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英雄 ——记校友、上海市体育总会副主席吉嘉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5:28:13

幕后英雄

——记校友、上海市体育总会副主席吉嘉

 任崇海

吉嘉因为爱好篮球,高中二年级时被学校选送到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读书。毕业后分配在华东团工委军体部工作。华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后,在训练竞赛部门工作。

1954年,北京体育学院开办第一期研究生班,就读的绝大多数是体育院校教师,吉嘉是唯一一名从政府部门考进去的。1956年毕业后到上海体育学院理论教研室任教,兼任院团委副书记,用当时的话说,是一位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他课讲得好,观点鲜明,资料丰富,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青年教师,出席了上海文教战线“群英会”。 1960年吉嘉被评为学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还荣获上海市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周士彬、施达生、施德兴等一起出席了上海市文教战线“群英会”。

1959年夏,当时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要求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在上海创办体育科学研究所。市领导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教学科研条件较好的上海体育学院。体院党委成立了以书记范鸿恩为首的筹备组,具体工作由吉嘉负责。体科所成立后,担任党支部书记和行政负责人员。他面对“无人员、无经费、无设备”的状况,硬是从“三无”中闯出一条体育科研的路子来。他从体院三四年级挑选一批学生,带领他们到市田径、体操、举重等运动队调研,抓主要矛盾,用辩证法武装头脑,解决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业务上,吉嘉自己讲课,从理论上提高,边干边学。他是苏联专家的研究生,但是绝不照搬照抄洋教案,而是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开展科研工作。

后因形势变化,体育科学研究所由体育学院划归市体委管辖,吉嘉也一起“嫁”了过去。在1964年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上海有田径、足球等4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读,居地方体委之首,受到国家体委的表扬,体育科研所被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部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1975年,市体委任命吉嘉为训练处处长。他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从小培养,多年训练,打好基础,积极提高”的16字指导思想。他主持制订了田径、游泳、体操、举重等项目的8项训练标准和要求,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目标实行考核,并率先设立“人才输送奖”。后来,国家体委受到启示,专门设立了“人才输送奖”,在全国推广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对吉嘉创意的最佳褒奖。

1981年,上海田径运动水平跌入谷底,全国排名第23位,与冠军无缘。副市长赵行志和体委主任杜前找吉嘉谈话,派他到田径队蹲点,兼任主任。他上任伊始,一手抓硬件,整修作为训练基地的上海风雨操场和食堂;一手抓教练员队伍建设,创造性的实行竞争上岗。他像伯乐似的到处物色人才。通过多方面的协调工作,调进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的硕士、在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任教的陈森兴,带教跳远运动员王智慧,1987年7月在第7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刷新亚洲纪录并夺得冠军;借用虹口区体校田径教练朱国富,带教出女子标枪运动员朱红扬,夺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参加了奥运会,1985年破女子标枪亚洲纪录;借用著名教练胡鸿飞,带教出从1983至1984年一年中,三改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朱建华。著名铅球运动员隋新梅、四破亚洲女子撑竿跳高记录的高淑英等均是吉嘉发现或是教练相中,他果敢拍板引进的。

1983年6月吉嘉率领上海市田径队赴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运动会预选赛。朱建华在6月10日下午,以2.37米的成绩打破了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接着又两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在一年周期中三破世界纪录第一人,开创田径界之先河。返沪时,市政府、市体委、学院领导和运动员教练员代表百余人到机场欢迎。

1984~1986年,上海田径步入辉煌,总分列入全国第一,最多一次比赛获得了7块金牌,创一批全国、亚洲乃至世界纪录、吉嘉当记头功。

吉嘉自称是邓小平“猫论”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无论在体科所工作还是在市体委工作,一以贯之,尊重、爱护人才,想方设法引进人才是吉嘉一贯的指导思想。除了隋新梅、高淑英外,还有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高冠军牛健,八运会和亚运会摔跤冠军赵海林,多次获得男子重剑个人和团体全国冠军的徐中柱和邱国刚,多次获得女子重剑个人和团体冠军、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的严静,八运会女子四人艇冠军队员韩静和黄梅双等等,这些优秀的运动员都是通过吉嘉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引进的。

吉嘉一直担任领导工作,谈起体会,从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等,他都有心得,给人以启迪,而他的“三宽”即“眼界宽、心胸宽、思路宽”,是很值得人们学习的。

1984年6月10日,朱建华以2米39的成绩再次刷新了自己在五运会上创造的世界纪录。而他的教练胡鸿飞却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国家体委指名胡鸿飞随队员去印度参加第九届亚运会,阻力重重,吉嘉却力排众议,冒着极大的风险,以政治人格担保,向市委书记胡立教直陈己见,胡鸿飞得以随行。吉嘉高兴地说:“在这届亚运会上,朱建华夺得金牌,还被评为唯一的一名最佳运动员。”

如果从东亚体专算起,吉嘉可以说是上海体院最早的优秀毕业生,他投身中国体育事业半个多世纪,将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体育事业。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他还有一个“体育家庭”,夫人是大学体育教授,两个儿子是体育管理干部,儿媳也是培育体育人才的园丁。

吉嘉从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领导岗位上退休后,退而不休,老有所为,被上海市体委(体育局)聘为奥运(全运)办公室负责人,为上海市参加几届全国运动会做了大量鲜为人知而又“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