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建桥学院-袁博文发布于:2025-06-10 14:09:05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根本性、全局性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其深刻内涵: ### 1. **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性跨越** - 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受“人治”思想影响,而全面依法治国标志着国家治理方式从依赖领导个人权威转向依靠法律制度和规则,实现了治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 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打破了特权思想和权力任性,推动国家治理走向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 2. **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构** - 全面依法治国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深刻变革,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培育全民法治信仰。 - 它不仅是法律制度的完善,更是治理理念、权力运行方式和公民权利保障方式的全面革新。 ### 3. **对权力运行的根本性约束** - 法治的核心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宪法法律明确权力边界,防止公权力滥用,保障公民权利,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责任型转变。 - 例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等,都是通过法治手段规范权力运行的体现。 ### 4. **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 法治是调节社会利益、维护公平正义的最有效手段。通过法律保障公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权利,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 如《民法典》的实施、反腐败法治化等,均体现了法治对社会公正的促进作用。 ### 5. **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 法治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预期,避免“运动式治理”的随意性。只有依靠法治,才能实现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 面对全球化挑战,法治也是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 ### 6. **与全面深化改革相辅相成** -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重大改革须于法有据,而法治又为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例如,自贸区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均以法治方式推进。 **总结**:全面依法治国不是简单的法律条文完善,而是国家治理理念、体制和方式的革命性转型。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治理逻辑,推动国家迈向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