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不凡 ——奥运冠军教练孙海平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5:33:56

平凡中的不凡

 ——奥运冠军教练孙海平

王  瑛  陈 宇

当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取得冠军时,中国人民记住了他的名字,但能让他得到这枚珍贵的金牌,不能不说还有另一人的功劳,那就是他的教练——孙海平。

    孙海平也曾是一名跨栏运动员。1977年退役后到上海静安区体校当教练。1978年9月他考入上海体育学院田径系,1982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为田径系教师。1984年6月到上海田径队任教。当时,上海队的跨栏在全国属中等水平,他就是在那时开始在这块“处女地”上默默耕耘。到2005年,孙海平担任了国家田径队副总教练,从而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2004年,被母校聘为荣誉教授。

     

独具慧眼

    按刘翔的叫法,孙海平不是教练,而是“师傅”。这师徒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98年的夏天,孙海平一眼看中了刘翔。刘翔原来是跳高运动员,尽管身体素质、技术能力都很一般,并不被看好,但惊人的速度却引起了孙海平的注意。因为在选材上,孙海平自有独到的见解。他平时就常说:“跨栏不会可以学,动作不好可以改进,但速度是天生的。”他选材时会特别注意速度快、节奏感强的苗子,速度快的队员,踝关节必须具有较好的支撑力,而这正是跨栏运动员必备的条件。“在同年龄的孩子中,他个子比较高。虽然技术比较差,但节奏感很好,这可是先天的优势啊,当时我就想让这孩子跟我练。”孙海平曾这么回忆说。这些都足以说明孙海平第一次见到刘翔时,就认定了刘翔是好苗子,只待耐心去磨练了。

    训练不久后,孙海平发现刘翔既有天赋,又能吃苦,关键是自我控制能力强,悟性好。通常孙海平在讲述技术要点时,说完前半句话,他就反应出后半句。性格有着同龄人难得的乖巧和懂事的刘翔,深得师傅孙海平的宠爱,在他精心调教下,刘翔的进步神速,成绩一路上升,先后超越了中国男子跨栏两位名将——李彤、陈雁浩。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刘翔又不断有所超越,最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刘翔的成功,代表了亚洲人开始挑战欧美人的传统垄断项目,田管中心一负责人称:如果不是孙海平,亚洲人在短跨项目中难有突破。

 

积极创新,科学施教

    谈及刘翔的进步,同组的教练认为,刘翔能进步这么快,并且在各种比赛中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最主要的还是孙海平训练上的创新。创新需要钻研,创新源于思考。孙海平,这位科班出身的教练有着股刻苦钻研的劲头,很是让人佩服。

    1995年,孙海平第一次走出国门,率领两名小队员参加了在瑞典哥德堡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第一次看到了美国名将艾伦·约翰逊等名将的训练和比赛,他手中的摄像机开始不停拍摄,详尽记录下当时的一幕幕场景。而那一刻,也成为孙海平执教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他开始充当有心人,每次出国比赛,就会带着摄像机,把国外名将的准备活动及整个跨栏动作拍摄下来,回来后仔细研究。这是让他终生难忘的一次世界大赛,在国人为“东方神鹿”王军霞在万米跑道上的表现狂欢的时候,他却偷偷地用摄像机录下了一些优秀黑人运动员跑步的姿态。他发现他们的臀部都是高高翘起的,而且他们的腿部形状都极为相似,都呈“倒胡萝卜”状。这种臀形和腿形都十分有助于产生强大的爆发力。他相信,他们的这种体形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形成的。他还专门拍摄了一些优秀黑人运动员赛前的准备活动。结果发现:他们在训练中,过栏的频率竟比比赛时还要快。回国后,孙海平将他的这两种发现写成文章,发表在《田径指南》杂志上,这是他执教生涯第一个拐点。

    孙海平执教生涯的第二个拐点发生在 1999年。那一年,他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体育系进修。一个多月时间内,他感觉到自己的执教理念有了升华。在回国之后,他开始尝试包括运动生理学在内的综合训练手段,还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找一个“实验品”,将他培养成世界冠军。

 

    1999年10月,他作为出国考察团成员,被国家体育总局派往美国,在1个月时间里,他仔细观察、研究了美国著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训练,拓宽了眼界和思路。平时他一有空就抓紧翻阅国内外资料,观看国内外大赛的录像,并上网查找、了解国外的训练方法、手段及动向。有时为了领会一个动作,他会坐到半夜,直到搞懂为止。他整理的训练笔记、计划构思整整几大摞。他借鉴国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吸取精华,为我所用,结合自己队员的特点,设计出一整套适合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如抓专项素质训练,他强调髋部位的力量训练;在大腿力量训练中,他打破传统的杠铃练习方法,采取教练人工加压的训练方法,就是教练自己动手与队员进行人工对抗加压训练,训练中,他对队员的要求非常严格,动作必须到位。一堂课练下来,他经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浑身酸痛,好几次造成腰扭伤,可他总是很有信心地说:“这样才能掌握好力量,这样才会真正练到位。”他的举动感染了其他教练和队员们,队员训练更刻苦了,肌肉力量明显增长。队员们都动情地说“只有我们的师傅才会如此钻研,只有我们的师傅才会如此多的付出。”

    走进孙海平在莘庄的训练宿舍,会发现这间并不大的房间里,到处摆满了录像和书籍,内容离不开短跨训练。从大学专业课本,到外出比赛带回的最新专业杂志,孙海平只要有空,就会坐在书桌前潜心研究一番。孙海平英文不错,但在翻阅国外杂志时,为精确翻译、吃透本质,他身边总揣着一本英汉字典,还不时向英语好的同事讨教。莘庄训练基地副场长、上海田径队领队孙杰称,在同事们眼中,孙海平是个喜欢思考和琢磨的人,“学者味十足”,是一位善搞科技创新的教练。孙海平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比高下,背后实际是教练水平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又是一种综合能力的竞争,要想当一名优秀教练,就必须掌握各类专业知识,继而才能科学施教,让队员训练一分钟,就有一分钟的成效。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5:34:24

 

是师傅,也是父亲

    孙海平在训练场上十分严格,管理队伍也是说一不二。但是在场下他十分关心队员,所以平时给大家的印象是:温和。

    刘翔是中国田径出国参赛最多的运动员,他与孙海平一起,在国外一站一站参加比赛,磨炼自己的比赛能力。孙海平有打呼噜的习惯,为了不耽误刘翔比赛,晚上都等刘翔睡熟之后,自己才合眼睡去——他要明确刘翔睡熟了,自己才能睡,直挺挺躺在床上,睁大眼睛让自己清醒。这要不是有着父亲疼爱孩子一样的心,哪会这般细心周到啊!

    孙海平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和刘翔的师徒感情堪称典范,他说:“从他15岁到现在,我们一起这么多年了,基本上天天在一起。很多时候,刘翔喊我爸爸,回家却喊他父亲师傅,他自己都搞混了。”可见“父子”之情多深!

    其实,孙海平不仅是对刘翔,对其他队员也是非常关心的。平时,队员若有伤病,孙海平比谁都着急,亲自陪到医务室。有一个队员腿后肌拉伤,他急着联系医院,并派车送去。孙海平常说:“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来,我们就要全方位地关心、教育好他们,使他们不成才也成人。”所以,他在教队员技术的同时,还注重育人。小队员进队前集训期间,吃二线伙食,孙海平担心他们营养不够,为了保证训练,他自己出钱买来营养品和水果,让小队员们感受到了慈父般的关心和爱护。

    有这样一个细节,一直在莘庄训练基地里流传着:如今已成名的刘翔,在很多年前的年度小结中赫然写着:没有师傅孙海平,我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样,我衷心希望我的师傅身体健康,能活到120岁!!!一份小结,短短一行字,就足以反映出孙海平在弟子心中的分量。师徒关系之所以融洽,与孙海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教育方式不无关系。“记忆中,师傅从没跟我红过脸。他好像是个没有脾气的人,”刘翔如此形容自己的“师傅”,“但他又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有时我训练中偷懒被发现,他并不发火,但会指出,并坚决地要求我完成所有项目。”

    这就是孙海平,一位既是田径场上认真、严格的师傅,更是队员们心目中的好“父亲”。

                       

对家人来说,他永远忙碌着

    孙海平长期跟队,回家的时候很少,更别说承担家务了。他的爱人于庆珍是虹口区少体校跳远教练,除了繁重的训练工作,还承担了所有家务事。对此,孙海平充满愧疚。于庆珍说,丈夫干起事来很执著,轮到休息日,难得从基地回家,孙海平总会带着一大袋资料回家,有空就拿出来看,有时想和他商量点事,还会被一头扎进书堆的孙海平说上几句,“你别来打断我的思路。”

    就因为孙海平一心扑在了工作和训练上,而他的爱人也是既要工作也要料理家务,老母亲平时没人照顾,于是他狠了狠心,把老母亲送进了离家不远的敬老院,但是夫妻两人只要有空了就会前去探望。作为母亲,思念儿子的心情可想而知,当然希望每天都能见上儿子一眼,但是孙海平实在太忙了,所以老人也只好是期望而已。老母亲长期有病,眼睛不好,走路也不方便。记得有一次母亲突然脑梗塞被送进医院,此时孙海平正在训练场进行训练,他爱人多次来电要他赶去医院,孙海平心里着急,但他不能撇下运动员,离开训练场,他嘱咐爱人照顾好母亲,坚持按计划完成训练任务后,连饭也来不及吃便匆匆赶去医院,直到半夜,安顿好母亲后他又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基地为明天的训练作准备。

    至于女儿,孙海平更是无暇顾及了。当女儿正在繁重的学习阶段时,作为一名父亲,理应多辅导和关心女儿,但孙海平却一直坚持在基地训练。所以提起爸爸,女儿意见颇大,因为从小学读书开始,遇到学习问题让爸爸辅导,孙海平也只辅导过女儿几次,而且还是在电话里。而刘翔有时练得厌倦了、烦躁了,心情特别低落。孙海平就像父亲一样,陪刘翔聊天,聊生活中的琐事,聊刘翔的前途,有时还买一些零食犒劳刘翔。这让女儿有时大发牢骚———爸爸现在有了刘翔这个“儿子”,怎么就不要我这个女儿了!

    正是凭着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孙海平取得了成功,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那块含金量极高的金牌就是他的努力和刘翔的拼搏的见证。他个人也受到过党和政府的多次嘉奖:1993年被上海市体委授予二等功,1994年—1998年均被上海市体委授予先进称号,1999年获中国田径协会奖励证书,并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跨世纪优秀中青年教练员,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上海市政府记大功,2003年被国家田管中心授予年度最佳教练称号,2003、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003、2004年被评为全国最佳田径教练,2011年1月11日获得首届2010中国田径绿茵天地金跑道奖年度特殊贡献奖。

    面对荣誉,孙海平只是淡定地对待,依然如往常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认认真真地训练。在上海田径队他是一位老党员了,曾说过:“平时有人问我,工作起来怎么那么拼命?我反问,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又是个党员,不做好怎么行?”瞧,孙海平其实也很“平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