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今后应当如何走深走实?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9-05-30 11:33:03

近6年的实践已经为共建“一带一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今后应当如何走深走实?国际上认同和支持“一带一路”的观点是主流,但也存在一些不同意见甚至质疑指责,你对此怎么看?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9-05-30 11:34:37

经过近6年的不懈努力,“一带一路”已完成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阶段,转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全面推进阶段,面临着重大合作机遇。机遇来自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道义感召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在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各方普遍认同“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对“一带一路”的支持是主流,合作是主基调,机遇论是主旋律。机遇来自于各方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对接正走深走实,各领域务实合作扎实推进,双边、三边和多边合作相辅相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备了坚实的合作基础。机遇来自于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加速阶段,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发展需求不断释放,将催生出巨大的国际合作潜力。机遇还来自于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对接中国大市场创造了广阔空间。

  去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我们下阶段的努力方向。我们将据此做好有关工作,包括用好发展机遇、更好地对接各方发展战略、更高质量地建设具体项目、更积极地促进国际合作等。

  我们也注意到,国际上有些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声音,认为这是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可能给有关国家制造债务陷阱等。这显然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缺乏客观、公正认识,属于误解、误判甚至是偏见。我们已经多次对外强调,“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目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透明的,不打地缘*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

  对于所谓“债务陷阱论”,当事方最有发言权。事实是,很多参与并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政府、企业和民众都已经站出来说话,用事实和数据公开辟谣。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无论是项目选择,还是投融资合作,都是各方共同商量并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可行性分析后,慎重作出的决策。包括中国在内的28个国家还共同制定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强调在*项目融资时需要确保债务的可持续性。对出现债务困难的合作伙伴,中方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妥善解决,从不催债逼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而陷入债务危机,相反,很多国家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走出了“不发展的陷阱”。

——杨洁篪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发布于:2019-05-31 17:39:49
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

关注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