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的吴澂老教授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5:14:22

平易近人的吴澂老教授

胡德凎

吴澂教授,又名仲欧,留学德国,回国后曾任前中央大学体育系主任。一九五二年华东体育学院成立,任该院二部主任(华东路分部)。二部首招一年制的学生,都是上海籍的,专业思想有些不稳定,时而涣散、纪律性较差,早晨出操率不高。鉴于这种状况,一面加强思想开导工作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吴澂老师虽已花甲之年,却以身教言传到感动学生。冬季,天微亮,他已在场地上,时间一到就吹响口笛,催学生集合。日日如此,吴澂老师总是第一位出现在操场上,许久,出操情况大有起色,出勤率几乎达百分之百。

吴老师上徒手操和体操队列队形课,其教法确有一套。他采取边喊动作名称边示范、边喊口令的综合方法;对一些复杂或不对称动作,则先慢后快,或先分解后整体,他老人家编排的体操队形,配上音乐,指挥队形变换,不枯燥、呆板,使学生练起来很感兴趣,有时还开口说:“兄弟在德国怎么怎么的……”逗得大家窃窃笑声。日久,“兄弟”一词变成学生中的口头语。这同书法大师启功称学生“仁兄”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澂老师引进手球项目,众人皆知。然而,活动性游戏,体操中的实用性练习也是他引进的,知者甚少。一般人认为系苏联的泊来品。据吴老师称:这二项运动,兄弟在德国留下时,德国就有了,是苏联的?实用性练习课没有见吴老师上过课,但活动性游戏,他是开过课的。50年代在绿瓦大楼前上过课,当时助教是陈安槐(风琴伴奏)老师,是谁引进,这虽不重要,但他上过活动性游戏的课确是事实。

他设计实用性练习的器材多种,如实心球、攀爬的器具等。有一件至今还不清楚,做出来的体操櫈非常厚实沉重,小伙子一到二人要举起来,或搬动它也感到吃力。是木工把尺寸按错?或是设计上的毛病?使用时引起教师的质疑!好在木已成舟,拆了整改,费时、费钱、费料。但作为凳子坐却非常稳重,很可能时至今日还能见到这种凳子,提起吴澂设计的体操櫈谁都会浮现吴澂老师的形象。

上体操课他看到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对跳箱有恐惧心理,他会主动对学生说:“兄弟在德国留学要考查十公尺高的跳水项目,每次上了跳台,很害怕,常常上了跳台有缩回,暑期请老师辅导要“马克”,考查不及格,拿不到文凭。一日他请求考查,上了跳台,狠下心,心想决不能丢中国人的脸,兄弟眼睛一闭,往下一跳,考查pass。”吴澂老师讲经历说笑话,引起一阵笑声,鼓励了学生士气。

文革时期,打入“牛棚”,一日劳动结束遭到了“小将”的训批,“……我们是回去压倒西风,你说西边的草比东边长得旺,先拔西边的。这是啥意思?回去好好检查,深究思想根源。”弄得他老人家丈二摸不着头脑,话是说过的,“小将”怎么知道的?啥人都不得而知。在那段无茬找茬、有理也无法申辩的日子里,什么样情况都有可发生,害的已年近八旬的他回“牛棚”伏案写检查到深夜。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