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王”海外传人王菊蓉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5:24:57

“千斤王”海外传人王菊蓉

征 洪 可 民

 一

王菊蓉教授谈到她父亲王子平时,特地操一口河北腔来强调她家是河北沧州人,回族。那是著名的武术之乡,自古以来崇侠尚武,拳房遍地,名师辈出,历史上有“小梁山”的美称。王家祖上以打渔为生,一有闲暇就凑合在一起练武,曾祖父以“翻杠子”名闻遐迩,祖父是沧州闻名的“粗胳膊王”。王子平1881年出生,受家乡尚武风气的影响,加上家庭的熏陶,从小就迷上了武术,到14岁,不仅能够力举石担、石滚,而且练就了“前跳一丈,后跳八尺”飞檐走壁的轻功。到17岁,已经掌握了八极拳、少林长拳、洪拳、查拳、劈挂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拳,以及插花、红炮等诸多拳种和刀、枪、剑、棍、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为他后来成为“全能武术家"打下 坚实的基础。

关于王子平的先前的外号“千斤王”,其由来是有段故事的。义和团运动失败,沧州穷苦人参加义和团的很多,清末都惨遭镇压,王子平也被清政府怀疑是“拳匪”,沧州呆不下去了,背井离乡,投亲山东。1901年春天,济南城东门外柳园,在柳荫下茶摊旁,有一个小伙子正闷坐在那里喝茶,他就是王子平,这年已经20岁了,浑身是劲无处使。茶摊左近有一座小磨坊,一些游客正围着水磨看热闹,水磨在激流的冲击下飞速的旋转。王子平见众人在围观水磨,不由地走了过去,分开众人,挽起双袖说:“我来揪住它,不让它转动!”众人听说都嗤嗤地笑.起来,以为他是在说笑话,可王子平却一点也没有笑,只见他运足气力,揸开五指,朝那飞转的水磨按将下去,却似泰山压顶一样,那水磨颤悠了两下,就纹丝不动了。从此“千斤王”的绰号就像张了翅膀一样传开了。

对于其父屡屡打败耀武扬威的洋力士一事,王菊蓉特别的兴奋,她历数了最出名的几次。如1918年春天,王子平在北京中央公园五色土,当众登台,一举击败了沙俄大力士康泰尔。1919年在青岛的冀德会馆打败美国学堂里的体育教员阿拉曼,接着又打败了阿拉曼引来的德国大力士柯兰麦;后来又在济南摔倒日本柔道家宫本。反动的军阀见他接连打败外国人,怕引起外交事端,于是要抓他,他又只得闯荡江湖,跑到上海。1920年在上海梦渊旅馆吓走了摆擂台的康斯顿;1921年在上海由美国人沙利文主持的“万国竞武场”上,吓退了英、法力士乔治和彼得,沙利文声明比赛取消,合同作废。此后王子平誉满武林,威震中外。1923年,当时正在上海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特地找到了王子平家,为他手书了十个大字:“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蛟”。赞扬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纯熟的武功。

这时,上海好几所学堂聘请王子平任教,又要筹办武林会,这才接出夫人,定居上海,家住法租界贝勒路(今黄陂南路)18号,王菊蓉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生的。

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张之江馆长聘请王子平出任少林门门长。王先生为人恢宏豁达,诲人不倦,极力反对武术界中狭隘的门户之见,以提携后进为己任。

解放后,王老备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1958年全国武术协会成立,他被选为全国武协副主席,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他担任了武术竞赛委员会主任,他还先后担任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市伤科协会副主席中国摔跤协会委员、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主席……拥有的一二十个头衔连王菊蓉一时都数不清楚。

1960年,父女俩随周总理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缅甸,王老以八十高龄出任中国访缅武术队领队、总教练。王菊蓉回忆起当时代表团六十多人身都不适应,唯独王老先生没有不适应,因为他不贪嘴,生活有规律。

在学术方面,王老一反历来戒心,积极从事武术的研究和整理工作,编写出版了很有影响的《拳术二十法》以及《砂袋》、《花式跳绳》……他还深谙医学,是上海八大伤科名医之一,创编了《祛病延年二十势》。

“文革”开始,王老已八六高龄,也未能躲过厄运。1972年9月1日,一代武术界寿星不幸与世长辞,享年92岁。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5:25:23

     二

言及自己,王菊蓉很谦虚,总说自己没什么特别的,不像爸爸是爱国武术家,在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时总不服气,平生只跟外国人比武。

王菊蓉,1928年出生,自幼随父习武,精查、华、洪、炮、太极拳和弹腿、龙凤双剑等,并通晓射箭技艺。1948年参加中国第七届全运会,获女子组拳术冠军。

王菊蓉一面读书,一面练武,1952年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毕业后,分配在华东教育部工农教育司,翌年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获优秀奖。1954年调到中国第一个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工作(上海体育学院前身)。

她还挺清楚的记得,1957年在向明中学举行卢湾区春节大联欢中,她献演了王家绝技——舞剑、同伴们表演了花式跳绳,父亲还亲临把场。

整理父亲在武术方面积累的经验,义不容辞地落到了深得家传的王菊蓉身上。王老早年研习查拳、子午剑,后遍游大江南北,博采各家剑法之所长,并吸收西欧击剑和日本剑道的特点,创编了“青龙剑”新套路。国家体委于1960年5月委托上海市体委组织部分武术工作者整理出以查拳拳种的青龙双剑和六合拳种的梅花双剑为基础,吸收了八卦拳种的龙形双剑、查拳拳种的穿林双剑以及操拳拳种的龙凤双剑的某些动作编制的。其中身法、步法、手法和眼法保留了传统剑术套路的基本要求,但对动作的舍取和动作的安排都做了调整,可以说汇集百家之长,有继承、有创造的双剑新套路。这套双剑取名为“龙凤双剑”,表示在套路动作熟练后,演练起来就像龙飞凤舞般的灵活优美、刚健柔顺。初稿编出后,曾在1960年全国武术运动会教练员会议上汇报表演,征求意见,作了一些修订,1963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65年前就重印两次,到1989年应群众性武术活动蓬勃开展的需要,又予重印。

1979年,她作为国家第一批派往日本的武术女教练,赴大阪作武术表演,博得好评。

王菊蓉教授、国家级裁判员,到底有多少个社会兼职她一时也数不清楚,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射箭协会委员、上海市民委委员、上海市射箭协会副主席、上海武术协会裁判委员会主任……

1988年退休后,王菊蓉教授于1989年8月赴美参加武术比赛,遇到一位美国电脑工程师吉夫•吧包,他在读大学时就喜欢武术,在休斯顿办了一所“中国武术与中医学院”,晚上教学,自任校长。应他的盛情邀约,王菊蓉夫妇就留在他的学员中执教,推广正宗的中国武术和中国医学。

王菊蓉的夫婿吴诚德也是王老的弟子,他深谙武术,原是上海中医学院伤科主任、副教授,现在跟王菊蓉在美国同校行医教气功、太极拳。

1994年上海举办第二届“国际武术博览会”,王菊蓉任北美洲综合武术访华团总顾问,参加了博览会比赛的仲裁工作。

1995年美国马里兰州的波特曼举行第三届“世界武术比赛”,有53个国家的武术运动员参赛,王菊蓉全家都去做了裁判。她认为有生之年要尽力传授,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让世界人民知道太极拳、武术都是来自中国的“中国功夫”。

1996年5月,第三届“麦克杯”国际武术博览会在上海虹口体育馆举行,参加者有15个国家和地区46个代表团的600名武术运动员,她仍被邀请工作。她带了四位美国弟子前来参赛,结果个个获得金奖被誉为“四大金王”,他们对着她行抱拳礼开心地叫着:“Madam Wang, thank you!”。

她此番回国,对上海市体委仍保留她的“上海武术协会副主席”之衔,颇感欣慰和谢意。

6月初,她夫妇双双应日本北海道涵馆太极拳研究会之邀,前往访问,那是她在1984——1985年间教的日本学生涉谷道夫所主持的武术团体。

王菊蓉高兴地告诉笔者,她有两个女儿继承家学。她说自己虽在美国教授中国武术,但毕竟是年近古稀的人了,进一步传扬中国武术文化,还得靠年轻人的努力,现在她的两个女儿也在北美推广中国武术,大女儿吴小蓉在加拿大开设了“王氏武术学校”。她们忘不了外公的培育之恩,都以外公来命名她们的学校。王菊蓉随手拿出一本1994年美国Eagle Beacon 出版社出版的《更多的兰利•海特伯格的堪萨斯人》介绍说,海特伯格是堪萨斯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美国国家新闻图片获得者,他所报道的对象实际上都是新闻人物。书中有一篇专门介绍吴小高事迹的文章。小高的美国名字叫梦娜,她1958年2月出生于上海,在上海师范大学接受文理学士体育教育,后来去美国维奇托州立大学深造,获体育管理硕士学位。她1992年5月在维奇托成家。她不但主持自己的武术学校,还分担着维奇托剑术俱乐部的工作,她举办了太极(拳)训练班,场地选在景色宜人的阿肯色河畔,从晚春到初秋每周或两周一次亲自执教,她了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她教学生通过太极拳运动调节身心达到心理平衡,不但使自己健康强壮,而且变得更有修养。她的太极班颇受当地美国人的喜爱,有来自各种社会职业的年轻人和老人,有的学生还是跨越行政区远道而来的。海特文章的题目是:《温和而有力、优雅的吴梦雅通过太极拳帮助他人强健身心》,这是对吴小高的赞美,也是对中国太极拳运动的赞美。

 

 

注:王菊蓉教授2008年仙逝于美国。

值此上海体育学院60年庆,重现此文,以志纪念。

(原载《卢湾史话》第六辑 1997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