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刘豪发布于:2025-04-17 23:50:11

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守护国家安全?

点赞 (68) 回复
61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刘欣洁发布于:2025-04-20 13:55:36
学习国家安全知识 - 主动学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参与学校组织的国家安全讲座、主题班会或知识竞赛。 关注"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等官方资源(如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16个领域(如政治、军事、科技、生态安全等)。 2. 警惕渗透与策略 对境外组织以"学术合作""高薪兼职"等名义的接触保持警惕,不参与非法调查或数据采集。 遇到可疑人员试探国家机密、校园科研信息时,立即向学校保卫部门或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二、维护校园安全实践1. 保护科研与数据安全实验室涉密科研项目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私自外传实验数据或成果。 谨慎处理学术论文发表,避免涉及敏感领域信息泄露。 2. 网络安全行动不点击不明链接或邮件附件,防止恶意软件窃取信息;社交平台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敏感信息。 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在公共网络处理涉校、涉个人信息。 三、发挥青年先锋作用1. 传播安全理念通过制作海报、短视频等方式在校园新媒体平台宣传国家安全案例,帮助同学识别"校园贷""兼职陷阱"等新型风险。 参与"国家安全教育进宿舍"等朋辈教育活动,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普及安全知识。 2. 关注非传统安全疫情期间配合学校防疫管理,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节约粮食水电,参与环保活动,守护生态安全。 四、日常细节中的责任文化安全:理性对待境外文化产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 信息甄别:遇到"热点事件"时先核实信源,不信谣、不传谣,尤其警惕挑拨社会矛盾的虚假信息。 关键态度:国家安全并非遥不可及,它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大学生应主动将安全理念转化为日常习惯,既做受益者,更做践行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2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高宇蝶发布于:2025-04-20 14:06:51
作为当代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既是责任也是使命。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背景下,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践行国家安全观: 一、‌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主动学习法律法规‌:深入理解《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核心法律,明确国家安全涵盖的20个领域(如政治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等),强化法治观念‌1。 ‌关注国家安全动态‌: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例如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风险,做到居安思危‌13。 二、‌积极参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融入校园活动‌:参与“法治转盘”“国安锦囊”等互动活动(如河北农业大学案例),通过趣味形式内化知识;加入“国家安全 青春守护”主题公开课,探讨典型案例与自身责任‌1。 ‌投身社会实践‌:利用专业特长服务国家安全,例如参与网络安全产业调研(如武汉轻工大学学子参观国家网安基地),接触前沿技术,理解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对国家安全的意义‌2。 三、‌传播安全理念,凝聚社会共识‌ ‌成为宣传纽带‌:在校内外通过社交媒体、志愿宣讲等方式普及国家安全知识,例如解读《宪法》《密码法》等法规,推动“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理念深入人心‌14。 ‌关注特殊领域‌:结合专业背景,重点宣传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细分领域(如网页3提及的11个重点领域),增强公众对国家安全多维度的认知‌3。 四、‌维护重点领域安全,发挥青年创新力‌ ‌守护网络安全‌:提升网络素养,抵制虚假信息传播,积极举报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学习网络安全技术,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天融信、奇安信等企业技术案例)‌2。 ‌防范文化渗透‌:坚定文化自信,警惕境外势力通过学术交流、社交媒体等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1。 五、‌树立全局观念,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是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大学生需立足实际,例如: ‌科技领域‌:投身关键技术研发,助力突破“卡脖子”难题; ‌生态领域‌:参与环保实践,推动绿色发展; ‌国际交流‌:在涉外活动中严守国家秘密,展现负责任的大国青年形象‌12。 ‌总结‌:当代大学生应成为国家安全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和“创新者”,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安全,青春守护”的誓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刘敏发布于:2025-04-20 15:43:58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积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主动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对网络信息保持理性与警惕,不随意传播不实内容;学好专业知识,严守学术规范,避免泄露敏感信息,以创新能力助力国家关键领域发展;投身社会实践,参与国家安全知识普及和绿色生活实践,利用专业特长在国际交流中维护国家形象;当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及时举报,勇敢抵制校园内的不良行为,以实际行动守护国家安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尹浩发布于:2025-04-20 16:16:07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国家安全建设: 1.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 学习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如《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 - 了解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挑战。 2. **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 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 - 在校园内宣传国家安全知识,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3. **保护个人信息**: - 不随意泄露个人身份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 谨慎处理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不传播、不泄露。 4. **网络安全**: - 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不访问非法网站,不传播违法信息。 -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防范网络攻击和诈骗。 5. **社会稳定**: -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护,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警。 - 在重大活动、节日期间,配合政府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6. **生态安全**: - 保护环境,参与环保活动,减少污染。 - 节约资源,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7. **文化安全**: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不良文化侵蚀。 - 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不传播有害文化信息。 8. **经济安全**: - 合理消费,不参与非法金融活动。 - 了解国家经济政策,支持国家经济发展。 9. **公共卫生安全**: - 遵守公共卫生规定,预防传染病。 - 在疫情期间,积极配合防控措施。 10. **军事安全**: - 尊重军事设施,不非法拍摄、传播军事信息。 - 支持国防建设,增强国防意识。 11. **举报违法行为**: - 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12. **自我提升**: - 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应当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何正龙发布于:2025-04-20 16:39:34
作为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 学习相关知识:主动学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安全涵盖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网络安全等各个领域内容 ,明白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 关注时事动态:通过官方媒体、新闻报道等渠道,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知晓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提升对国家安全风险的敏感度。 二、规范自身行为 1. 信息保密:不随意在网络等公开平台发布涉及国家机密、学校科研机密等敏感信息。比如,不泄露学校参与的国防科研项目相关数据、进展等。 2. 谨慎社交:在与境外人员交往时保持警惕,不轻易向其透露国家和学校内部情况,避免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三、积极参与宣传和监督 1. 宣传教育:利用学校社团活动、班级会议等机会,向身边同学宣传国家安全知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校园氛围。 2. 监督举报: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行为,如间谍活动、非法收集国家情报等,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或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6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李季哲发布于:2025-04-20 18:37:16
作为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结合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走深走实十周年”的主题,我们应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严守国家秘密,维护校园安全,捍卫网络与意识形态安全,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国家需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7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高明辉发布于:2025-04-20 20:11:12
作为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需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将国家利益放首位,积极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熟悉《宪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行为;对外交往中提高警惕、识别伪装,不被利益诱惑,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举报;注重维护信息安全,不随意泄露个人敏感信息、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当国家安全机关需要配合时,认真履行职责、如实提供情况和证据,保守国家安全工作秘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8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吴昊发布于:2025-04-20 20:34:09
一、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 深入理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16个领域的“大安全”理念,关注国家反间谍安全防范宣传资料,识别境外势力通过学术合作、问卷调查等形式的渗透行为。 树立法治观念 系统研读《反*国家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条文,掌握12339举报电话和网络举报平台使用方法,发现校园论坛煽动性言论时及时截屏取证上报。 传播正能量 积极参与国家安全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制作普法漫画、微电影、科普动画等形式,向身边人宣传国家安全知识,提升公众防范意识。 二、落实行动举措,践行国家安全责任 守护网络安全 不参与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等违法活动,不传播谣言、涉密信息和虚假新闻。 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更新病毒库,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输入敏感信息。 参与学校组织的网络安全培训,学习识别网络诈骗、*等技巧。 维护校园安全 遵守校规校纪,不参与违法违规活动,发现校园内的不法行为及时向学校保卫处或公安机关举报。 积极参与校园安全演练,学习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技能。 倡导文明校园建设,制止校园欺凌、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 参与社会实践 参加国家安全相关的志愿者活动,如反恐怖主义、反间谍、反邪教宣传等。 结合专业特长贡献力量,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开发“钓鱼邮件识别插件”,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组建“谣言粉碎机”团队。 参与国际交流时遵守外事纪律,不携带涉密资料,发现可疑人员策反行为立即报告。 三、强化责任担当,争做国家安全卫士 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法律知识,了解个人权益和法律保护途径,遇到问题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增强敏锐的安全风险意识,关注国家安全形势,及时防范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 发挥专业优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参与隐身涂层研发,地理信息专业规范使用北斗测绘设备。 生物实验室严格执行菌毒种双人双锁管理制度,环境工程专业关注外来物种入侵监测。 经济学院学生研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预警模型,为维护产业链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拓展国际视野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用实证数据驳斥“中国威胁论”,展示我国在碳减排、经济发展等领域的成就。 留学生群体可建立文化交流小组,用短视频展示真实的新疆发展,参与数字丝绸之路研究,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中的数据主权问题。 四、案例参考:大学生如何创新实践 新媒体传播:制作“AI换脸诈骗防范”科普动画,设计“国家安全密室逃脱”活动,通过解谜游戏传播防护知识。 历史传承:历史系学生挖掘红色保密故事,编排《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话剧,传承国家安全精神。 科技创新:参与国家护网行动,在CTF竞赛中提升漏洞挖掘能力,为维护网络安全贡献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9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黄胤铭发布于:2025-04-20 21:07:42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既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更是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必然选择。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我们需要以“走深走实”的态度,将国家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以下从七个维度提供具体行动指南,结合2025年最新安全形势与高校实践案例,帮助同学们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 一、筑牢思想防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知” 1. 系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体系 - 深入研读《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等核心法律,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的16个领域(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可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参加“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2025年课程新增人工智能安全、生物安全等前沿模块。 - 关注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定期学习“十大公民举报案例”等权威发布,掌握间谍行为识别技巧。例如,境外机构以“学术调研”名义索要敏感数据、高薪聘请拍摄军事设施等均属典型陷阱。 2. 参与沉浸式教育活动 - 积极参加高校组织的国家安全素养展示、案例大赛等活动。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非遗工坊将传统文化与国家安全结合,清华大学开展“国家安全护照”闯关游戏,在互动中深化认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0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王柳仪发布于:2025-04-20 21:24:39
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行动指南: 1. 数字守卫 • 警惕网络间谍,不转发涉密信息,定期修改社交平台密码。 2. 科技报国 • 深耕专业领域,参与芯片研发、AI伦理等“卡脖子”技术攻关。 3. 文化铸盾 • 传播正能量,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讲好中国故事。 4. 安全先锋 • 加入校园国家安全社团,组织应急演练、普法活动。 5. 日常践行 • 发现可疑人员/设备及时举报(12339),拒绝“校园贷”防渗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1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朱贝贝发布于:2025-04-21 00:20:43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提高安全意识:主动参与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利用资源自学相关法律法规,关注时事政治,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谨慎分享个人信息,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2. 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违法活动,报告身边的违法犯罪行为,尊重知识产权,维护校园稳定。 3. 参与安全实践活动:报名参加国家安全知识竞赛,组织或参与校内外的国家安全实践活动,加入志愿者组织参加安全宣传活动,利用假期到国家安全相关单位实习。 4. 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三观,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国家安全需要相结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2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王晗发布于:2025-04-21 08:05:56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守护国家安全: 提高安全意识 • 加强安全教育: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自学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 • 关注时事政治:定期阅读新闻报刊,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对国内外大事有基本掌握和合理判断。 • 保护个人信息:在社交网络和公共平台上谨慎分享个人信息,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防范网络诈骗和网络攻击的能力。 遵守法律法规 • 遵守国家法律: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违法行为,发现有损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 尊重知识产权:严格遵循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在科研和创新活动中,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防止技术外泄。 • 维护校园稳定:不参与非法集会等活动,对遇到的安全问题保持警觉,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或者公安机关报告。 参与安全实践活动 • 参与安全竞赛:报名参加由公安部门、教育部门等组织的国家安全知识竞赛,组织或参与校内外的国家安全实践活动。 • 志愿服务:加入志愿者组织,参加安全宣传活动,在大型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协助维持秩序。 • 社会实践:利用假期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国家安全相关单位实习,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自身修养 • 提升个人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抗压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 学知结合: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国家安全需要相结合,鼓励跨学科学习,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处置安全问题。 • 建立正确观念: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培养忠诚、担当、奉献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3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冉宇豪发布于:2025-04-21 10:00:16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积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主动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对网络信息保持理性与警惕,不随意传播不实内容;学好专业知识,严守学术规范,避免泄露敏感信息,以创新能力助力国家关键领域发展;投身社会实践,参与国家安全知识普及和绿色生活实践,利用专业特长在国际交流中维护国家形象;当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及时举报,勇敢抵制校园内的不良行为,以实际行动守护国家安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4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王佳灿发布于:2025-04-21 10:14:16
64x64 回复 3F 安徽工业大学-李欣欣 04-19 积极参与国家安全教育活动 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安全主题讲座、课程和宣传活动,例如天津大学开设的《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通过系统学习提升安全意识和能力。 日常生活中做到“八个不” 不随意在军事基地、港口等敏感区域拍照; 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敏感信息; 不参与非法集会或活动; 不泄露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信息等。 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如果发现间谍活动或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线索,及时拨打12339举报电话,或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报告。 倡导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9。 关注国际形势,理性表达观点 在国际热点问题上,保持理性思考,不被错误舆论误导,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5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刘欣洁发布于:2025-04-21 10:36:26
一、筑牢思想防线:做国家安全的“清醒者” 1. 深化理论认知 系统学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规,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讲座,关注“国安宣工作室”等官方新媒体,了解新型渗透手段(如AI换脸策反、网络策反“兼职*”陷阱)。 案例警示:某高校学生因在境外社交平台转发军事敏感信息,被境外势力利用,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2. 强化意识形态免疫力 - 对历史虚无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潮保持警惕,主动传播正能量。例如在社交媒体中抵制歪曲党史的“戏说”内容,参与“清朗网络”志愿行动。 二、践行日常行动:做国家安全的“守门员” 1. 警惕身边风险 发现实验室数据异常外流、境外组织以“学术交流”名义索取敏感信息时,立即向学校保卫处或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实践场景:某校研究生发现导师团队成果被境外期刊非法收录,通过校方及时启动知识产权保护程序。 2. 守护网络安全 不点击不明链接,定期修改校园网账户密码,拒绝参与“网络水军”刷评。主动学习加密通信工具使用,保护个人信息不被境外势力采集。 三、发挥专业优势:做国家安全的“智囊团” 创作反间谍主题短视频(如用漫画揭露“校园贷”与间谍策反关联),通过新媒体传播增强同学防范意识。 四、融入社会治理:做国家安全的“联结者” 1. 参与基层治理 加入社区“反诈宣传队”,协助老年人识别网络诈骗;在乡村振兴调研中关注粮食安全、耕地保护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提交政府部门。 2. 推动协同创新 - 联合高校实验室、企业组建“国家安全青年创新联盟”,针对生物安全、数据主权等新兴领域开展课题研究,如开发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模型。 五、传承红色基因:做国家安全的“代言人” 1. 讲好安全故事 组织“老军工口述史”采风活动,整理国防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捍卫国家利益的事迹,通过校史馆展览等形式传播。 2. 创新教育形式 开发“国家安全剧本杀”(如模拟台海危机中的舆论攻防),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同学风险感知能力。 结语:安全无小事,青春勇担当 国家安全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实验室的一组数据、键盘上的一次敲击、社交媒体的一句发声中。大学生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的嘱托,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用实际行动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让国家安全教育从“十年节点”走向“百年基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6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汤绅发布于:2025-04-21 10:39:02
作为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可从以下多方面着手: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 学习知识:主动学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安全涵盖的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范畴,清楚哪些行为危害国家安全,明白自身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义务。 - 关注时事:通过主流媒体、官方渠道,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知晓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威胁,如网络安全威胁、生物安全风险等,时刻保持警惕。 规范自身言行 - 谨言慎行:在网络社交平台、日常交流中,不随意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不传播未经证实、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的信息。遇到不当言论,要敢于指出并纠正,坚决抵制任何诋毁国家、破坏社会稳定的言行。 - 行为自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不参与非法集会、*等活动,不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在与境外人员交往时,注意把握分寸,不泄露国家机密和敏感信息。 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 参加宣传教育: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安全教育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入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同时向身边同学宣传国家安全重要性,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 - 志愿服务:有机会可参与国家安全宣传志愿服务,走进社区、乡村等,向更多群众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提升专业技能助力国家安全 - 理工科专业:例如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可致力于研究网络防护技术,抵御网络攻击,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可在生物安全领域开展研究,防范生物入侵、生物*等风险。 - 文科专业:法学专业学生可深入研究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完善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建言献策;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可发挥专业优势,传播正确国家安全观,引导社会舆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7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郝梦然发布于:2025-04-21 11:26:37
作为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既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青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课。我们首先需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国家安全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它渗透在课堂实验的数据保密、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国际交流的言行边界等日常细节中。当我们在实验室接触前沿技术时,应当自觉遵守科研伦理和保密规定,避免因学术成果的无意泄露造成隐患;在网络空间浏览或转发信息时,要保持清醒的辨别力,不被境外势力的虚假宣传裹挟,主动抵制煽动性言论。面对看似普通的校园活动邀请或社会调研项目,需警惕背后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渗透,遇到可疑人员套取敏感信息的情况,既要敢于拒绝,也要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反映。同时,我们应当珍惜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主题讲座等学习机会,深入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十六个领域,从生态安全到文化安全,从网络安全到海外利益保护,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准则。更重要的是,要用青年人的创造力探索守护国家安全的多元方式,比如通过短视频传播反诈知识、用专业特长参与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在志愿服务中普及反间谍法律常识,让维护国家安全真正成为融入血液的自觉意识。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国家安全网络中的一个坚实节点,便是在用青春的力量筑牢国家安全的基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8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黄睿发布于:2025-04-21 12:00:13
一、筑牢思想防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践行” 1. 深化理论认知 - 系统学习政策:研读《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规,掌握“11种安全”内涵(如政治安全、生物安全、数据安全),理解国家安全与个人发展的深层关联。 - 参与主题活动:关注教育部“国家安全教育云课堂”,参与高校组织的“国家安全主题月”活动(如西南医科大学的文创作品大赛),通过辩论赛、情景剧等形式强化安全意识。 2. 警惕意识形态渗透 - 识别境外陷阱:防范境外机构以“学术合作”“兼职招聘”为幌子的策反(如负债大学生间谍案),对涉及军事、科技、经济的敏感信息保持警觉。 - 理性辨析信息:对社交媒体上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如抹黑英雄人物)主动反驳,参与“清朗行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二、专业赋能安全:学科视角下的实践路径 1. 理工科:技术攻坚与风险防控 - 科研保密:参与涉密项目时,严格遵守《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不将实验数据、技术细节泄露给非授权方(如案例中违规拷贝涉密资料的小刘)。 - 技术创新: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开发网络安全防护工具,参与“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竞赛”;环境专业学生可开展生态安全调研(如湖北大学的“数字沙湖”水质监测项目)。 2. 人文社科:文化传承与法治建设 - 文化安全:加入非遗保护社团,通过短视频传播传统技艺(如剪纸、戏曲),抵制“文化殖民”;参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项目,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 - 法治实践:法律专业学生可参与“国家安全法治宣传”,解读《反间谍法》《数据安全法》,帮助社区居民识别“套路贷”“电信诈骗”等风险。 3. 艺体类:价值引领与健康守护 - 艺术创作:用绘画、音乐等形式创作国家安全主题作品(如《黄河大合唱》改编),传递“文化自信”。 - 体育健康: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宣传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如运动场所防疫措施),抵制“体育政治化”倾向。 三、日常行动准则:从“细微处”到“全局观” 1. 网络行为规范 - 信息安全: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使用弱密码(如生日、连续数字),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在学术论文中引用数据时,避免涉及未公开的敏感信息。 - 言论自律:不在社交平台发布涉密照片(如军事基地、实验室设备),对“境外高薪招聘”“政治敏感话题”保持警惕。 2. 社会参与实践 - 志愿服务:加入“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参与社区安全隐患排查(如消防、食品卫生);参与“长江生态保护”项目,守护生物安全。 - 国际视野:留学生应遵守《出国留学人员守则》,不参与反华活动;在国际交流中,主动传播中国声音,维护国家形象。 3. 应急能力培养 - 危机应对:学习“核泄漏模拟演练”“网络攻击防御”等技能,参与校园“国家安全应急演练”。 - 举报机制:牢记“12339”举报电话,发现可疑行为(如外教宣扬极端思想)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四、长效机制构建:从“个人行动”到“群体辐射” 1. 校园生态营造 - 社团联动:发起“国家安全兴趣小组”,跨学科合作开发“安全知识科普手册”;与学生会联合举办“国家安全主题辩论赛”。 - 课程融合:推动专业课融入安全元素(如历史课分析“丝绸之路中的文化安全”),参与“国家安全微项目”(如“家乡安全地图”制作)。 2. 社会辐射影响 - 家庭传播:向亲友普及“反间谍”“防诈骗”知识,分享典型案例(如“李某间谍案”)。 - 媒体发声:运营“国家安全”主题自媒体账号,用短视频、漫画等形式解读政策,揭露境外渗透手段。 五、典型案例启示 - 正面案例:西南医科大学学生通过文创作品传递安全理念,吉林大学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必修课,体现“学科+安全”的深度融合。 - 反面警示:田某创办境外反动网站、贺某拍摄军事禁区照片,警示大学生需防范利益诱惑,强化底线思维。 行动纲领:国家安全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每个人的“分内之事”。作为大学生,既要在专业领域深耕安全技术(如芯片自主研发),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安全准则(如保护个人信息),更要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社会参与。唯有将“国家安全”从“课程概念”转化为“行为自觉”,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的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9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唐怀金发布于:2025-04-21 13:28:36
1. 增强意识:学习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关注国内外安全形势,提高警惕性。 2. 积极参与: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如讲座、知识竞赛等,提升自身和周围人的安全意识。 3. 提高防范能力:注意网络安全,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遵守日常安全规定,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 4. 维护团结:尊重不同民族和文化,反对*行为,传播正能量。 5. 及时举报:遇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通过12339等渠道及时举报。 6. 参与志愿服务: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国家安全宣传和应急救援等活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0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徐仁杰发布于:2025-04-21 14:13:21
作为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 学习相关知识:主动学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安全涵盖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网络安全等各个领域内容 ,明白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 关注时事动态:通过官方媒体、新闻报道等渠道,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知晓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提升对国家安全风险的敏感度。 二、规范自身行为 1. 信息保密:不随意在网络等公开平台发布涉及国家机密、学校科研机密等敏感信息。比如,不泄露学校参与的国防科研项目相关数据、进展等。 2. 谨慎社交:在与境外人员交往时保持警惕,不轻易向其透露国家和学校内部情况,避免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三、积极参与宣传和监督 1. 宣传教育:利用学校社团活动、班级会议等机会,向身边同学宣传国家安全知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校园氛围。 2. 监督举报: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行为,如间谍活动、非法收集国家情报等,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或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1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董林琦发布于:2025-04-21 14:20:09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在2025年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守护国家安全: 1.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 深入学习国家安全知识,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 时刻关注国家安全形势,了解国内外安全动态,提高警觉性。 2. 遵守法律法规: • 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 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如拨打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 3. 维护校园安全: • 积极参与校园安全建设,遵守校规校纪,维护校园秩序。 • 发现校园内的安全隐患或可疑行为,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 4. 提高网络安全素养: • 合理使用互联网,不传播谣言、不泄露个人隐私。 • 警惕网络诈骗、网络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5. 积极参与国家安全教育活动: • 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安全教育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 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传播国家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6. 发挥专业特长: • 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为国家安全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 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关注网络安全问题,为防范网络攻击提供技术支持。 7.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 认识到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军事、政治等传统领域的安全,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等多个领域的安全。 • 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维护国家各方面的安全。 总之,守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国家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共同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2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罗星宇发布于:2025-04-21 14:41:13
作为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需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将国家利益放首位,积极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熟悉《宪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行为;对外交往中提高警惕、识别伪装,不被利益诱惑,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举报;注重维护信息安全,不随意泄露个人敏感信息、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当国家安全机关需要配合时,认真履行职责、如实提供情况和证据,保守国家安全工作秘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3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随明鑫发布于:2025-04-21 14:57:57
作为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需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将国家利益放首位,积极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熟悉《宪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行为;对外交往中提高警惕、识别伪装,不被利益诱惑,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举报;注重维护信息安全,不随意泄露个人敏感信息、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当国家安全机关需要配合时,认真履行职责、如实提供情况和证据,保守国家安全工作秘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4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秦子龙发布于:2025-04-21 15:54:29
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既要做“思想上的清醒者”——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要做“行动上的实干者”——从保密细节、网络言行、专业实践中落实责任。正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所倡导的,唯有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见于长效,才能汇聚成维护国家安全的磅礴力量,让青春在守护家国平安中绽放光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5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叶韶涵发布于:2025-04-21 15:59:45
作为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需从点滴行动做起:主动学习《国家安全法》等法规,了解政治、网络等领域安全知识,通过官方渠道关注时事,警惕网络谣言与敏感信息传播;兼职、实习时拒绝接触涉密内容,上网注意保护隐私,防范网络攻击;积极参与校园安全宣传活动,发现可疑行为及时报告学校或国家安全机关;理工科学生严守科研保密规定,文科学生警惕意识形态渗透,同时从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等小事助力生态安全,以实际行动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6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李菁发布于:2025-04-21 16:15:02
知识:主动学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安全涵盖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网络安全等各个领域内容 ,明白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 关注时事动态:通过官方媒体、新闻报道等渠道,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知晓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提升对国家安全风险的敏感度。 二、规范自身行为 1. 信息保密:不随意在网络等公开平台发布涉及国家机密、学校科研机密等敏感信息。比如,不泄露学校参与的国防科研项目相关数据、进展等。 2. 谨慎社交:在与境外人员交往时保持警惕,不轻易向其透露国家和学校内部情况,避免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三、积极参与宣传和监督 1. 宣传教育:利用学校社团活动、班级会议等机会,向身边同学宣传国家安全知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校园氛围。 2. 监督举报: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行为,如间谍活动、非法收集国家情报等,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或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7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孙宁军发布于:2025-04-21 16:33:38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64x64 安徽工业大学-刘豪 2025-04-17 23:50:11 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守护国家安全? 操作点赞(12) 全部回复共86条 64x64 回复 1F 安徽工业大学-王婷婷 04-19 作为在校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 学习相关知识:主动学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安全涵盖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网络安全等各个领域内容 ,明白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 关注时事动态:通过官方媒体、新闻报道等渠道,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知晓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提升对国家安全风险的敏感度。 二、规范自身行为 1. 信息保密:不随意在网络等公开平台发布涉及国家机密、学校科研机密等敏感信息。比如,不泄露学校参与的国防科研项目相关数据、进展等。 2. 谨慎社交:在与境外人员交往时保持警惕,不轻易向其透露国家和学校内部情况,避免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三、积极参与宣传和监督 1. 宣传教育:利用学校社团活动、班级会议等机会,向身边同学宣传国家安全知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校园氛围。 2. 监督举报: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行为,如间谍活动、非法收集国家情报等,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或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64x64 回复 2F 安徽工业大学-吴帅帅 04-19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既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更是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必然选择。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我们需要以“走深走实”的态度,将国家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以下从七个维度提供具体行动指南,结合2025年最新安全形势与高校实践案例,帮助同学们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 一、筑牢思想防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知” 1. 系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体系 - 深入研读《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等核心法律,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的16个领域(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可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参加“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2025年课程新增人工智能安全、生物安全等前沿模块。 - 关注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定期学习“十大公民举报案例”等权威发布,掌握间谍行为识别技巧。例如,境外机构以“学术调研”名义索要敏感数据、高薪聘请拍摄军事设施等均属典型陷阱。 2. 参与沉浸式教育活动 - 积极参加高校组织的国家安全素养展示、案例大赛等活动。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非遗工坊将传统文化与国家安全结合,清华大学开展“国家安全护照”闯关游戏,在互动中深化认知。 - 加入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或法律协会,参与社区普法宣传。安徽工程大学法学专业学生2025年深入社区讲解《反间谍法》,用真实案例提升居民防范意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8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魏万辰发布于:2025-04-21 18:57:53
- 参与宣传实践:加入学校的国家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身边同学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如到相关单位实习,了解国家安全工作的实际运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9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陈绍坤发布于:2025-04-21 18:57:55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既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更是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必然选择。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我们需要以“走深走实”的态度,将国家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以下从七个维度提供具体行动指南,结合2025年最新安全形势与高校实践案例,帮助同学们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 一、筑牢思想防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知” 1. 系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体系 - 深入研读《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等核心法律,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的16个领域(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可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参加“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2025年课程新增人工智能安全、生物安全等前沿模块。 - 关注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定期学习“十大公民举报案例”等权威发布,掌握间谍行为识别技巧。例如,境外机构以“学术调研”名义索要敏感数据、高薪聘请拍摄军事设施等均属典型陷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0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工业大学-江忠颖发布于:2025-04-21 19:08:29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守护国家安全既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更是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必然选择。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我们需要以“走深走实”的态度,将国家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以下从七个维度提供具体行动指南,结合2025年最新安全形势与高校实践案例,帮助同学们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 一、筑牢思想防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知” 1. 系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体系 - 深入研读《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等核心法律,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的16个领域(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可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参加“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2025年课程新增人工智能安全、生物安全等前沿模块。 - 关注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定期学习“十大公民举报案例”等权威发布,掌握间谍行为识别技巧。例如,境外机构以“学术调研”名义索要敏感数据、高薪聘请拍摄军事设施等均属典型陷阱。 2. 参与沉浸式教育活动 - 积极参加高校组织的国家安全素养展示、案例大赛等活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 26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