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2.留守儿童与自己父母见面时隔很长;3.大部分孩子对自己的留守生活比较满意 。
问题:
1.学习方面
调查发现,有53.3%的孩子认为在父母出去打工后,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其余的大部分是觉得成绩没什么变化的。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这些学习不好的“留守儿童”监护人监护不够,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在对学习不冷不热,学习热情明显不高。据家长反映,老师向家长反映很多的孩子他们的课后作业完成的不是很好,字迹潦草,错误很多,甚至有些与其不做作业第二天回学校去抄其他同学写好的作业。再加上有些孩子回了家之后还要帮家里做家务,同伴的呼唤,游戏的诱惑等等使得孩子不能被好好的监管,致使孩子不能专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在外打工的父母有67%是关心自己家里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这说明如果这些出门在外的父母如果在家,对孩子成绩的监管会比留守时更严厉。他们大部分都是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因为很多观念不同的原因,很多的孩子希望自己通过学习能赚更多的钱,过上好日子,也有很大部分的孩子希望通过学习来出人头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2.生活方面
孩子们在监护人身边还会时不时的去干家务,调查发现53%的孩子很少干家务,27%的孩子经常干家务,间接的看出留守儿童肩膀上的责任比那些非留守儿童多的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亲不在自己身边,没有被悉心照料,所以根本不注意卫生,卫生习惯很差。且多数的孩子希望自己有很多的零花钱但是父母不在身。很多的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什么不开心的,他们更多的是喜欢藏在心里,不愿与人沟通。再问到如果父母要有一人出门打工,希望谁留自己身边,孩子们的答案更多的是母亲。
3.心理方面
“留守儿童”从小就离开自己父母,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少,往往易产生烦躁,易怒,爱哭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很多的留守儿童很内向、自卑孤僻;有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喜欢自己跑去网吧上网打游戏,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但孩子还是很愿意和自己的同学接触和交流的,不愿意的基本没有而且大部分的孩子认为自己很棒,自己做得很好,看出来他们心理还是很正常的。
4.安全方面
留守儿童的安全不只是家庭问题,其实早已成为农村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城镇化转型的过程中,外出打工的父母和留守儿童,均属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在外工作,使得孩子一个人在监护人身边被照顾。他们特殊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们的安全中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的安全是个很大的漏洞,有些孩子缺乏安全教育,有的溺水,有的出车祸,有的被拐*等等问题,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所以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