不是单纯地跑套路。队员跑位时他总是提示根据防守情况有几个路线和变化:在传球进攻时传球的几种方向。要求我们不要按照既定的方法死打硬功,要学会临场应变。

第五,启发式教学,具有亲和力:根据研究生的特点,专家在教学中,力避灌输式,经常采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各抒己见。专家上课既严格要求又和蔼可亲,当学员出现错误时,他总是面带笑容耐心指正。

第六,身教重于言教,一丝不苟:专家在教学训练中,每个办法都有他的目的性,当研究生没有按要求去做时,他从不姑息就迁,必定及时提出,甚至停止练习,进一步明确要点,重新开始。在上课时专家从不宁惜自己的体力,他总是不停地走、说、做,每次上课都是汗流浃背,给我做出了一个教师的榜样。

“紧张刻苦、科学严谨、和谐自律”这十二个字可以来概括我们篮球研究生班的课程,以专家的专项课为主,每天有两节或四节。另外还有心理学、生理学、俄语等课目。专家的理论课没有教材,每次课后要重新整理讲课的内容,不清楚的地方主要依靠集体力量,共同讨论和补充。专家的实践课,每天晚上都详细地做回忆笔记,记录上课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以及学习的心得体会,以达到融会贯通继承消化的效果。

每周六天读书,所以学习的压力很大,也很辛苦,一般是每天晚上十二点之后才能睡觉,第二天早上六点钟又得起床,晨练或给本科辅导。研究生班的学习虽然紧张,但大家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从不马虎和轻易放过专家上课中的没一个细节。对待其他课程也是认真地完成作业和进行复习。除个别人外,绝大多数研究生没有俄语基础,都是从头学起,困难很多,压力更大。

篮球研究生来自不同地地方和学校,大家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对自己要求都比较严格,互相关系十分和谐,彼此之间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无须多加举例。

由于大家都是教师,所以很注重为人师表,除了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外,还关心本科生的学习和院代表队水平的提高,不少研究生在早晨主动帮助院队的队员锻炼和为一些本科生辅导。这些在本科生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篮球研究多次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国家教育部于1958年8月,利用暑假在青岛山东大学举办了全国中学教师篮球进修班,接着在大连海运学院举办了全国高校教师篮球进修班。每期进修班的学员有200人,他们一般都是学校篮球队的教练和地区青少年篮球队的教练员。我们则作为专家的助教,共同参与了这两次活动。

进修班的理论课由专家和李震中老师在教室内讲授,技术战术分析与教法在球场上,由专家边演示,边分析。陈允生老师协助专家做各种示范。课后,研究生分配到各个班组上实践课,进一步领会和深化苏联专家讲授的内容;研究生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1958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甲级篮球联赛。研究生自带行李,睡在北京体育馆练习场地的地板上。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毫无怨言。为了更好地观摩学习,研究生在开赛前就确定了观摩重点,拟定了几个专题,研究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有针对性的去看比赛和做临场统计,以便更加深入地有定量地分析比赛。联赛结束的总结大会上,研究生代表作了专题发言。并在体育报上发表了三篇有关比赛的学术文章。

1959年初,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分三个小组。在北京体院、山东体院和上海体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习,苏联专家先后到三个实习点视察和指导工作,指导研究生如何制定各种计划文件,如何更好地上好教学计划课。

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第一,扩大视野,提高了观察、发现和总结能力;第二,基本上掌握了探讨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第三,提高了教学训练能力;第四,提高了社交与活动能力。

在短短的两年中,研究生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是篮球研究生班学习的一个亮点,也是丰收的重要源泉。因此,提高能力和学术水平是培养研究生的重点,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