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教 千 里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4:44:48

送   教   千   里

——记上海体院函授部的教师们

炳  炎

在1986年上海市文教系统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上海体育学院函授部被授予“文明学院”。

文明在何处?请看下面几个小故事。

1984年夏,山洪,暴雨,淮河水位陡涨,合肥市马路成河,交通中断,偶有“游人”,人们莫不投之以惊奇的目光。“看!那边三个人从体育场游出来了,有一个人还扶着木板。”

这三个人“游色”匆匆,所为何来?原来,他们是上海体院函授部的教师,刚结束了《排球》和《运动生理学》的讲授,现正赶往火车站,杭州的函授学员正牵着他们哩!

                        

“函授节奏”

上海体院函授教育“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少课多要求多”。目前,从江苏的连云港市到福建的厦门市,从浙江的温州市到江西的南昌市,在华东五省一市共设有二十二个函授站,在籍学生近九百人,而专职老师仅十八人,开设的课程有三十余门。函授教师们就是这样,南征北战,东奔西走,不辞辛劳,送教上门。

请看看他们普通的两天吧:清晨,从上海乘车到苏州,当即签好下午往无锡的票,八点前赶到上课地点,全天上课。到达无锡,已是万家灯火;召开班干部会,布置次日的面授。翌日,上完课旋即返沪,回到家里已是晚上七八点了。知情人称之为“函授节奏”。

往返奔波,生活上困难不少。他们颇为自豪地说:“我们有三件宝,凳子、杯子和车子。”小凳子,家庭寻常之物,“宝”在何处?他们说。到了火车上,就成宝贝了。交通繁忙,为了赶时间,他们经常只能买到“无座”票。他们非比一般旅客,下车后就得上课,不争取在车上休息一下,要影响教学质量的。小凳成了他们的“亲密朋友”,形影不离。

杯子,它是茶具,又是“餐具”,冬天住在又湿又冷的看台底下,又变成了“取暖器”。一杯多用,不愧为宝。

他们为了及时地把教材、讲义、参考资料送到学员手里,又担当了运“书”员。小车子便是他们的运输工具。

                    

“师表的师表”

有的学员说:“教师要为人师表,我们的函授教师可以说是师表的师表。”年过花甲的田径教师,和中青年一样做示范,而且是那样的认真。他们说:学员都是教人的人。我们的动作不规范,就会以错传错,贻害学生或运动员,马虎不得。

运动解剖学的教师,为了学员们学得深些、活些,不顾沉重、难拿、味难闻,自带手臂、下肢、肌肉块的标本,到杭州、南昌等函授站上课。

有的教师担心学员听不懂方言,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事先将讲授内容的详细提纲,用大字抄写成挂图模样,卷起来有粗粗的一捆,作为教具随身携带……

更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们勇于开拓,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函授教育的规律。

排球教师根据迪斯科的音乐节奏和排球的动作请芭蕾舞教师创编了一套模仿操,用于准备活动,很受欢迎。

体育理论课教师经常采用公开课、研究课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员的能力,他们说:“这种形式好,提高快。”

运动生理学教师改革考试方法,注意提高学员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使他们学活学深。

有些项目的达标和技评,任课教师不参加考核,聘请教授、专家组成考评小组,既考学员、有检查教师。

他们还单独或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了各课的教材,针对学员的情况,加强了教法研究,增加了“自学指导”等内容。函授教师有个共同的心愿:创第一流的教学质量。

在一次座谈会上,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学员有一句共同的话:“我们的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

                         

“家象招待所”

他们是“师表的师表”,却是不称职的丈夫和爸爸。有几位教师,孩子在小学读书,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到妈妈工作单位附近的学校读书,跟着妈妈一起上下班,早出晚归,很辛苦。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及时的辅导而留了级。有位教师索性将孩子送到山区的妹妹家寄读。

他们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不在家,没有星期日;寒暑假又要集中面授,其紧张程度不亚于平时。因此,他们没有时间进修,没有时间搞科研,四处奔走,外语也荒疏了,职称上不去,他们并未计较这些,而是以事业为重,工作第一,以至“家象招待所,住一两天又走了”。

                       初见成效

他们的辛勤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学员们撰写的论文,有一百多篇已在体育报刊上发表,有一位学员的论文还获得了儿童足球征文一等奖。有五名学员的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一九八四年体育科研“百花奖”,占获奖人数的一半。

新学年开始了。上海体院函授部的教师们,又带着他们的“三件宝”,转教大江南北,在生命里旺盛的函授教育事业中,谱写新的篇章。

 

 

 

原載《体育报》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