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建桥学院-丁志超发布于:2025-06-11 16:00:07
一、党的建设的根本保障: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 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历史经验表明,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等长期存在,若管党治党宽松软,必然导致腐败滋生、脱离群众(如个别党员干部滥用权力、形式主义泛滥)。全面从严治党通过“打虎”“拍蝇”“猎狐”等反腐斗争,以及整治“四风”问题,清除党内隐患,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 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复杂形势下,只有通过严明政治纪律(如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完善党内法规(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才能避免“七个有之”等问题,让全党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如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成为战胜困难的关键。 二、国家治理的核心支撑: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 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通过规范权力运行(如“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党内监督(如巡视巡察制度),减少权力寻租空间,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环境。例如,整治基层微腐败,保障惠民政策(如低保、扶贫资金)精准落地,避免“好政策被念歪”。 - 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通过思想建党(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制度治党结合,让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增强治国理政能力(如把握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锤炼担当精神(如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激发干事活力),为应对科技竞争、乡村振兴等复杂任务提供组织保障。 三、民族复兴的关键前提:凝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从严治党的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从“厕所革命”到解决“择校热”“看病难”,党通过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增强对党的信任。如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党员驻村帮扶,用“真抓实干”赢得民心,凝聚起全民奋斗的合力。 - 为伟大斗争提供精神旗帜:在应对外部打压(如中美贸易摩擦)、重大风险挑战时,全面从严治党激发的“斗争精神”(如党员干部在科技攻关中勇当先锋),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中国创造”突破技术封锁(如芯片自主研发)、“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治理(如“一带一路”倡议)。 四、历史周期律的破解之道: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陷阱 - 以自我革命精神实现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净化(反腐)、自我完善(制度建设)、自我革新(理论创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打破“权力异化导致衰亡”的历史规律。如延安时期“整风运动”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一脉相承,都是通过主动刀刃向内,保持党的生机活力。 - 对比其他政党的深刻启示:一些国家的政党因腐败丛生、脱离群众而丧失执政地位(如巴西劳工党、日本自民党曾因*下台),印证了“严则兴、松则衰”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向世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通过自我革命实现长期执政,为发展中国家政党建设提供借鉴。 五、世界政党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贡献治党智慧 - 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全面从严治党强调“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既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以制度刚性约束权力,避免西方政党“选举政治”下的短视化、民粹化倾向,为解决全球性政党治理难题提供新思路。 - 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展现的“中国之治”,打破了西方“政党衰落论”“历史终结论”的谬误。如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组织力和执行力,本质上源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从严治党成效,让国际社会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政党的治理效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