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时间是历史研究的一大要素,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不是可以随意更改的,因此,在修改抗战时间问题上,必须对其缘由作出较为充分的说明。
首先,修改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修正抗战历史的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主要涉及捍卫历史正义的问题。2015年是世界的历史年,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反思构成了年度重要主题之一,中国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抗日战争胜利日大阅兵”。此前的2014年,“七七事变”77周年时,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仪式上指出,我们纪念的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可见,中国政府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态度,不仅表现一种成熟的现代国家的心态,而且也宣示了捍卫历史正义的决心。2014年我国还设立了抗日战争胜利日、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宪法日四个纪念日,其中前三个都与抗战有关,抗战历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抗战承载了中华民族和中国的根基历史,老子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如果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就无法知道要到哪里去,对待抗战的态度本应如此。笔者写作这篇文章时,在新闻时事上看到一条消息,“日本最高级别政府官员‘断交’后首次公务访台”。3月25日,日本总务副大臣赤间二郎以公务目的访台,大陆强烈抗议。然而,这不过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又一出闹剧。众所周知,安倍晋三的最大政治抱负就是修改和平宪法,使日本走上“正常化”道路。然而,他所走的路径通通都是邪路。当前,安倍为“森友学园”卖地案困扰,虽不至于走到朴槿惠的老路上,但也面临可能不得不“挥泪斩马谡”的困境中。于是,为了转移国内注意力,不惜挑起中日矛盾以确保其可以食言(此前他公开表示若有牵连会辞去首相职务)。不过,安倍是个“套路君”,他一向的套路就是投机,所以我说都是邪路。从邀请奥巴马访问广岛、回访珍珠港、与韩国达成慰安妇协议,到邀请普京访日、抢拜特朗普“码头”、到世界各国炒作“中国威胁论”等等,熬过历史年的安倍显得异常活跃。这使得抗战历史正义的维护显得更加迫切,八年抗战显然不能反映历史全貌。即便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大陆政策”看,东北也是其既定步骤,割裂这样一段血泪历史,又如何捍卫历史正义?
其次,对东方主战场历史的强化认知。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然而,历史的话语权长期掌握在西方手中,这其实是中国捍卫历史正义必须冲破的一层隐形的障碍。西方著名历史学家兰克曾经露骨地说:“历史教导我们说,有些民族完全没有能力谈文化……我相信从全人类的观点看来,人类的思想……只是在伟大民族中历史地形成的。”西方中心主义抹杀中国抗战的历史贡献为的是凸显西方文明的唯一进步性,从而确保其始终处于世界中心位置。然而,中国近年的综合国力发展构成了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的一个重要因子,如果一味“韬光养晦”只会引起更大的猜疑。因此,我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以一种成熟稳健的大国心态应对新的时代挑战,这无疑是唤回抗战记忆的又一大现实因素。抗战前,中国是个被称作“东哑病夫”弱国,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我们仍然需要面对宰割的命运,而抗战后期,我们作为盟国“四强之一”和联合国创始国之一强势回归世界中心舞台。抗战是中国国际地位的历史确证,同时又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回答。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入口人们看到一尊名为“家破人亡”的雕像,一个母亲手托蒙难的孩子,身后是被活埋的丈夫,仰头向苍天呼号,仿佛让人听到了那只有亡国奴才能发出的悲惨嘶吼!这样一个经历过十四年极端战争苦难的民族,这样一片成为东方主战场的土地,对和平的珍爱比任何人都强烈!用抗战历史向世界宣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比任何的雄辩都强而有力。
最后,对中共作为抗战中流砥柱作用的进一步巩固。大家都知道,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受蒋介石指示而放弃抵抗,导致东北地区沦陷,百姓流离失所,一首《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唱出东北人民悲惨的逃亡历史。今天的人们,从叙利亚百姓的悲惨生活中看到了战争的残忍,然而,仅仅86年前,中国的老百姓经历着比这残酷百倍的日子!此时,挺身而出的是中国共产党。身高一米九的杨靖宇将军机智果敢,深入白山黑水领导东北义勇军展开与侵略者的周旋,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然而,将军铁血永远洒在这片土地上,铸就铮铮铁骨的伟大军魂。在民族危难之际,只有那些忠肝义胆的英雄儿女,才能被称作中流砥柱,正如国歌中所吟唱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国民党从副总裁汪精卫以下20多位中央委员、58为旅长、参谋长以上将官投敌,在将近120万伪军中不少是成建制哗变。这些丧失民族气节的行为今天仍然让人难以理解。而没有气节导致战场上溃不成军,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正面战线后退700公里,从华北到华中后退约1200公里,丢失城市340余座、土地约100多万平方公里。更令人失望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之际,1944年豫湘桂会战,国民党投入一百多万兵力,竟一溃千里,损失部队近60万人,丢失城市146座,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使6000万同胞沦于日军铁蹄之下。对此,蒋介石自己也坦言:“现在一般部队暮气太深,习染太重,而毫无生动的力量。尤其一般部队的长官,很多精神颓唐,纪律废弛,甚至于自暴自弃,不顾国家军队的利害,而只图自己如何升官发财”。对此,拿破仑的名言是最好佐证:在战争中,精神之于物质是三比一!事实上,我读过很多国家撰写的二战历史,西方的二战史中几乎看不到中国人的贡献,诚然有西方中心论因素,但回想一下,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四大会战全部是失败,最后的豫湘桂会战的溃败更导致罗斯福彻底失去对蒋介石的信任,对战后世界的安排产生了巨大影响。可见,要捍卫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首先要正本清源。就在国民党节节溃退的时候,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却大胆挺进,朱德说:“这种挺进是在敌人战略进攻阶段上我方的反进攻。就是说:当敌人向我进攻,而国民党军队大批退却的时候,八路军和新四军则以无比英勇的姿态向敌后反攻,取得不断胜利,牵制敌人,建立战略根据地,创建了解放区,并在精神上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只有一支这样英雄的队伍才能捍卫华夏民族的尊严,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地位在十四年抗战中更加得到确证。
总之,八年改十四年既是对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对现实挑战的应对,是一个对抗战史认知上的重大进步。修改后的历史教学已经贯彻到国民教育体系,作为受众的大学生要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理解。抗战是不容忘却的历史,当代大学生要守护中华民族根基历史,捍卫历史正义与国际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