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语2班汤雪蕾小组在此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汤雪蕾发布于:2017-05-08 12:08:36

一、讨论时间:13:00~14:35

二、讨论问题

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00~13:30)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外交。(13:35~14:05)

3、抗日战争时期及其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14:10~14:35)

三、注意事项 请大家积极发言

点赞 (0) 回复
1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雨璇发布于:2017-05-08 13:38:18
1429202 14环工1班 杨雨璇 联苏抗日争取军援 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对苏联远东地区也构成威胁,特别是日、德签订*产国际协定,矛头直指苏联,又客观上促使苏联加强对中国的援助。尽管中苏两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分歧,但基于对苏联国家利益的判断,联苏抗日,成为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进行外交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素梅发布于:2017-05-08 13:38:19
1660218张素梅。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美国,苏联等国得帮助下,才能更快的结束抗日战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颖发布于:2017-05-08 13:38:26

1660214 张颖    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而且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大国地位,不是靠哪个大国的施舍,也不是单凭哪个外交家的努力,而是靠反法西斯战争的浴血奋战“打”出来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瞿蕾发布于:2017-05-08 13:38:33
在抗战的初始阶段,国民政府奉行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另外,蒋介石还先后密令手下高官与日方进行秘密接触,以谈促和,边谈边打,虚与委蛇,其目的也是在等待国际形势转机的到来。 1660210 瞿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汤雪蕾发布于:2017-05-08 13:38:43

1660223 汤雪蕾  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无足轻重,没有与强国平等对话的资格。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仍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弱国。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雨璇发布于:2017-05-08 13:39:02
1429202 14环工1班 杨雨璇 1932年2月,中国就向苏联提出缔结中苏互不侵犯条约问题。1933年底,中国政府主动恢复了因中东路事件而中断的中苏邦交。之后,国民政府频繁向苏联派出军事、教育、艺术等多种代表团出访莫斯科。1935年12月,蒋介石派陈立夫、张冲秘密访苏,商谈“由苏联供应军事装备并缔结一个中苏互助条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瑜发布于:2017-05-08 13:39:13
中国外交贯彻了淡化国家间意识形态的不同和政治制度的差别,以抗日为目的,同国际上一切反日力量建立和发展关系。 1660226 曹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亦乐发布于:2017-05-08 13:39:15

1660209 曹亦乐 朝二  中国在1945年建国后,于苏联开展了友好合作,但是后来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分歧越来越多。后来中苏决裂,1972年尼克松访华,拉近了中美之间的距离。后来中美正式建交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雨璇发布于:2017-05-08 13:39:33
1429202 14环工1班 杨雨璇 1937年春,苏联允诺以战争贷款方式向中国提供武器援助。中国全国抗战爆发后不久,中苏即于8月21日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在美、英、法等国对日采取所谓“中立”立场和“不干涉”政策时,苏联是当时世界诸强中唯一积极支援中国抗战的国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钱家铭发布于:2017-05-08 13:39:35

1660229 朝语二班 钱家铭

中国利用与德国二三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关系,使德国维持了半年多的中立;同时中国极力发展与苏联的关系,使苏联从1938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成为中国军火的主要供应者;中国也努力推动美、英(尤其是美国)政策发生积极转变,反对两国对日妥协的倾向,使两国逐步确立起制日援华政策,为以后的盟国关系奠定了基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在坚持抗战四年半之后,与美、英、苏一起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从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废除了领事裁判权等不平等条约所赋予两国的在华特权,以后又与别国签订了相关约,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崩溃;1943年10月中国代表签字于四大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奠定了未来联合国的初步基础;12月中、美、英三国的《开罗宣言》向全世界宣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都将归还中国,中国人民收复失地的神圣使命、中国的领土完整得到了庄严的国际保证;1944年9、10月,中国代表参加了筹建联合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年4至6月,中国与美、英、苏三大国一起发起了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得到了长远的保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邵静宜发布于:2017-05-08 13:39:35

苏联是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国家。19378月,中国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志愿队来华作战。抗战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同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加速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许多苏军官兵在中国东北战场上英勇献身。

 

朝鲜语二班 1660204 邵静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丹丹发布于:2017-05-08 13:39:51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在中国走向政治大国进程中不乏主动作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中国便开始考虑自身在战后的地位问题,对于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确保四大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优势地位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对于亚洲地区事务,中国积极干预,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国民政府的战后对日处置计划,力图从长远考虑,兼顾历史与现实状况。抗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既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又有若干稚嫩及不够圆满之处。1660202朝二李丹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雨璇发布于:2017-05-08 13:40:17
1429202 14环工1班 杨雨璇 从1938年至1940年,苏联先后向中国提供4.5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贷款。此外,国民政府通过谈判,还获得了苏联局部暗中出兵参战的军事支持,如苏联派出一批军事顾问和军事专家,帮助中国军队训练,并直接派遣苏联空军志愿队来华对日作战。先后来华参战的苏联空军志愿队人员有2000余人,他们参加了保卫南京、武汉、南昌、重庆、兰州等城市的空战,其中200余人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莹发布于:2017-05-08 13:40:38
抗战期间,中国与大国的外交虽然无不是彼此利益的交换,但如果没有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的浴血杀敌、誓与侵略者周旋到底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在与侵略者抗争中所显现出的实力,美、苏等大国也未必能认可中国的作用。抗战外交不光需要博得对方的同情,也要以自身的实力为后盾。1660211 李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凌振科发布于:2017-05-08 13:40:50

抗战爆发时,由于还没到达世界大战的高度所以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同盟国,但是随着战局的扩大,中国的抗战也日益被世界所熟知,所以就得到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大国的帮助,这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协同作战夯实了合作基础。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凌振科 2017-05-08 13:41:12

1660230 凌振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丹丹发布于:2017-05-08 13:41:01
虽说'弱国无外交',然而,事实上强国自恃实力,有时未必视外交为国运所系;反倒是弱国往往极重外交,以图借力使力,改善处境。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选择了正确的国际阵营,关乎国运诚非浅显。积贫积弱的中国两次成为战胜国,胜利成果的累加,形成了获得民族复兴的重要1660202朝二李丹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洁发布于:2017-05-08 13:41:19
高洁 1660215 朝二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外交是抗日战争这部伟大史诗中的重要篇章,它在孤立敌国、争取友邦的思想指导下,表现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少有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郗丹发布于:2017-05-08 13:41:20
1660224 郗丹抗战之初,中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迅速将中日冲突诉诸国际社会,争取各国的同情,并通过艰苦的谈判,先后促使苏、美、英等国政府采取援华制日的政策和措施,使中国得以坚持四年半的抗战,最终推动了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建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袁嘉叶发布于:2017-05-08 13:41:25

中国是个受多个西方大国支配的弱国,各大国在中国利益关系纵横交错。

中国与各大国复杂的外交关系,对中国应对“九一八事变”产生着巨大影响。再次,从世界整个政治结构来说,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处于对立状态,而中国东北正处于日苏对立的中间地带,尽管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在中国的反对特殊化的“门户开放”政策,日本独占东北对英、美诸国的利益带来一定的损害,但如何处理英美诸国与日本、西方世界与苏联之间这两对矛盾的关系,则存在不确定性。

1660213 袁嘉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崔璐发布于:2017-05-08 13:41:3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迅速倒向美国。蒋介石认准了美国的实力及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认定无论在战争中还是战后,无论在国际事务中还是维持国内统治地位,都必须依靠美国的支持。1660203 崔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芷蓉发布于:2017-05-08 13:41:34

抗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奠定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主要由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同时也出于美英战略的需要.

1660222  黄芷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丹丹发布于:2017-05-08 13:41:35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戮力抗战所成就的中国大国地位问题,学术研究更加深入;然而,将中国大国地位的取得说成是西方大国“赐予”的观点则在学界流传且未能得到应有澄清。本文从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国力基础、中国政府实施的务实积极外交策略对世界反法西斯联合阵营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政府主导与推动的对171持久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巨大贡献、中国与同盟大国间构成的是互为支撑的战略格局等方面,分析论证了抗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取得的四大关键因素,兼对“赐与”说予以评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仇佳颖发布于:2017-05-08 13:41:37

朝鲜语二班 1660207 仇佳颖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以当时日本为例,由于中国人民积极抗战,勇敢的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的斗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游击战,造就成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有利的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日作战,为其他战场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契机,赢得了时间。1943年,鉴于中国抗日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重要和特殊地位,经过艰苦的谈判,中国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国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切特权被废除。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外交上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最大胜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洁发布于:2017-05-08 13:42:13
高洁 1660215 朝二 抗战时期,中国外交贯彻了淡化国家间意识形态的不同和政治制度的差别,以抗日为目的,同国际上一切反日力量建立和发展关系。国民政府宣称:“敌人只有一个,其他皆朋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燕艳艳发布于:2017-05-08 13:42:21

朝语二班,燕艳艳,1660201

美国在外交上支持中国,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美国对日本提出抗议并力促中国和日本的和谈.1941年,由于中日和议始终难于达成和日本入侵中南半岛,美国对日本实行石油和钢铁禁运.断绝了石油和钢铁来源的日本不得不冒险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丹丹发布于:2017-05-08 13:42:3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各国人民相互支援、共同战斗所取得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过有关国家和人民的援助,但主要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不畏强暴,独立坚持持久抗战,长期浴血奋战的结果。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研究世界主要大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和苏、美、英、法等国援助中国抗战的前后不同,有一条共同铁律,即各国均以维护自己国家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不把政治制度或意识形态放在重要的位置。这一历史经验值得深思和借鉴。1660202李丹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邵静宜发布于:2017-05-08 13:42:51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后,美国对日本一度奉行绥靖政策。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美国采取两面政策,一方面向中国提供援助,另一方面又向日本大量出口战略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美国采取了支持中国、联合中国共同抗日的政策。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军官陈纳德还曾组件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飞虎队)来华参加对日作战,并为帮助中国运送战略物资而冒险开辟驼峰航线。

 

朝鲜语二班 1660204 邵静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凌振科发布于:2017-05-08 13:43:07

由于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所以在很多会议上,盟国为了能让中国坚持抗战,中国都能以大国的名义参加会议,这也为战后的国际社会中的中国地位,做了铺垫。

1660230 凌振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肖怡君发布于:2017-05-08 13:43:13

朝鲜语二班  肖怡君 1660208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开展外交工作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肖怡君 2017-05-08 13:44:46

1936年10月, 毛泽东和来访的美国记者斯诺交谈时, 又明确表示, 中国共产党人并不主张在抗日战争中采取使中国可能在国际上处于不利地位的措施, 而是要努力争取苏、美、英、法等国的支持与合作, 同时要联合一切受日本侵略威胁的弱小国家, 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 从而首次比较具体地阐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主张。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肖怡君 2017-05-08 13:45:38

1945年3月, 毛泽东与美军赴延安观察组成员谢伟思等人就战后中国外交走向和发展中美合作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不久,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同年7 月,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基本原则, 其内容是:“在彻底打倒日本侵略者, 保持世界和平, 互相尊重国家的独立和平等地位, 互相增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及友谊这些基础之上, 同各国建立并巩固邦交, 解决一切相互关系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悦发布于:2017-05-08 13:43:37
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是强大的、统一的现代工业国家,中国是落后的、分裂的农业国家。日本的年工业总产值高达60亿美元,中国仅为13.6亿美元,不到日本的1/4;日本钢产量169万吨,中国4万吨,仅为日本的1/42;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而中国尚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一门大口径火炮,一辆坦克或汽车。这种国力、军力的巨大悬殊,决定了中国不能轻易地、匆促地与日作战,必须长期准备,尽可能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1660205 朝语二班 周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