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伴我年华乐”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5:57:28

“篮球伴我年华乐”

 吴  迪   郭  纳

“上帝教我打篮球。”这是许文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许文彬,一位令人敬重的篮球专项课老师和教练,更是一名对篮球热爱非凡的普通运动员。走过78年的岁月,篮球与之相伴68年。篮球,已成为许文彬一生中最丰满和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对篮球的热爱和掌握篮球技能的天赋,让篮球成就了他,更使他成就了篮球。

 

我和篮球不解缘

说到如何与篮球结缘和最初与篮球的记忆时,他始终以一种自豪和满足的语气娓娓道来:

“我也不清楚为什与篮球结缘,我没有看任何的节目和动作就莫名的喜欢上了篮球。由于我个人表现欲较强,加上看篮球的人多,因此比起另一爱好乒乓球来说,我更喜欢篮球。开始时打小皮球后来变成打大皮球。”时过至今,他依然清楚地记得小学四年级开始自学打篮球的经历。那时候,他和国民党的警察打过球,和部队的打过球,甚至到小学6年级,还代表老师参加老师与老师的比赛。“可以说,除了上课,我基本都在球场上。打到很晚的时候,我母亲还会跑到球场上来叫我。”

每每提到自己组篮球队或是作为代表出去比赛的经历,徐文彬老师的眼中就会闪现异常明亮的光芒,“到了初中,我打篮球的能力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初三时,我组织过“五环”球队。高中时我就已经打得很好了。记得我把我们高中8个打得好的人组织起来,在重庆市工矿部队打球,没有输过一场。几个学生打球很好看,很多人会来观看我们比赛。我曾经代表重庆一个山区,以一个中学生的身份,与七八所大学生各自组成的代表队打比赛。高中时我还和重庆大学的学生一起打球。他们大学里组织篮球队我也参加,叫做“大众队”这个队打得很好。”

考大学时许文彬原本准备考医,最后还是考了体育。据他说,虽然他高中的时候品行丁等,人有很调皮,但成绩很好,篮球也打得好,“我的成绩是可以学医的,当时我就想只要考上大学就好了,当时有人让我考篮球,我就考了篮球。我祖祖辈辈没有上大学的。后来我被北体大录取,在老家我属于最调皮的,进入北体以后就很光辉了,而且一进北体我就进了院队。”回忆起56年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篮排球比赛,许文彬再一次激动起来:“当时有6大体院,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武汉和沈阳,我代表北体。很可惜的是,5个主力里面已经‘走了’3个。”说着说着,老师竟激动地边演示边讲解起来:“我打后卫,快攻我线下,一抢到篮板,啪,拿到球就下篮,啪,一长传,我就上篮。这就是快攻长传。我投篮相当的准,命中率百分之八十。现在乔丹,科比也就是四十五十,但当时的防守是很差的。当时的最后一场比赛是我们和沈阳体院角逐冠亚军。场地在田径场,因为看的人很多。上半场我一个人得了18分,这个球就赢了。当时是20分钟一节,不像现在是10分钟一节。球就赢在我手里了。我投篮的方法是“跳起来双手头上投篮”现在没有这种投篮了。现在都是单手。”许老师开始演示他独特的投篮动作,并眉飞色舞地讲解着:“当时我投的距离都是3分球的距离。因为没有3分线,所以都按2分计算。18分里包括2次罚球。我现在的技术连NBA都没有,NBA有的我没有,像扣篮,我就不会。所以说当时是很光辉的。赢了比赛后,主办方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很厚的笔记本。”在这之后,许文彬毕业留校任教,他们那一代是专科,后来有了本科。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5:57:53

我与篮球共精进

留校的许文彬在北体的全国篮球进修班进修一年后重新分配,最终来到了上海体育学院。初来时正值上海体育学院招收第一届篮球研究生,并且上海体育学院邀请了当时苏联国家队著名运动员尤·卡·拉古那维邱斯作为导师指导教学。“招收的一批学生,都是体院在职的老师。我每次课都上,记笔记比谁都认真。”这也正说明了成功离不开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在过去39年教学经验和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许文彬从未离开过篮球和篮球场,这其中总结的大量篮球技术和方法,到现在仍然具有宝贵的借鉴经验和研究价值。“我是双手投篮。我练了很多绝技。投篮方面我曾经连投连中80个,创下了自己的记录,并且到现在还是体院的记录。

“我在篮球场上创造了很多东西。”许文彬如是说。他所写第一篇文章《篮球比赛中内线队员抢位初探》曾经发表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在第一届科研报告会上荣获一等奖。95年的一篇《运球单脚急停,左后投篮练习》讲解了篮球中的两种急停,即“胯部急停”和“跳步急停”,同时文章中又讲解了许文彬创立的“单脚急停”。说到这篇文章,许文彬老师又激动地做起了演示:“这个动作看起来有些不协调的,平常投篮都是翘左脚,这个往后退一步翘右脚投篮。”

许文彬曾经还创造过一种技术,叫做“贴身跳勾投”,该技术的详细介绍见于许文彬发表的《贴身跳勾投在比赛中的运用》一文中。“这是我投篮总结出来的,我退休了之后还在研究总结东西”,说着他拿出了那种画着很多小图的手写稿,上面密密麻麻是构思好但还没有成文的图文,还包括“掷全场端线球的固定配合战术,篮下攻击和三分球战术”等等内容。讲解和演示“贴身跳勾头”,仿佛再次印证那句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上帝教我打篮球”。

许文彬的文章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很具有实际价值的。07年的《初中主要篮球基本技术演示剧本》等等。“我写的这些东西完全随时可以用于教学,到球场上我就给他们纠正,看他怎么投篮,投篮往哪个方向投.任何动作都有规格。比如说单手投篮肩膀、肘关节、掌心三个90度.肘掌心,小臂始终对准篮.姚明是靠感觉,三分球肯定不准,在一个就是用力不准.投篮要向上向前用力,是一个垂直的"C"字型的抛物线.(演示中)这样一来你手的感觉就有了,控制住球了。”

不仅仅是技巧上的不断进步,许文彬还为篮球动作加进了许多表演的元素。95年上海电视台有一个“露一手”的节目,60岁高龄的许文彬上台表演,儿子还为其刻录光盘作为珍贵的回忆。生活中的许文彬,也是幽默风趣的,只要上篮球场,他总能有所创造:“老师同学们都叫我‘篮球魔术师’、‘体院球王’,我一打球别人都要看,就像变魔术一样。有两个老教授都说NBA的很多动作许文彬早就会了,有的NBA都没有。”

在许文彬39年教学生涯中,学生是始终受益的。他教学的座右铭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管是技术好的还是技术差的学生,许文彬总能做到根据学生水平来针对性提高,同时教学中能启发到学生的自觉性。用他的话说“篮球训练不是‘驯’而是‘训’”。

说到难忘的教学回忆,许文彬老师竟悄悄抹起了眼泪:“我曾经给女同学洗过内裤。1980年的时候体院办了一个大专班,是第一次办,当时集中了全国一线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一个叫邢月玲的打球打得相当好,原来是山东队的。记得那时候邢月玲代表上海体育学院参加上海的比赛,她打得特别出色,能突破能得分。那一届我们在上海市得了冠军,离不开她的巨大贡献。结果她最后犯了心肌炎,当时没人照顾她,我是她的教练,我就来照顾她。因为她为学校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不仅帮忙照顾女学生,甚至也帮男孩子修补磨坏的鞋子。对待学生就如对待子女。他无怨无悔:“我自己对得起自己,我热爱篮球。”

在培养和教育孩子方面,他总结了两条自己的经验,“马克思的观点是‘劳动创造人类创造世界’我改成了‘欢乐创造世界’,欢乐创造人类,人类需要欢乐。我完全是自我成长,越是皮的孩子越有创造力。而且人活着就要开心。”

教学当中,许文彬也创造过很多“辉煌和奇迹”。64届有一个班级的很多人都不会打篮球。班级老师教学方面较差,学校在第四年把他调走后让许文彬接任班主任带班。“我训练就抓了3个东西,‘人盯人’即一个盯一个;‘中投’即中距离投篮;‘紧逼防守’。”靠着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这个班级的一场比赛从0分达到70多分。在他的带领下,这个不会打篮球的班级篮球专项班从一场比赛就得十几分,到后来后来把院队打败。

篮球教学研究之余,他还练气功、按摩、推拿。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内心也获得了快乐。

 

我对篮球多感悟

对于许文彬来说,篮球几乎伴随了他一生,篮球运动培养了他的个性,教会他怎么做人,还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上帝教我打篮球,绝对是这样。”

用许文彬的话说,是篮球运动给了他无穷无尽的教学经验和技术的进步:“某些动作看起来很难,因为要有空间,时间和对球的感觉,三者结合才能做得好。从前教过小孩,带过很多冠军队伍,我认为教育和教学都一定要善于总结,要根据队员的情况教学。在篮球场上很多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我要能想得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不仅看到队友还要看到裁判。”

是篮球培养了他种种宝贵的精神,包括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篮球靠的是一个集体不是个人。就像和沈阳体院的那场球,让我印象很深刻,这场球其实并不赢在我身上,没人传球给我我怎么得分,还是要靠集体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都是这个样子,要想发展就要靠集体的力量。还有怎么叫吃苦耐劳?自己对自己要严格严格要求,越是疲劳越是要练,这样才能把体能练出来。下雨天也要练,把灯关了以后,啪啪啪啪,运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