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教学同体育相结合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6:00:11

自然辩证法教学同体育相结合

瞿 国 凯

1981年冬,我有幸作为“文革”后第一批毕业研究生、哲学硕士,被分配到上海体院,成了一名教师,担任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工作。是年,我35岁,意气风发,希望能在高等教育领域里有一番作为。然而,体育教育领域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本科学的是物理专业,研究生时学的是哲学专业,眼看自己在本科和研究生时期的同学都在他们熟悉的领域中驾轻就熟地作出成绩,我的心情十分纠结:从物理专业到哲学专业已经是一次转行,来到体院,我又面临第二次转行,对我个人事业的成功而言,肯定是不利的。我该怎么办?但毕竟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度过的,正统教育对我的影响较深,我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又经过“文革”的折腾,对党和国家怀着感恩的心态;再说,高校教师的职位又是我高中时期以来的梦想之一,我没有理由不安心做好在体院的工作。新的专业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开拓新领域的机遇,我自身又有文理兼备的优势,为什么不能大胆地去尝试呢?于是,我决定高举进军体育领域的大旗。

探索哲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途径

自然辩证法作为理工农医类高校研究生必修的两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另一门是科学社会主义),属于哲学学科。通常,哲学被认为是政治课,它似乎只有政治教育的功能。这是一种误解。哲学能帮助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更具有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功能。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创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及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因此,它天然地与作为人体运动的体育运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自然辩证法不但应该而且也有可能与体育建立联盟。试想,对于大部分时间在体育运动中度过的体院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感到自然辩证法对自己的专业确实很有用,他们就会更加信奉马克思主义。宗旨确定后,接下来就是选择切入口。自然辩证法内容大体分为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三个部分,显然,对研究生的科研与训练实践来说,科学方法论的启发指导作用更为直接。于是,我选择了科学方法论作为自然辩证法与体育相结合的切入口。

哲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基本做法

刚来体院的第一学期,在对1981年级研究生的教学中,由于自己缺少体育知识的储备,也来不及用体育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我就力求讲清知识点和基本原理,并利用自己文理兼备的知识优势,旁征博引,用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案例来加以阐述,希望能给研究生以启发,让他们自己去联系体育实践加以思考和发挥。并在考试中,专门布置一道课外题,即要学生写一篇小文章,用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原理去说明或解决一个体育运动实践中的问题。交上来的答卷果然不负我的苦心,8篇小文章不但为我提供了8个新鲜活泼的体育案例,也给我以启发,让我悟到科学方法论与体育运动的这种结合是如何去实现的。我有了教学相长的真切体会。

在以后的研究生教学中,我都参照对1981年级研究生教学的考核做法,一届届学生提供的体育案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内容从运动人体科学到体育社会学,从实验室的科学实验到运动场的身体训练,从体育管理到体育新闻传播等等,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我择其优者复制后收藏于我的讲课资料库。上课时,根据讲课内容需要,事先从资料库中找出所需案例,在课堂上加以发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些案例的鉴别力越来越强,讲解也越来越驾轻就熟。讲课的效果也越来越好,更具有吸引力了。以至于每年都会有些学生误以为我是学体育出身的。当我听到这种议论时,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种小小的自豪感。

我觉得,研究生的体会文章,只要具备一定的质量,都是他们智力的结晶,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应该储藏起来。为此,我的资料库建了25年,乐此不疲,从未懈怠。到退休时,这些资料已有厚厚的三大本。但收集研究生的习作,只是我资料库的一个来源。我并不满足于此。我深知,要真正搞好自然辩证法的教学改革,唯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亲身从事体育科研,才能形成对哲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真知灼见。因此,进入体院两年后,我开始大量阅读体育学术刊物,参加一些体育学术会议(哪怕是作为旁听者),向体院内外的学者请教,并对掌握的信息做好归纳分类,还积极争取申报与科学方法论相关的体育课题。于是,我的资料库里储藏的案例开始有了新的来源,即来自于体育学术刊物、体育学术会议论文、体育学者访谈录以及我自己的体育科研成果。当我在课堂上所讲的案例有自己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成果时,我终于有了一种真正的自豪感。

随着教学与科研的深入,我又悟出了用体育案例进行自然辩证法教学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注释型的,即所谓“原理加例子”的老套路:先陈述一条自然辩证法原理,然后举一个或几个体育运动例子来说明这条原理,这些案例一般比较浅显。第二个层次是启发型的,即通过对体育运动中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出其中蕴含的哲理,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第三个层次是专题型的,即教师在课堂上宣讲的是自己就某个题目所作的文献综述或研究论文,较系统地阐明如何对体育问题进行哲学思考。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发布于:2016-09-07 16:00:42

学科建设已见成效

首先,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他们从自己的学习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大部分研究生认为自然辩证法是他们最有收获的课程之一。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运动医学研究生赵仁清说:“我从读本科到现在,还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好听的政治理论课。”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在课程作业中,对体育科学中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问题进行讨论,反映了思路的开拓、创造能力的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在理性上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赵仁清与他的导师合作的一篇论文被国际运动医学年会录用,获得很高评价。他的导师王教授坦言:这一课题在立项时并不顺利,遭到一些人反对,但他们受到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假说”原理的启发,坚定信念,坚持立题研究,终于取得成果。王教授这番话使我十分欣慰:自然辩证法对体育科研确有指导作用。另一件使我欣慰的事情是关于中国足协的“12分钟3200米跑”体能测试方案合理性的讨论。起因是多年前,我感到这一方案似乎违背了科学方法论中的模型设计原则,我在课堂讨论时,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请足球专业的研究生讨论。结果,他们最终都认为这个方案不是一个合理的训练模型,应予淘汰。没想到,过了两年,中国足协取消了这一体能测试方案。这证明:自然辩证法一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对后者的一些实际问题具有预见性。

其次,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努力从事一些体育科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体育界的肯定。例如:论文《试论体育科学的定量化》在全国体育哲学讨论会上报告;《科学方法论与当代竞技运动》在北京亚运会科学大会上用英语向国内外学者报告。《对系统科学在中国体育界应用状况的评价》发表在体育核心期刊上,等等。随着自身体育科研能力的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也发生了变化,1999年,被聘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再次,推动了课程建设。最初,自然辩证法在上海体院只是研究生的课程,由于学生的反响热烈,从1984年起学校决定将该课程的一部分——科学方法论作为教练员专科的一门课程。此后,陆续在成人教育部、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开设该课程。从1994年起,科学方法论被定为本科生的任意选修课,并更名为“体育科研方法”。从2001年起,又升格为本科生的必修课。2002年1月,我自编了校内使用教材《体育科研方法》。2006年9月,《体育科研方法》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教材系列出版计划中问世的第一本。至今,该教材已在上海体院使用6年,还被内地及台湾的一些高等院校收藏或使用。与某些高校的冷清局面相比,自然辩证法课程在上海体院是红火的。试想,自然辩证法如果不是立足于与体育相结合,为体育服务,怎么会受到这样的欢迎?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的认可。上海体院研究生撰写的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文章曾被一些报刊录用。其中,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自然辩证法报》1984年第6期以第三版整个版面刊登了我院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三篇文章,并加了编者按。按语说:“这是把自然辩证法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的一些尝试。这三篇文章是上海体院瞿国凯同志推荐的。体育科学是既涉及社会科学又涉及自然科学的重要交叉学科领域,自然辩证法应该而且可以在这个领域作出贡献。”这个简短的编者按多年来一直给我以鼓舞,因为它表明自然辩证法学术界对我的教学探索的肯定和支持。

1993年暑期,通过招标和选拔,我得以参加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观摩会,会上由选拔出来的24位自然辩证法教师每人讲一堂自然辩证法课,由专家委员会和听众的综合测评进行奖项评选。我讲的“类比法及其在体育中的应用”荣获教学三等奖,为上海体院争得了荣誉。

1999年春,我被评为上海高校第三届“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优秀教师,又一次为上海体院争得了荣誉。

回想起我在上海体院工作的25年,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不断探索自然辩证法教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这项工作。我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自然辩证法赋予体育运动以理性思维,而体育运动则使自然辩证法有声有色、更富有活力。上海体院为这两者的结合搭建了平台,学校的领导、同事及广大的研究生给了我大力支持。值此上海体院建校60周年前夕,我要大声说:感谢你,上海体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