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艺通备”教育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6:06:39

“三艺通备”教育

民族传统体育人才赋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即吴蕴瑞院长提出的“文武兼备,德技兼修”。受“三艺”老人马凤图先生的“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俱备”思想的启迪,经多年探索与实践,我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逐步形成了“三艺通备”的教育理念。

一曰:“武艺”。任何一种拳术就是花上一辈子的时间,也未必完全精通,这是因为武术博大精深。鉴于此,在武术专项课程教学中,鼓励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选取一项传统武术项目作为自己的技术特长,课内外不断研习,逐步提高技艺,毕业时达到院级一级武士的考核标准。

二曰:“医艺”。曾几何时,中国的武术家们,不仅武德高尚,更有众多骨伤科专家。中央国术馆赫赫有名的少林门门长王子平先生,在上海的骨伤科诊所名扬上海滩,他的弟子庄元明仅在其“祛病延年二十势”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练功十八法”在海内外就有近千万人习练。为了能够培养出能为人传授养生功法和进行伤科推拿的人才,我院每周3个学时伤科推拿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期满要达到中级保健按摩师的水平,并尽量考出国家职业劳动保障部门签发的等级证书,从而扩大就业渠道。

三曰:“书艺”。武术学院历来提倡“习武练字”。学生常年习武,好动不好静,心浮气躁,难于专心投入学习和训练。通过“读书、练字”活动,可以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动中求静的生活境界。我们开设了书法教学课。张建平老师还特意安排了书写经典诗词以及武术理论等相关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练习学生写字的技能,另一方面在练习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且能增进学生对武术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三艺通备”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了上海体育学院的自身优势,突破了我国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竞技武术”的单项体育教育模式,使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增加修读书法和推拿技能的机会,从而使毕业生真正具有复合型技术知识结构,朝着解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如何办出特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面向21世纪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王震)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