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座抗日纪念碑-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21-08-31 09:31:00

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和平县环城路,始建于1935年,是全国首座抗日纪念碑,为纪念1932年参加淞沪抗战而牺牲的48位和平籍而立。纪念碑的北面为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东面为为民前锋,南面为浩气长存,西面为唤醒国魂。碑的整体犹如一把剑,守卫着国土,代表着战士们英勇的精神。

世界第一次大战之后,日本扩张的速度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又因北伐战争日本在华利益受损,促使日本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加快了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日本陷入的困境,在政治危机,内外交危机的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和平县年轻的战士们不愿看到中国人民再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不愿再任劳任怨任人宰割,愿以“金戈铁马申江暮,碧血写成悲壮句”报答国家,怀着守土有责,义无反顾的精神,一声刁斗,叱咤风云;米娜对敌方对我方过分的挑衅,1932128日晚敌军海军陆战队七千多人穿着便衣对我方闸北地区发起猛攻,战争由此开始,当时六十师一九旅第三团团长,在苏锡,常州处积极布防,抵御攻击。29日被奉命前往前线增援,在大场镇处加强建筑防御工事,随后在浏河地进行对敌警戒,228日,防御工事推进到侯家宅燕毛湾一带,每日都与敌军周旋。

1932年19号到25号,敌军飞机大炮的优势火力,以*掩护敌军精锐敢死队,向闸北湾发起总攻。顿时多出民房被炮弹,*不强摧毁,其声音如暴风急雨,山崩海啸;但我方官兵的抗日抗战精神,那种刻在骨子上不服输的精神,让他们在战斗中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沉着应战,运用各种战术,引爆地雷,炸毁敌方车辆!打压了敌方的士气。在烟雾的迷漫的情况下,战场上四处肉搏相冲,血花飞溅,相持五天,敌方因受不起伤亡节节败退。本场战役我方官兵死伤7名,黄振民,曾娘金等战士殉命。随后27日,28日以全线沉寂度过,时间到29日拂晓,敌方以大量的重炮,飞机分多路进攻,我方情势紧急,不得已撤守钱家荡,但敌军没有任何丝毫的放松之意,见此情景,我方鼓舞士气,以一敌百,誓死守卫自己最后的关卡,最后将敌军打退半数,使其猛攻战术失败。在这次防守中,我方第九连连长黄谨,七连副连黄标,列兵刘绍先等105名战士为坚守阵地,保卫国土,最后以击退敌人的方式回报了国家,为国捐躯!而黄连长在激战时,从开始的臀部中弹到血漫战袍,一直坚守在最前线,疼痛处仅仅进行简单包扎,又再次前往指挥杀敌,黄连张的坚强,忠诚,勇敢的精神足以令外面钦佩和仰慕。

回顾我军战斗以来,怀揣着高涨的爱国热忱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列强侵略的精神是我军重要的精神食粮,在黄浦江转战的几个月以来,强攻势的敌人让我们屡次受挫被逼迫到第二防线,但这一次的淞沪会战犹如对敌方的晴天霹雳,震荡住了敌方猛烈的进攻,我军虽然在军事实力上不足于对方,但是我们的精神,胆识,智慧远远高于对方,做到了战术上的优势。烈士们的舍身为国,英勇就义,将自己鲜活的生命留在战场上,奉献给国家,让人民能够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打破外国列强扭曲事实的蛊人言论。烈士们的精神浩气长存,烈士永远值得在中国历史发展史册上留下重重的一笔,正是有了他们,才拥有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在半夜回家不必遭受突如其来的漫天火炮,枪声四起;不必为今餐饱,下餐愁而烦恼;更不必遭无家之痛。我们仰慕战士,是因为他们带给我们不仅仅是幸福生活,更是一种精神力量,中国人不屈的抗战历史记录在每位年轻人的身上,当国家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站出来。生活上,我可以是学生;社会上,我可以是建设者;战场上,我也可以是一个兵!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

关注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